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省林学会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荣伟

双月刊

1003-5508

scslxh2004@yahoo.com.cn

028-83220733

610081

成都星辉西路18号

四川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全面反映整个四川林业科技水平的技术类刊物。及时报道森林生态,树木遗传育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林业经济、林业教育、林业基础科学等方面内容。促进学术交流,面向全省林业生产建设,为提高四川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桃内果皮发育研究进展

    王芬吴婷张萍张强...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了核桃内果皮发育过程中主要组成成分木质素、纤维素、棕色素和木质素及其合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梳理出目前已有的研究从核桃内果皮的主要组成成分木质素、纤维素、棕色素及核桃内果皮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的环境因素、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和木质素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等方面综述了其对核桃内果皮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核桃内果皮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制定合理的繁育管理措施、减少露仁、裂果等的发生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核桃内果皮木质素酶活性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文于杨红邢震柳文杰...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喷施外源赤霉素(GA3)对须弥红豆杉生长和生理情况的影响。以5年生须弥红豆杉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喷施0、20、40、60、80、100mg·L-1的赤霉素,为期2个月。定期测量其株高和地径,并在试验结束时测定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喷施GA3浓度的升高,须弥红豆杉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mg·L-1处理增长效果最佳;(2)随着GA3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以60 mg·L-1处理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40 mg·L-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a含量远高于叶绿素b含量;(3)随着GA3浓度的升高,MDA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 mg·L-1处理最高,即受到的胁迫最为严重;Pro和SOD含量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二者均在60 mg·L-1处理最低。综上可知:在须弥红豆杉生长期-休眠期的过渡阶段,喷施外源GA3可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绿素的累积,但是浓度过高会对植株生长产生胁迫作用,导致叶片MDA含量升高,Pro和SOD含量降低,即对其造成了胁迫,导致抗逆性减弱。

    须弥红豆杉赤霉素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

    2001-2020年四川省地表蒸散与干旱变化特征

    王旭秦翔宇苏子昕王鑫...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四川省2001-2020年的MODIS16、ET、PET和CLCD遥感产品数据的研究,并结合水分亏缺指数、变异系数、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深入探究了四川省ET、PET和CWS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分析ET、PET和CWSI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省2001-2020年ET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6。7739mm。PET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5。1192mm。CWSI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0。0045。四川省年均ET在0-1390 mm之间,西部高原区域大部分为高值区域,四川盆地大部分为低值区域。变化趋势在-4-4。29 mm·a-1之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和低波动性或较低波动性。PET在0-2550 mm之间,除了四川省中部少数地区为低值,其他都为高值区域。变化趋势在-15。14-17。95 mm之间,总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和低波动性或高波动性。CWSI在0。066-0。917之间,高值区域在四川省东部和西部,低值区域在四川省中部地区。变化趋势在-0。0366-0。0208之间,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和低波动性。

    MOD16蒸散干旱影响因素四川省土地利用

    2001-2020年成渝地区城市扩展及建成区植被变化

    薛飞阳王鑫青玲萱苏子昕...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DMSP/OLS、NPPNIR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NEGETATION NDVI数据,研究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植被变化特征,对城市布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边界,从城市扩展特征、速度等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并以NDVI作为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的指标,从NDVI总和、均值、年际变化率、变化百分率和变异系数等方面对成渝地区2001-2020年建成区植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得到的建成区精度较高,误差率在2%以内;城市扩展年均速度呈上升趋势,且在2015-2020年的城市扩展速度为(12。23 km2·a-1);城市建成区NDVI总和随着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1-2010年植被状况变好,而2010-2020年间植被开始退化;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普遍较背景区差;城市建成区植被稳定性较差,城市变异系数在19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DMSP/OLSNPPNIRS城市扩展植被变化

    基于MODIS-NDVI的岷江流域植被时空演变及地形分异研究

    王鑫薛飞阳苏子昕青玲萱...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岷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流经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地区。植被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岷江流域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年~2021年岷江流域的MODIS-NDVI数据集以及DEM数据,借助于空间分析技术、Hurst指数、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多方面分析了岷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性。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的NDVI均值介于0~0。9之间。其流域的NDVI值上中游偏高,下游偏低,岷江流域植被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速率为2。4%/10a。(2)岷江流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4。49%和15。51%。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区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眉山市和德阳市。(3)波动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的高海拔山地以及成都市,而低波动主要出现在川西高原的相对低海拔区域,植被较为稳定。(4)植被未来变化趋势呈现持续性减少的主要是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而呈现持续性增加的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地区以及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5)海拔和坡度作为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坡向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

    岷江流域NDVI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成渝双城经济圈N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梁帅辛宇辜寄蓉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NPP时空变化及与气候的关系,基于MOD17A3产品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2001-2020年植被NPP演变趋势,分析植被NPP变化特征,结合ANUSPLIN插值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植被NPP整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增长率为7。53 g C·m-2·a-1,同时植被NPP均值分布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2)研究区内气候因子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在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以及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部分地区气温与植被NPP负相关关系明显,其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广泛分布在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和东部;降水与植被NPP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92。46%。(3)研究区主要受非气候因子影响,面积占比高达86。87%,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愈来愈烈,研究人为影响应是成渝城市群生态修复的重点。

    成渝经济圈NPP变化ANUSPLIN插值气候驱动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秦世豪付顺罗辑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过程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可以为人工生态系统管理、重建、恢复等生态系统正向作用的政策与方针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设置6个样地(12,30,40,50,70和120年),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计算不同样地单位面积的营养元素积累、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涵养水源和物种多样性5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5达到最大值23721。95元·hm-2·a-1,样地1为最小值7326。49元·hm-2·a-1,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增长速率总体呈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过程;(2)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样地1到样地2增长幅度最大为每年+8。22%,在样地2到样地3增长幅度最小为每年-1。64%;(3)在不同样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主。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基本一致,并且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样地之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显著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原生演替货币价值评估海螺沟

    不同木芙蓉品种的镉胁迫响应

    李秀陈曦李梦霞曾心美...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品种木芙蓉对镉(Cd)胁迫的响应。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在0,2。5,5,10 mg·L-1 Cd浓度下,四个木芙蓉品种的生长、耐性、叶片色素、Cd含量、Cd积累量及富集转运系数。结果表明:随Cd处理浓度增加,木芙蓉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毒物兴奋效应,生物量、根长和新枝长在低Cd浓度处理下相对CK增加,而在高Cd浓度下降低;Cd处理下,各品种叶片色素相对CK显著降低,'百日华彩'的叶片色素含量最高;木芙蓉Cd耐性指数为0。76~1。17,'百日华彩'对Cd的耐性最高为1。00~1。17;木芙蓉根部Cd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别为205。01~1089。35 mg·kg-1和27。70~188。92 mg·kg-1,在四个品种中,'百日华彩'根部Cd含量最高,'彩霞'地上部Cd含量最高;木芙蓉地上部Cd积累量显著高于根部,分别为0。17~1。01 mg·plant-1和0。04~0。32 mg·plant-1;木芙蓉对Cd的富集系数为56。83~115。59,转运系数为0。08~0。38,'百日华彩'的Cd富集能力最强,'彩霞'的Cd转运系数最大。综上,木芙蓉在Cd污染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其中'百日华彩'耐性最好,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作为Cd修复观赏植物的潜力最大。

    木芙蓉品种耐性积累

    四川杉木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国全朱元伟张小国罗红...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园子代测定林是开展推进种子园向升级换代的必要途径,对杉木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13年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以为杉木3代种子园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家系间、区组间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为0。279和0。250,具有开展选优的价值和潜力;且胸径变异系数显示无论是在个体间还是在家系间生长都还在持续分化的过程中。51个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的平均值分别为17。18cm、12。61 m和0。1592m3,相比对照均值现实增益分别为3。56%、2。66%和8。00%,材积现实增益超过10%的家系数量达21个,其中材积最大的家系现实增益达到了 31。43%,现实增益明显。依据材积和胸径变异系数进行的综合优良度分析显示,T71,T78,T122,T152,T106,T114和T88等24个家系综合表现优异,可作为第3代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的主要候选。

    杉木2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测定变异系数现实增益

    不同施肥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营养生长的影响

    谢胤曹永庆任华东余祖华...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年生腾冲红花油茶幼树为对象,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腾冲红花油茶营养生长的影响。设计不同元素、配比和施肥量19个处理,测定树高、冠幅、地径、叶片大小,以及春梢数量、长度、粗度和节间长度,变黄叶片、秋梢,以及感病叶片和枝条数量,计算年生长量和病害发生率,并进行综合量化评分。结果表明,单施尿素每平方冠幅50g能有效促进生长,100g和150g出现不良反应;在缺氮情况下,施入磷肥和钾肥并不能促进腾冲红花油茶生长;施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5%的复合肥,腾冲红花油茶早期生长正常,但入秋后逐渐出现叶片黄化现象;每平方米冠幅施入氮磷钾比例为9∶1∶4的混合肥50g对腾冲红花油茶生长促进作用最佳,施入量增加到150g则出现氮中毒反应;增施镁元素对腾冲红花油茶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综上,以3月和7月各施入一次N∶P2O5∶KO=9∶1∶4混合肥50 g·m-2冠幅最佳,施入氮磷钾各15%的三元复合肥50 g·m-2冠幅次之。

    腾冲红花油茶矿质元素施肥营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