首页期刊导航|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曹玉英

双月刊

1001-1803

gybjb@163.com

0351-4062697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Journal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皮肤清洁剂、头发清洗及肥香皂等)及其专用助剂;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收录文摘内容的期刊来源之一,2002年进入“CA”千刊表。同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04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CSA:CE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CSA:Poll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CSA:MTEA)收录。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曾多次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编委会由业内权威专家68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硼共聚物:一类环保型润滑油添加剂

    薛华梁逢春杨维利贺群...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限制有害排放的日益关注,开发无硫、无磷的绿色润滑油添加剂已变得极为必要.虽然硼基小分子化合物作为绿色润滑油添加剂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大分子类似物却鲜少用于环境友好的润滑油添加剂.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和异丙烯基硼酸频哪醇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投料比的含硼共聚物(Sn-r-Bm,n=1,m=1/3,1,2,3,5,9).所得的Sn-r-Bm共聚物可均匀分散于基础油PAO-10中,形成胶束状聚集体,其流体动力学直径在9.7~52 nm范围内.SRV-Ⅳ振荡往复摩擦试验表明,与PAO-10相比,共聚物基础油分散液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降低了62%和97%.此外,S1-r-B1的基础油溶液表现出(850±100)N的优异承载能力.这些优越的润滑性能源于在润滑钢表面形成由Sn-r-Bm、硼氧化物和氧化铁组成的保护摩擦膜.因此,含硼共聚物可以看作是一类新型的不含硫、磷元素的高效减摩抗磨的环保型润滑油大分子添加剂.

    减摩抗磨润滑油添加剂含硼共聚物聚合

    人物介绍

    11页

    生物润滑用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侯仕达彭平刘远康颜静...
    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体不同组织维系正常的生理功能离不开天然润滑剂对组织摩擦界面的润滑作用.当组织界面因各种因素导致润滑功能丧失时,即需要依靠功能性外源润滑材料提供润滑功能.本研究在详细介绍天然润滑剂的种类及生物界面润滑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同组织摩擦界面的润滑策略和聚合物润滑材料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用于皮肤保湿润滑、关节软骨润滑、黏膜润滑、抗组织粘连和医用导管润滑等聚合物材料的作用机理、润滑性能和兼具的生物学功能,强调了这些聚合物材料在降低组织摩损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方面的独特贡献.此外,还对聚合物润滑材料的功能性优化和应用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希望为聚合物材料在生物组织界面润滑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生物润滑剂润滑机制聚合物仿生润滑

    常用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研究

    周焱富王旭光王飞飞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了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比较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用DFA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其泡沫体积、泡沫密度和泡沫稳定性等性质,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阐明泡沫特性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具有最优的起泡性;椰油酰谷氨酸二钠和椰油酰氨基丙酸钠的泡沫最绵密;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和椰油酰谷氨酸二钠的泡沫形态稳定性和泡沫密度稳定性最好,最差的为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而泡沫体积稳定性最好的是辛酰/癸酰氨丙基甜菜碱.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越低,产生的泡沫会越绵密;泡沫越丰富,泡沫含液量会越大;初始泡沫密度越大,泡沫体积的坍塌会越快;排液速率越大,泡沫数量的减少会越快.

    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泡沫稳定性皮尔逊相关系数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对几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娜娜台秀梅耿涛张梁...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u2+为探针,采用红外光谱法测试了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Na)、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2A1)、异构烷基糖苷(IC-0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O)与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MGDA)对Cu2+的螯合作用,通过透光率考察了6种表面活性剂对MGDA的表观耐盐性和体系稳定性,通过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及泡沫分析仪研究了MGDA对6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螯合剂MGDA对Cu2+具有优异的螯合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促进了MGDA对Cu2+的螯合作用;所选择的6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其中2A1和CAB的耐盐能力最强,分别可以达到50%和30%,且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耐盐性越好;MGDA的加入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影响不大;MGDA的加入提升了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在保持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MGDA浓度的增加,接触角呈现降低的趋势;MGDA的加入提升了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起泡时间减小,6种表面活性剂在300 s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稳泡性能;采用透光率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对MGDA螯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A1和CAB对脱除Cu2+的辅助作用最强.

    Cu2+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表面活性剂螯合作用润湿泡沫

    解毒消癥饮改良方的缓解皮肤炎症及机制研究

    章玲刘静赵炳天杨成...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寻求解毒消癥饮改良方(MJXY)的协同抗炎最佳配比,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体外抗炎活性及相关机制.以一氧化氮(NO)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MJXY中不同提取组分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依据协同效应得分情况,分别得到最佳ABTS清除(m(白花蛇舌草)∶m(鹿衔草)∶m(夏枯草)∶m(苦参)=20∶5∶6∶6)和NO清除改良方(m(白花蛇舌草)∶m(鹿衔草)∶m(夏枯草)∶m(苦参)=12∶12∶4∶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MJXY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同时能够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进一步的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MJXY可以通过下调炎症信号通路中JAK2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抗炎作用.综上所述,MJXY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起到改善皮肤炎症的效果.

    解毒消癥饮RAW264.7细胞皮肤炎症JAK2/STAT3信号通路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秦恩博周磊王珏陈绘林...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活性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液体渗透、增强吸附力,从而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以N,N-二甲基癸胺和脂肪酸为原料,经过季铵化反应及离子交换反应两步法制备了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DA-C5~NDA-C8.通过FT-IR、1H NMR以及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润湿渗透、铺展、静态表面张力以及动态表面张力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产物中NDA-C8各项性能最好,当质量分数为0.100%时,静态表面张力低至25.9 mN/m,润湿时间为260 s,同时在超疏水有机玻璃上的铺展面积达到102 mm2.此外,NDA-C8具有优异的动态表面张力性能,0.01 s到1s范围内,表面张力从53.3 mN/m迅速下降至34.2 mN/m.季铵阳离子本身具有很好的界面活性,并且随着反离子碳链长度的增加,界面处的吸附扩散系数进一步增大,使得各项表面活性性能有所提高.相对于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更能体现实际使用时的情况,并且该系列产品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所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离子交换表面活性

    基于片状ZnO的功效性紫外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晓敏左士祥余瑶瑶吴鑫...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片状ZnO(F-ZnO)为核体,采用SiO2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得到SiO2/F-ZnO(SFZ),然后将原花青素(Pro)负载于SFZ复合物表面,制得Pro/SiO2/F-ZnO(PSFZ).采用FTIR、XRD、TEM、UV、TGA等技术对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以非晶态的形式均匀包覆在F-ZnO表面,其适宜包覆量为15%;Pro在SFZ表面形成均匀的膜层,其适宜负载量为20%.采用抗氧化性实验和体外美白实验进行功效性评价,通过在基础配方中应用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PSFZ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防晒指数测试中,PSFZ复合材料比SFZ具有更优异的紫外屏蔽效果.在配方应用中和光照条件下复合材料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片状ZnO二氧化硅原花青素紫外屏蔽功效性

    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抗氧化作用靶点及机制

    周友良路婉杉成志伟董坤...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叶活性成分,分别为蔗糖、海藻糖、儿茶素、原花青素B1、灯盏乙素.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到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共87个,儿茶素未预测到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到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共有13711个;取交集得到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的潜在靶点共83个.结合STRING数据库进行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取degree值排名前30的靶点作为草莓叶抗氧化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调节剂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得到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与SRC、TNF、EGFR均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综上所述,草莓叶中的活性成分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可能通过SRC、TNF、EGFR等靶点调控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抗氧化功效,为草莓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草莓叶LC-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抗氧化

    菜豆多肽的抑菌活性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研究

    辛婷李娇娇王钊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2(CC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趋化因子配体5(CCL5))和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的转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活化.菜豆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00 μg/mL.与0 μg/mL组相比,10,50,100,200,300,400,500 μg/mL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升高(P<0.001).在1~500 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P>0.05).与LPS组相比,LPS+10,50,100,200,300,400,500 μg/mL PVP组RAW264.7细胞中CCL2、MIP-2、CCL5、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以及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菜豆多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转录.提示菜豆多肽可能是一种具有良好抑菌和抗炎活性的化妆品添加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菜豆多肽抑菌趋化因子炎症因子脂多糖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