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精神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精神卫生
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精神卫生

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刘协和

季刊

1007-3256

scjsws@163.com

0816-2285679

621000

绵阳市剑南路190号

四川精神卫生/Journal Sichuan Mental Healt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于我省精神医学研究的特点和科技实力,面向全国交流精神医学经验与成果,力求内容与质量达到国内外水平,并以临床实用性为重点,旨在更新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知识,提高对精神疾病的防治水平,以服务于我省人民保健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警惕"高功能陷阱"——双相抑郁患者的过度状态期望

    杨浩马辉张宁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持病情长期稳定是双相障碍治疗的关键,而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是维持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过度状态期望常见于双相抑郁患者,通过影响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的判断,最终干扰临床决策,此现象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就双相障碍患者过度状态期望的现象和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为有关诊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双相障碍双相抑郁过度状态期望病理性高功能体验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中代谢物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吴月徐艳黄鑫王大可...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外周血清和尿液犬尿氨酸(KYN)代谢物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和尿液色氨酸(TRP)-KYN代谢物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以及血清与尿液KYN代谢物的相关性以及代谢物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为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或门诊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杭州市社区招募健康对照组共2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和尿液TRP、KYN、犬尿喹啉酸(KYNA)、喹啉酸(QUIN)、吡啶甲酸(PIC)、黄尿酸和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血清和尿液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与尿液TRP-KYN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代谢物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98.500,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尿液PI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3.000,P=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KYN水平与尿液QUIN/KYNA、QUIN/PIC均呈正相关(r=0.562、0.438,P均<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5-HT/KYN与PANSS总评分和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455,P均<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RP-KYN代谢物水平与尿液中神经毒性代谢物比值有关,并与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精神分裂症血清尿液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物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损害分析

    庄芸月朱嘉琪邓虎王春地...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感知觉异常的表现,既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在客观行为学上的研究尚不足.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的差异,充实与此部分患者有关的行为学上的研究结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选择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抑郁障碍患者,同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回龙观医院招募34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改编的振动触觉形式的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对三组被试的左手振动触觉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三组被试在单样本延迟匹配任务中振动触觉的正确率.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正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五个手指平均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障碍患者在拇指上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6).抑郁障碍患者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五个手指的振动触觉正确率以及平均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病程、首发年龄、氯丙嗪当量和PANSS总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58、0.045、0.114、-0.194,P均>0.05);抑郁障碍患者组振动触觉平均正确率与首发年龄呈负相关(r=-0.415,P=0.020),与病程和HAMD-17评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44、0.142,P均>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振动触觉损害,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抑郁障碍患者在大拇指上的振动触觉受到严重损伤,此外,抑郁障碍患者振动触觉损伤可能与首发年龄存在关联.

    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振动触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陈晓娅何佳蔚刘妍王怡...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失眠障碍病程迁延反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其疗效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证据有限.目的 探讨rTM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46例.于治疗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第2周末,患者PSQI总评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5~13.361,P均<0.01),24例(54.35%)治疗有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特征进入了回归方程(B=0.317,P<0.01),可解释29.90%的总变异(R2=0.299).结论 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可能与内外向人格特征存在关联.

    重复经颅磁刺激失眠人格特征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吕龙琴穆敬平廖恒刘丽珠...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常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有助于改善GAD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对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团体CBT对GAD患者焦虑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以期为GAD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睡眠心身医学中心住院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GAD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疾病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60~90 min的团体CBT.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症状,使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定执行功能.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AMA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 870.320,P<0.01),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254、0.293,P均>0.05).两组FAB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11.190、4.399、7.021,P<0.05或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A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200.569、115.401,P均<0.01),且研究组FBA评分高于对照组(t=-3.211,P<0.01).结论 团体CBT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GAD患者焦虑水平,改善其执行功能.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执行功能

    抑郁障碍患者主观与客观认知功能的差异性研究

    傅琳娜王敏杨潇窦翊愷...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观认知功能与客观认知功能存在差异.目前,关于主客观认知功能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索抑郁障碍患者主观和客观认知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理解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3日—2023年12月11日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评定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抑郁感知缺陷问卷(PDQ-D)和中国简版神经认知成套测验(C-BCT)分别评定患者的主观认知功能和客观认知功能,采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年龄、受教育年限、MADRS总评分、SDS总评分、CGI-SI评分与主客观认知功能及其差异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主客观认知功能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是否用药的抑郁障碍患者PDQ-D总评分和主客观认知功能差异(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8、-2.392,P<0.05或0.01).抑郁障碍患者主观认知功能与客观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48,P>0.05);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PDQ-D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 =-0.333、-0.369,P均<0.01),MADRS总评分、SDS总评分以及CGI-SI评分与PDQ-D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7、0.637、0.434,P均<0.01);年龄、受教育年限与D值均呈负相关(r=-0.411、-0.362,P均<0.01),MADRS总评分、SDS总评分、CGI-SI评分与D值均呈正相关(r=0.259、0.468、0.299,P<0.05或0.01).年龄(β=-0.328,P<0.01)和SDS总评分(β=0.409,P<0.01)是D值的预测因子.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主观认知功能与客观认知功能的差异可能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相关.

    抑郁障碍主观认知功能客观认知功能差异

    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舍曲林治疗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效果的影响

    黄乾坤舒燕萍岳雅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女性的抑郁症状更重.舍曲林常用于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但仅部分患者有效,目前对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效果进行预测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效果的关系,以期为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112例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4周舍曲林治疗.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进行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舍曲林对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神经质人格(β=-0.115,95%CI:0.807~0.984)可负向预测舍曲林对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宜人性人格(β=0.129,95%CI:1.025~1.264)和RSCA评分(β=0.062,95%CI:1.004~1.128)可正向预测其治疗效果.结论 高神经质、低宜人性、低心理弹性可能是舍曲林对女性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治疗效果欠佳的危险因素.

    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

    胡萱怡谢敏刘思弋吴雨璐...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更高,我国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除传统预测方法之外的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比较.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决策树构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检验分类决策树模型是否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于2023年12月,选取2013年—2022年随访记录完整的11 484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在管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n=9 186)与测试集(n=2 298).在训练集中,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决策树建立预测模型,在测试集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1 115例(9.7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贫困、有监护人、精神残疾、危险行为史阳性、自知力不全、自知力缺失、有阳性症状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OR=1.778、1.459、2.719、1.483、3.890、1.423、2.528、2.124,P均<0.01);年龄≥60岁、受过教育、医嘱无需用药以及社会功能一般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OR=0.594、0.824、0.422、0.719,P<0.05或0.01).基于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9(95%CI:0.692~0.766),准确率为70.97%,灵敏度为59.71%,特异度为72.05%;分类决策树结果显示,危险行为史、阳性症状、社会功能总评分、经济状况、自知力、户籍、残疾情况以及年龄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测试集的AUC=0.721(95%CI:0.705~0.737),准确率为68.28%,灵敏度为64.46%,特异度为68.60%.结论 分类决策树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不具有更大优势.

    严重精神障碍危险行为预测模型社区

    肥胖患者情绪异常与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

    许艳窦翊愷王敏杨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存在异常的情绪及较高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影响减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对于该群体术前情绪状态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减重手术效果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术前情绪异常与肥胖患者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患者减重手术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30日—2023年6月3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8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将HAMD-17或HAMA评分≥7分或有抑郁或焦虑障碍史的患者纳入情绪异常组(n=34),将HAMD-17与HAMA评分均<7分且无上述既往史的患者纳入不伴情绪异常组(n=47).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定自杀意念、进食及睡眠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当日清晨空腹体质量和身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BMI与患者术前HAMD-17总评分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共62例肥胖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情绪异常组27例、不伴情绪异常组35例.情绪异常组最近一周和最抑郁时的BSI-CV评分、EDI总评分、PSQI总评分、外周血CRP及IL-6水平均高于不伴情绪异常组(Z=2.677、2.975,t=3.573、4.035、1.990、2.799,P<0.05或0.01).两组BMI的组别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27.740,P<0.01).情绪异常组基线期、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BMI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9、0.510、0.559,P<0.05或0.01),术后6个月的BMI与HAMD-17总评分呈正相关(r=0.390,P<0.05),术后6个月ΔBMI%与HAMD-17总评分呈负相关(r=-0.421,P<0.05).不伴情绪异常组基线期BM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1).结论 伴或不伴情绪异常的肥胖患者行减重手术的短期效果可能一致,减重手术的效果可能与术前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无关.

    肥胖减重手术抑郁炎症因子水平减重效果

    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卢晓桦李海静邝启杰易文英...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分娩可能使女性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精神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目前国内关于产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治疗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2年—2020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成人精神科女病区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4例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产后组),同期纳入住院治疗的48例非产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及出院带药情况.结果 产后组首次发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21、5.240,P<0.05或0.01).与对照组相比,产后组PANSS兴奋因子评分更高(t=-2.220,P<0.05),阴性症状因子评分更低(t=3.377,P<0.01).出院带药方面,产后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高于对照组(t=-2.095,P<0.05),联合苯二氮䓬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316、5.114,P<0.05或0.01).结论 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兴奋症状和更少的阴性症状,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苯二氮䓬类药物或抗抑郁药物的情况也更多.

    产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阳性症状阴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