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产力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月刊

1004-2768

0351-4070868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山西经济日报社6层)

生产力研究/Journal Productivity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制约因素研究

    赵艺旋龚大鑫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连通性行业,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国内市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文章以2016-2021年甘肃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物流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产业规模、信息发展、创新驱动五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甘肃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阻碍因素.研究发现:(1)甘肃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各维度发展水平也出现波动增长趋势,主要在2020年前后发生转折;(2)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和信息发展三个维度基本实现了较快发展,阻碍作用逐步减小,产业规模和创新驱动对全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阻碍程度较大,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甘肃省未来应进一步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眼于产值增长和业务规模扩大,强化人才和技术投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物流业障碍度模型甘肃省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生态系统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黄启发党晨阳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学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从乡村创业环境、农民创业组织、普通农民、资源供给机构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应用要素完善度和共生结构二维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2县市农民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情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12县市农民创业生态系统较好地奠定了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在共同富裕程度上仍有较大努力空间:从要素完善度来看,苏南、苏中、苏北系统要素完善度依次递减;从共生结构来看,江苏省农民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间共生关系不稳定,多表现为寄生共生或竞争共存.综合来看,12县市农民创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四类:要素完善-强共生类、要素完善-弱共生类、要素匮乏-强共生类、要素匮乏-弱共生类,在着力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的过程中,政府应因地制宜,准确把握不同系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实现.

    共同富裕农民创业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型评价指标

    海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付雅清扶玉枝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海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不同发展模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内部融合模式是海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发展模式,而新技术渗透模式具备大力推广和倡导的价值;在三个维度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给受访者的直观感受依次递减;合作社参与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因此,从推广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落实于民生中、依托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海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李克特五级量表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服务多元供给的组织间网络模型构建——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张鸣春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提高政府、市场、社会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生产公共需求的回应力.文章以资源依赖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圈层式组织间网络模型(SONV),旨在阐明藉由组织间网络形成的基层党组织、政府、私营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个体各自发挥其优势并共同参与的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多元协作供给体系,是提高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必然趋势.

    组织间网络农业产业化服务资源依赖多中心治理理论模型

    经济绿色转型政策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分布及变迁的影响——以山西省"综改区"为例

    许云芳戚凤雨赵玉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山西省"综改区"为例,选取2005-2020年山西省县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基于Kernel密度估计、标注差椭圆、马尔可夫链及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测算并分析经济绿色转型政策对于产业结构动态分布规律、时空跃迁趋势、空间集聚及依赖性等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西省"综改区"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和多级分化特征,政策实施推动整体产业结构分布由"南-北"格局转移为"东北-西南"格局,重心向"综改区"范围内迁移,并呈现出向政策重点规划的新能源布局地区扩张的趋势.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推进,受高水平县域溢出效应的影响,未来中等水平县域向上提升的空间和概率相对更高,可作为下一步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但这种溢出效应对低水平和中低水平县域作用甚微,特别是低水平县域,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跃迁的可能性极低.

    经济绿色转型山西省"综改区"产业结构分布标准差椭圆马尔可夫链

    中部地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史竹琴孙兴旺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产业转移承接地角度出发,基于2013-2022年中部六省数据,结合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GIS空间分析法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时间演变维度上,中部地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呈现前期平稳发展,后期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省域间制造业转移承接水平呈阶梯式排列.空间分布维度上,各省域间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呈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中部地区省域间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制造业发展、持续、创新维度,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占GDP比重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从制造业支撑、发展、创新、持续、转型5个方面给出了提升中部地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建议措施.

    中部地区制造业转移"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障碍度

    绿色物流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基于Cite Space中外文献计量分析

    孙嘉聃王卉刘少杰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物流业绿色化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借助Cite Space软件,从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等角度,梳理和计量分析国内外绿色物流研究相关文献,展望研究发展方向.研究发现:(1)中文文献发文数量多;(2)来源于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文献引用率高;(3)中文文献以影响因素、实践策略和绩效评价为研究热点,外文文献关注运输路径优化、配套基础设施选址以及不确定性决策;(4)中外文献研究方法分别以层次分析法和目标规划、启发式算法等为主;(5)绿色物流发展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技术影响、经验证据检验等内容以及超启发式算法、启发式算法与精确算法的结合、机器学习等方法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绿色物流研究发展方向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公司治理架构对ESG披露质量的影响——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组态研究

    郭明杰肖兴国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在治理和转型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企业转型至关重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其治理架构是否会影响ESG信息披露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其研究结论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组态视角切入,采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消除治理体系内部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治理架构的单一因素均不能构成ESG高披露质量的必要条件,研究得出的四种组态(大股东控制型、CEO代理型、董事推动型和股权集中型)揭示出各种治理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存在治理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为优化治理架构、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内部监督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公司治理ESG披露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企业专业化分工对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

    王方俊周新苗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合作创新逐渐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分担创新风险、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化分工为强化企业优势和建立外部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专业化分工对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分工促进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政府补贴均正向调节了企业专业化分工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具有研发背景高管的企业中,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专业化分工的微观经济后果以及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分工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撑.

    专业化分工合作创新吸收能力政府补贴

    基于熵权TOPSIS的中国企业家精神评价体系构建

    施星语马永斌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相较于西方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精神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文章在借鉴现有企业家精神测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家精神特征,构建了以创新能力、开拓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精神四个方面为研究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测度.文章选取了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南省和陕西省8个省份(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2015-2021年浙江省、北京市和广东省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从横向来看,北京市企业家精神优势明显,其次是广东省,浙江省第三,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家精神指数排名较低;从纵向来看,浙江省、广东省和北京市企业家精神指数均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性.

    企业家精神指数熵权法TOP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