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曹玉英

双月刊

1001-1803

gybjb@163.com

0351-4062697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Journal 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 Cosme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包括洗涤剂、皮肤清洁剂、头发清洗及肥香皂等)及其专用助剂;个人护理用品(包括各类化妆品、护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及其专用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及技术革新成果、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等。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收录文摘内容的期刊来源之一,2002年进入“CA”千刊表。同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 2004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土木工程文摘》(CSA:CE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腐蚀文摘》(CSA:Poll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工程材料文摘》(CSA:EMA)、《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金属索引》(CSA:MD)、《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CSA:MTEA)收录。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曾多次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奖,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编委会由业内权威专家68人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烷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李勇斌王文栋陈健沈家训...
    583-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数,探究了球形、棒状、分支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在联结基团的作用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弯曲,小胶束交联融合形成棒状—分支状胶束转变;疏水尾链长度增加会导致胶束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小胶束易融合形成球形—棒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文章为相似体系下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角度,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甜菜碱分子模拟胶束化

    化妆品植物原料(IV)——抑制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的植物美白原料的研究与开发

    任倩倩吴华金建明
    590-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的皮肤和头发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黑色素在保护皮肤免受各种环境的有害影响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而黑色素过量合成会导致严重的皮肤问题.因此,研究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调控以及探究相关的经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植物提取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调控黑色素生物合成的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包括α-MSH诱导的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SCF/c-kit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NO/cGMP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转录因子PAX3和肝X受体.重点介绍通过调控各种信号通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植物提取物.这些植物提取物虽然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行调控,但大多下调一种整合上游信号通路和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因子MITF的表达,进而降低酪氨酸酶(TYR)的表达,抑制细胞内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植物提取物信号通路黑色素生物合成美白化妆品

    一种含酯基的酰胺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陆小豪许虎君林良良常宽...
    598-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溴乙酸、乙二醇、月桂酸和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酯基的酰胺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12-(BAE)-C1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表面张力、电导率和荧光3种不同方法测定了C12-(BAE)-C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其在25、35和45℃条件下的热力学函数,以及测定了其乳化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25℃时C12-(BAE)-C12在不同测定方法下的cmc分别为0.3311、0.5328和0.3162 mmol/L,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所得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说明其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且升高温度会阻碍体系的胶束化.此外,相关应用性能测定结果还表明C12-(BAE)-C12与传统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相比具有更好的乳化和抗静电效果.

    双子表面活性剂酯基季铵盐胶束化乳化性抗静电性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的性能测试及其在机洗餐具用洗涤剂中的应用

    李霁云台秀梅孙永强郭凌霄...
    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SNS-80)是一种以植物油脂为原料得到的绿色环保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安全无刺激,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洗涤剂产品中.分别采用旋转黏度计、Ross-Miles泡沫仪、帆布沉降法、振荡法和改进的酸滴定法测试了SNS-80的黏度、发泡稳泡性能、润湿、乳化和钙皂分散力,并测试了SNS-80在室温和(95±2)℃时的表观耐盐和耐碱性能;将SNS-80应用于机洗餐具用洗涤剂中,考察了其稳定性和去污性能,并与市售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NS-80水溶液在整个浓度区间内都具有低的黏度,且无凝胶相区,起始泡沫高但消泡快,具有好的钙皂分散力,1 g SNS-80可以分散18.7 g钙皂;表观耐盐能力低温时较高温时好,对一价盐的耐受能力较二价盐高;而表观耐碱度则是在高温时好,在(95±2)℃时可高达168 g/L.与市售机洗餐具洗涤剂相比,以SNS-80为主活性物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无凝胶相低泡高钙皂分散力机洗餐具用洗涤剂

    响应面法优化水解制备柞蚕丝素肽及其性能

    米锐李学军马淑慧孟楠...
    61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柞蚕丝素蛋白为原料,用磷酸水解方法制备柞蚕丝素肽.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考察各因素对柞蚕丝素肽回收率的影响,并对该工艺条件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柞蚕丝素肽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柞蚕丝素质量分数9.93%、水解温度91.11℃、水解时间5.44 h,理论回收率为70.34%,经检验实际回收率可以达到69%,与理论值基本相符,建立了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柞蚕丝素肽水解制备工艺.柞蚕丝素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性、防晒性及抑菌性,说明柞蚕丝素肽在天然护肤品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柞蚕丝素肽水解工艺响应面法

    1,8-桉叶素驱蚊止痒功效的研究

    陈凡姚雷王文翠
    620-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1,8-桉叶素驱蚊及其治疗局部皮肤过敏性瘙痒的效果,通过"Y"型嗅觉仪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剂量梯度下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采用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瘙痒模型探讨了1,8-桉叶素(φ=5%,用橄榄油稀释)的止痒作用.结果表明,当1,8-桉叶素剂量为4.0μL时,其在前4 min内对白纹伊蚊可达到100%的驱避率,且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通过4-AP致小鼠瘙痒模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1,8-桉叶素组小鼠在10 min内的舔体次数显著减少,小鼠皮肤滤液中组胺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1(IL-3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5-羟色胺(5-HT)含量均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1,8-桉叶素组小鼠皮肤未见水肿,同时炎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当1,8-桉叶素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对白纹伊蚊具有很好的驱避效果;且1,8-桉叶素具有显著的止痒效果,其发挥止痒作用与拮抗IL-31、PAF、5-HT、瘙痒介质组胺的释放有关.

    1,8-桉叶素驱蚊活性止痒作用

    龙血复合物对人体皮肤细胞线粒体的作用研究

    蒋丹丹王风楼李慧章漳...
    626-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重建老化皮肤细胞的体外评估模型,评估龙血复合物(一种由4种活性成分复合而成的活性物)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ATP含量和线粒体完整性(包括:线粒体形态、线粒体网络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的表达)的影响.ATP检测试剂盒测定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内ATP含量,荧光探针染色结合显微镜图像半定量方法评估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网络结构的丰度,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方法分析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龙血复合物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ATP含量,显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线粒体网络的形成,龙血复合物处理的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形态完整、碎片较少、具有更加丰富的分支结构,Mfn1的表达水平更高.研究发现龙血复合物通过促进细胞ATP产生、保持线粒体完整性、增加线粒体网络数、促进Mfn1的表达,显示出对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抗衰老作用.本研究中使用的评估方法也可用于筛选针对与线粒体衰老和生物能量相关功能的活性成分.

    皮肤衰老龙血复合物线粒体线粒体网络线粒体融合蛋白-1

    山茶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抗衰老功效的代谢组学研究

    吴亚妮唐寅王姝畅王莹...
    63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山茶籽原油、山茶花润肤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的抗衰老效果以及生理机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山茶籽原油组、山茶花润肤油组和维生素E组(阳性对照)小鼠的皮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差异代谢物分析表明,正常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代谢物是丙酸、亚油酸、氨基丙二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琥珀酸、硬脂酸、丙氨酸和脯氨酸;模型组与山茶籽原油组间的差异代谢物是棕榈酸;模型组与山茶花润肤油组间的差异代谢物是丙酸、琥珀酸、氨基丙二酸、硬脂酸、延胡索酸、脯氨酸、亚油酸和丙氨酸;模型组与维生素E组间的差异代谢物是丙酸、琥珀酸、氨基丙二酸、硬脂酸、亚油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和磷酸.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到三条: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通路;亚油酸通路.

    山茶籽原油山茶花润肤油皮肤衰老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

    染料穿透试验结合损伤评分对洗涤和消毒产品皮肤腐蚀性的快速分类

    潘叙恩何志荣卢章顺杨光...
    639-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损伤评分和优化的染料穿透实验,以离体皮肤为受试材料,建立了一种洗涤和消毒产品皮肤腐蚀性的快速分类方法.通过构建和考察染药时间-观察时间-损伤效应曲面,确定了损伤评分的判定条件.比较受试皮肤在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染料提取效果,优化了染料穿透实验的关键条件,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法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利用16个参考物质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获得一致性良好的结果(Kappa=0.826,P=0.000),腐蚀性判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到100%,85.7%和93.8%,腐蚀性分类的准确度达到87.5%.该方法简便、高效、节约成本和时间且符合动物伦理3R原则,适用于大量样品的腐蚀性快速筛查和分类,对加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化学品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腐蚀性快速分类离体皮肤染料穿透损伤评分

    不同种类甘草成分及美白抗敏活性差异研究

    张兴琪何敬愉龚盛昭刘林峰...
    648-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草的3种不同基源植物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甘草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成分及活性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甘草酸及光甘草定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通过紫外分光法比较3种甘草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并对酪氨酸酶及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不大于2.09%;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及光甘草定在光果甘草中含量最高,甘草苷在甘草含量中最高.甘草药材总黄酮含量大小顺序为:光果甘草>甘草>胀果甘草;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光果甘草>甘草>胀果甘草,IC50值分别为7.36,8.38和11.13 mg/L;对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胀果甘草>甘草>光果甘草,IC50值分别为8.70,9.19和10.45 mg/mL.3种甘草对酪氨酸酶及透明质酸酶抑制良好,可能具有较好的美白和抗敏功效,为了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区分使用.

    甘草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总黄酮美白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