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建筑
四川建筑

潘捷鹏

双月刊

1007-8983

scjzbjb@163.com

028-83336908

610081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四川建筑/Journal Sichuan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建筑业综合期刊,立足四川覆盖全国。在选题上既有应用基础理论,又注重大量的适应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相对稳定的报导方向。该刊以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和可读性为特色,两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一次编辑加工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含水率软基强夯置换处理及沉降规律研究

    魏浩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一期项目场地属于高含水率软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基础处理,按照分区域处理原则,提出了各区域的置换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并对填筑期和静置期进行了地面沉降、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土体沉降变形超过70%集中在填筑期,填筑结束8个月后,沉降变形达到稳定状态,填筑结束15个月后,地面累积沉降变形为206 mm;采用强夯置换法后,地下孔隙水压力均低于初始值,且上下两点的压力差值较初始时增大,表明强夯置换法能够显著降低荷载带来的超孔隙水压力.

    高含水率软基强夯置换法填筑期静置期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

    不同断层错动因素对隧道影响研究分析

    何永辉王春森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岭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时,断层错动对隧道造成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断层错动因素对隧道的影响,主要包括断层错动速度、断层破碎带宽度以及断层错动倾角.研究表明断层错动速度对隧道影响取决于断层错动量;断层宽度成倍增加时,断层错动对隧道结构影响不是正比例增加,但是会是线性增加.修建隧道时应该尽可能使隧道与断层成90°倾角通过.

    山岭隧道活动断层断层错动错动因素数值模拟

    盾构下穿芙蓉大道隧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武伟谢中文孟庆林
    132-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在砂质粉土层中近距离下穿芙蓉隧道的施工为案例基于阐述.由于黏质粉土土层空隙率大,含水比较丰富,颗粒间作用力小,局部易液化,自稳性极差,针对盾构近距离穿越黏质粉土地层对地层扰动大、穿越风险高的特点[1],通过选取试验段,选取合适的掘进参数及控制措施;由现场试验得出总结,确定了穿越过程中掘进技术参数,将沉降控制在要求范围内顺利穿越芙蓉大道.

    地铁隧道盾构穿越黏质粉土沉降控制注浆监测

    基于偏振三维成像技术的隧道变形监测试验分析

    蒋玄苇张月张学敏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隧道建设期的隧道变形监测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提供一种偏振三维成像技术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完成隧道轮廓高精度三维实景视觉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测,获取隧道轮廓高精度视觉数据,实现对隧道变形数据的快速采集.

    偏振三维成像技术隧道变形监测

    四川某灾害点危岩稳定性分析

    任伟吴剑飞黎宗仪康怀信...
    139-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某灾害点为研究对象,研究危岩分布、发育及结构特征,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定性分析、计算公式定量评价,并结合斜坡变形迹象地面调查结果综合评判危岩的稳定性.

    危岩稳定性结构特征定性分析定量评价

    土压平衡盾构在黏土层及中风化石英砂岩中渣土改良措施研究

    孟晔崔刚姚峰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施工虽然对地层有着广泛适应性、施工安全高等优点,但因地质情况不同,施工环境复杂,在盾构施工中一定存在盾构机的适应性和施工方法、措施的调整.为明确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在黏土层及中风化石英砂岩中相匹配的施工措施或方法,通过广泛文献、资料和技术的调研,从土层的概述、盾构施工掘进控制技术分析、改良系统、黏土及中风化石英砂岩地层渣土改良技术果多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盾构法在面对上述条件下的具体处置措施.结果表明:采取分散型的泡沫剂就能够对土壤进行改良,这种物质和土壤能够产生反应,让土壤软化下来,并且能够减少黏性.中风化石英砂岩的处理方式可以进行强化,仅仅使用泡沫改良的效果有限.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黏土层及中风化石英砂岩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盾构黏土中风化石英砂岩改良措施

    BIM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吕文杰康鹏程樊献友
    145-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地铁隧道建设项目的特点与难点,通过对BIM技术进行借鉴以及创新应用,探索其在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点.同时,对BIM的应用点情况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BIM技术盾构隧道建筑信息模型施工阶段管片

    混凝土接收架在盾构接收中的应用

    黄晏搏陈柳生苏亚峰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施工过程中,盾构机接收井本身的空间尺寸,接收方式各有不同,传统钢结构接收架需按照成型接收洞门与成型车站底板的实际数据进行制作,接收后需进行拆除.现浇混凝土接收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施工过程中可调节性较强且使用后不需进行拆除,且可缩短铺轨过站的工期,介绍混凝土接收架施工工艺.

    地铁施工盾构机接收混凝土接收架

    巴中地区砂岩水岩作用饱水特性及孔隙率变化研究

    滕强
    151-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质文物通常以砂岩居多,巴中南龛石窟砂岩长期经受日晒、风蚀、雨淋等水岩循环侵蚀及酸雨侵蚀作用,研究此环境下砂岩物理特性是必要的.对巴中地区砂岩开展酸性环境下砂岩干湿循环作用模拟试验,探究了砂岩饱和吸水特性及孔隙率变化,结合SEM图像分析了微观层面下砂岩在酸性环境及中性环境下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砂岩在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吸水率及孔隙率均符合负指数函数趋势变化,且酸性环境越强,对应指标的变化越强;SEM图像表明,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巴中砂岩在中性环境下孔隙增多,酸性环境下还出现大量微裂纹,孔隙更连通.

    砂岩干湿循环饱和吸水率孔隙率SEM

    穿越滇中红层软弱围岩隧洞开挖工法比选分析——以滇中引水工程大转弯隧洞为例

    杨磊石宇雷曾哲哨王珂...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滇中红层软弱破碎围岩开挖后易失稳的问题,以滇中引水工程大转弯隧洞5#支洞为工程依托,开展两台阶、三台阶及CD法开挖下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通过对比不同开挖工法下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及锚杆应力状态探讨滇中红层软弱破碎围岩隧洞适宜开挖工法.结果表明:(1)开挖后洞周围岩变形呈现两台阶>三台阶>CD法的规律,且CD法由于非对称开挖扰动影响,左侧水平位移显著小于右侧;(2)三台阶开挖围岩应力状态优于两台阶、CD法,两台阶在拱顶出现较大拉应力,CD法在临时支撑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3)两台阶、三台阶开挖下锚杆应力均显著小于CD法开挖下锚杆应力,主要原因是CD法右侧开挖面积较大导致左侧锚杆拉应力急剧加大.综合考虑CD法开挖时局部锚杆应力过大而存在破断潜在风险,结合三台阶开挖应力状态、位移相较于二台阶更优,判定滇中引水工程大转弯隧洞5#支洞软弱围岩开挖宜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隧洞软弱围岩开挖三台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