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建至道

    1页

    城市小型绿地适老化评价的探索——以成都旧城区为例

    白姝颖谭敏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市中心区小型绿地为案例,分析了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微小绿地的适老化现状.以结构方程模型法建立影响小型绿地适老化评价的模型,分析影响评价的不同因子的权重.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对小型绿地的改造提升作出建议.

    小型绿地适老化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住宅建筑人居小环境构建探讨——以祁阳市为例

    廖高文曾得志贺少涛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宜居成为国家力推的一个重要新方向,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着力发展和提倡高品质、个性化、绿色建筑作为人居小环境构建的突破口,为祁阳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通过对祁阳市近5年审批的住宅小区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和设计渐变的原因,提出了建设思路,希望能为其他地区住宅建筑人居小环境构建起到借鉴作用.

    以人为本住宅建筑人居小环境构建探讨

    "教育绅士化"背景下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张依冉翟华鸣赵彬
    12-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特有的学区房溢价现象已经带来社会阶层固化、空间隔离等一系列不公平问题,但又同时反映出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阶段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因此在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学区房社区更新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绅士化社区社会变迁历程,总结所面临更新困境,从而提出解决之策.

    教育绅士化社区更新城市更新

    茶旅融合背景下安化黄沙坪古镇的空间优化研究

    张竞升欧阳国辉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基础,近年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趋势.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对历史古镇、古村传统的建筑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空间如何优化并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安化黄沙坪古镇为例(图1),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态人文资源和空间形态特征两个方面总结了黄沙坪古镇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所具有的资源与优势,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优化古镇空间功能布局、改善街巷界面、更新建筑功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议,以期为历史古镇、古村的产业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茶旅融合安化黄沙坪古镇空间优化

    基于空间句法和有机秩序视野下的村落提升研究——以昆明呈贡区海晏村为例

    和心怡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空间句法为评价村落空间提供了量化性的参考,运用其轴线图分析法建立昆明呈贡海晏村拓扑结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整合度、深度、集成度等,再引入数理统计与平面形态结构模型,结合实地调研进行校验,深入解读海晏村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其建筑和道路规划提出优化策略,找到村落"生长"与保护的共通点.

    空间句法有机秩序村落保护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究——以《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导则》为例

    王磊王泽昊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响应习总书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号召,通过研究国内已有建设成果与成都市乡村建设现状,以《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导则》为例,拓展说明其中的"3+7+17"建设指标体系与"4+N"组织保障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详细阐述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标组织保障

    更正说明

    四川建筑杂志有限责任公司
    26页

    山地乡村空间格局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关联研究

    付志国王培茗王秋迪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了我国山地乡村的安全.本研究以汤丹镇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探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因子与乡村建筑、道路分布的关系.研究发现:(1)地形地貌等基础环境因素对于乡村建筑、道路的影响大于地质灾害因素的影响.(2)乡村道路、建筑大部分处于地质灾害低危险性中低区域;受区域地质地形因素和长期采矿的影响,除植被覆盖率、坡度和地震峰值加速度三个指标外,其余指标危险性分区中乡村建筑、道路处于中危险性及以下区域的占比均大于80°%.(3)乡村建筑、道路危险性占比的数值与地质灾害危险指标各级别比例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乡村建筑、道路分布与人居环境优劣保持高度的同一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乡村建筑乡村道路关联性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王磊巩帆田园李旭林...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成都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公园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公园社区作为公园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工程,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抓手.通过对社区理论的探索,梳理了国内外社区规划建设研究的脉络,结合成都社区相关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发现并总结成都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指标体系构建为重点、差异性指标为引导,聚焦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五大维度、20项核心建设内容以及44项建设指标,通过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内容,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未来公园社区试点建设.

    公园城市未来公园社区社区建设建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