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彭熙

月刊

2096-2304

scbgxb@126.com

023-68852703

400042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图书馆大楼16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氨酯缓冲材料瞬态响应特性研究

    李浩镕毕世华熊文靖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聚氨酯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特性,开展了聚氨酯样件压缩实验,并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校验了聚氨酯样件材料的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Prony级数本构模型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具有与超弹性相关的非线性出力特性和与粘弹性相关的迟滞效应,在不同速度的加载条件下,聚氨酯材料的力-位移响应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在低速加载条件下,率相关的粘弹特性对曲线影响较小;提高加载速度,聚氨酯瞬时应变增大,率相关的粘弹特性对聚氨酯的响应影响更显著,使得响应曲线的斜率显著增加;在局部加载条件下,载荷与剪切力耦合作用,聚氨酯在压缩方向提供的支反力大小与受载区域的作用面积相关,面积越大,聚氨酯材料可提供的支反力就越大.

    聚氨酯材料瞬态响应压缩实验有限元仿真本构模型

    Nd(NO3)3添加剂对TC4基材PEO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杜纯安张云龙李成海李国晶...
    243-248,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TC4耐磨性弱的问题,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TC4 合金表面引入陶瓷涂层.在Na2 SiO3-NaOH体系电解液中添加稀土盐Nd(NO3)3,研究Nd(NO3)3 添加量变化对TC4 表面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摩擦因数等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当未添加和少量添加Nd(NO3)3 时,PEO涂层表面较为完整.当电解液中Nd(NO3)3 添加量超过4.5g/L时,PEO涂层表面开始出现腐蚀坑.所有试样的PEO陶瓷涂层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锐钛矿型R-TiO2 和金红石型A-TiO2 组成.与未添加Nd(NO3)3 试样相比,增加Nd(NO3)3 添加量导致涂层中锐钛矿相TiO2 和金红石相TiO2衍射峰略有增强,这说明Nd3+能够促进涂层中锐钛矿相TiO2 和金红石相TiO2 的生成量.电解液中Nd(NO3)3 添加量为3.0g/L时获得的涂层粗糙度最小值,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试样的PEO涂层摩擦因数曲线较为平直,摩擦因数在0.8~0.9,当添加Nd(NO3)3 高于3g/L时,摩擦初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涂层TC4合金显微硬度耐磨性

    到达时间差与扫描时间差定位精度分析

    邓兵姚山峰杨宇翔贺青...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静止或者慢速运动的周期性旋转扫描雷达目标定位,提出一种基于到达时间差与扫描时间差联合的无源定位方法.首先介绍该体制的基本定位原理及定位模型,并给出闭式求解算法,再推导其定位克拉美罗界,最后分析测量参数精度、观测平台高度计位置误差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到达时间差和扫描时间差角度信息参数测量精度、增大站间基线长度、减小平台位置误差等能够明显提升目标定位精度,并且在到达时间差为20 ns、扫描角时间误差等效为0.001°的情况下,距离接收站连线中心450 km处,扫描周期为3s的目标辐射源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0 m,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到达时间差扫描时间差定位精度克拉美罗界无源定位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多航天器固定时间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陈传志张云啸张俞张迎雪...
    25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受扰动下的多航天器系统姿态一致性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与固定时间理论的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策略.多航天器系统在空间中易受太阳光压、重力梯度与地磁力等外部干扰影响而导致控制精度下降,此外航天器内部惯量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二阶积分滑模的干扰观测器对复合干扰进行快速精确估计,且该观测器无需任何干扰先验信息.利用观测器获得的估计值,结合领导跟随法,提出一种分布式固定时间姿态协同控制器,实现系统固定时间收敛,收敛时间可通过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的固定时间稳定性.仿真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干扰观测器能在较快时间内实现对复合干扰准确估计,协同控制器能在固定时间内实现对期望姿态鲁棒跟踪,与自适应有限时间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和燃油消耗更少.

    多航天器干扰观测器姿态协同跟踪固定时间一致性滑模控制

    基于数字地形平滑和人工势场的无人机近地三维路径规划

    朱熠田辉郝向宇史涵意...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无人机在地形跟随和地形规避任务中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地形平滑技术的无人机三维飞行路径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2 个步骤:第1 步是通过访问SRTM数字地形模型,并设置安全高度、减少坡度和曲率等参数,对数字地形进行平滑处理,生成一个安全的飞行表面.第2 步在所获得的安全飞行表面的基础上,考虑了无人机的机动约束和威胁指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向量场方法来搜索从给定起点到指定目的地的最优飞行路径.利用所设计三维路径规划仿真程序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可以在避开威胁源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3D飞行路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近地飞行SRTM数字地形人工势场法三维路径规划

    Voronoi分布式虚拟结构制导炸弹群控制策略设计

    陈烨盛安冬梁苑路绳方...
    27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精确制导炸弹群面向区域目标时的毁伤效果,基于现有制导炸弹动力学模型,给出炸弹群控制系统运动模型,并依托计算几何理论中Voronoi图对区域目标特征进行分析,给出各弹体最佳弹着点位置计算方法,运用多智能体虚拟结构法实现制导炸弹群下落过程中的队形可控,通过分布式一致策略达到各弹体间关于虚拟结构中心节点的一致性,实现对区域目标的最优覆盖毁伤,并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有效评估.

    制导炸弹多智能体Voronoi图分布式一致虚拟结构法

    肌电和足压信息融合的外骨骼步态识别

    汪步云缪龙吴臣杨鸥...
    27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基于单一信号识别步态相位不够精准的问题,开展了动态交互力激励下的人机协同行走的步态识别研究.设计了肌电和足压信息采集的多模态传感器检测硬件平台;分别对单一信号开展滤波降噪、特征提取与降维等预处理;将表征下肢生理信息的肌电信号与运动信息的足压信号相融合,构建了支持向量机-模糊C均值(support vector machine-fuzzy C-mean algorithm,SVM-FCM)多模信息融合的外骨骼助行步态识别算法;开展了人机协同助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信息融合后的人机步态相位平均识别率达到82.49%,优于使用单一信号的识别效果,验证了多模信息融合算法识别人机协同步态的有效性.本研究可用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运动控制,为人机运动相融奠定基础.

    外骨骼机器人多模态信息感知人机步态识别SVM-FCM融合算法

    一种基于几何关系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

    张敬李彤杨钧朱得糠...
    28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现有飞控算力,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关系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几何和向量操作快速解决二维区域避障问题,避免全局地图栅格化表示问题,有效减小计算时间,并且保证优化水平,规划时间能够达到毫秒级.同时,该方法支持障碍区域实时上传,在线规划动态计算,并且考虑了无人机转弯半径,无需对规划航迹进行平滑.数值仿真和飞行试验对比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规划航迹达到了优化水平.

    无人机航迹规划避障计算几何飞行控制

    基于改进YOLOv5的复杂环境下小目标弹孔识别

    吴飞李纶
    296-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能够在不同光照、阴影遮挡、弹孔重叠等复杂环境下对靶面弹孔的高效精准地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 的实例分割算法.模型以YOLOv5 主干网络为基础,融合了含有ASPP模块的分割解码器,实现对弹孔小目标的实例分割;对目标检测端输出参数进行解耦,降低回归参数与类别概率的耦合影响,提高识别精度;调整模型的输出尺度,删减预测大目标的特征层,增加融合低层信息的极小目标预测层,以此提升检测召回率与精确率.对于经过数据集训练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下的检测精度达到 92.42%,检测速度达到 25.15 帧/s.与原网络YOLOv5、Mask RCNN、Deeplabv3 +等网络的对比试验表明,所提模型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满足实际训练中的精确性与实时性要求.

    深度学习实例分割YOLOv5弹孔识别复杂环境

    基于U型线圈的弹链信息交联信号获取方法

    张南符超群毛俊王秋生...
    305-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链运动轨迹中感应装定引信无法穿过圆形结构的装定线圈、随着引信数据量增大,用于信息感应装定的窗口在装定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就显得仓促、甚至不足以满足现状.另外装定的操作程序复杂导致反应时间过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U型线圈感应装定装置的弹链信息交联信号获取方法.该方法利用U型线圈磁力线的垂直方向与引信的水平方向运动路径有效交集,分析了感应窗口内的磁场均匀性、信号波形的幅度余量和空间的特征,通过调整复杂的发射线圈形状,采用多匝、多组线圈,组合发送信号;增大线圈的发射空间获取最大感应信号,从而改变了接收线圈上感应信号电压曲线的混合叠加形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线圈的U型结构变化,极大改善了线圈的耦合效果,U型线圈形成的有限感应装定空间最大幅度变化在±20%、达到均匀一致性,装定窗口明显增大到[±10 mm,±10 mm,±5 mm];感应装定时间余量满足±20%变化.数据量在1s内达到4k字节;U型的发射线圈满足弹链上引信的特殊运动轨迹,U型的装定电压门限设置为14V,发射线圈产生的更大的装定窗口.

    信息交联感应装定能量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