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与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与农机
四川农业与农机

袁志英

双月刊

2095-3615

scnjtwk@163.com

028-84534102,84539286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牛沙路5号

四川农业与农机/Journal Sich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携手向前 共赴春光

    《四川农业与农机》编辑部
    1页

    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述及发展探析

    魏鼎才李光辉随顺涛蒋金巧...
    4-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畜禽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突显,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探究了畜禽粪污处理的运输方式、固液分离设备和粪污处理方式的具体情况,从因地制宜、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调研发展建议

    四川丘陵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对策建议

    刘兵杨倩武辉朱从桦...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丘陵区稻田细碎化、坡多路陡、水平分布落差大、弯曲多、泥脚过深,且配套基础设施差,农机作业难度高,严重制约着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本文从地理条件和种植规模、种植效益和机械作业积极性、种粮主体现状和发展思维局限性、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特色适配农机具装备研发等方面剖析丘陵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四川丘陵区水稻全程实现机械化寻找更加高效的发展路径.

    丘陵区水稻农机装备经营主体对策建议

    甘孜州雅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泽仁卓嘎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述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食用菌产业现状,从雅江县区位优势、历史品牌、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及效益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客观阐述了当前食用菌产业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带动乏力、联农带农还不突出等短版,同时从政策支撑、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利益共享、科技支撑、品牌支撑等多角度出发,提出了2025年要实现雅江县食用菌产业显著提升应坚持的几点主要思路,为高原地区发展食用菌主导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提供一定参考.

    雅江县食用菌产业思考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关于眉山市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乐军鲁承林刘庆刚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眉山市农业产业的现状出发,认真总结了眉山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深入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发展

    关于眉山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李涛税永利刘波邓洪庚...
    17-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农技推广队伍是农技推广服务的主导力量,把握着农技推广服务的方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先进实用技术能否及时到户、入田、进圈,影响到乡村振兴步伐的快慢.本文剖析了眉山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服务成效,找出了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眉山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达州市达川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周发星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州市达川区系丘陵山区,受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种植习惯、协作机制等方面因素制约,导致当下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农机数量总体不多、装备结构不优、作业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农机基础设施和农田宜机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立足农机推广工作实际,深入乡镇村社沉底走访调研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机械化支撑.

    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思考与建议达州市达川区

    投稿须知

    21页

    旋耕、深翻、深松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颖雷陈洪化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辽地区农田主要有旋耕、深翻、深松三种耕整地作业方式.通过试验监测三种耕整地作业处理后玉米的长势、根系、株高、穗位、茎粗及玉米第8叶之面积,及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析旋耕、深翻、深松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探讨通辽地区玉米最佳耕整地方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松深度30 cm的玉米根系的长度、重量、气生根入土范围都较其它两种处理明显增加,经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较深翻处理增产5.2%,较旋耕处理增产8.7%,差异显著.

    玉米生产深松旋耕深翻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适播密度试验研究

    邓辉淳俊张庆沛陈涛...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的最佳经济播种密度,开展试验.该试验设计6个密度梯度,结合生产投入成本,对农户人工自种和流转土地雇工种植两种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核算,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在3 500~6 000 株/667 m2变化时,出苗率、株高、单位面积产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大致呈递增趋势.当播种密度为6 000 株/667 m2时,川凉薯10号的单产最高,达2 644.10 kg/667 m2.综合考虑用种量、人工、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成本,经济效益最高的均为播种密度4 500 株/667m2,农户自种利润可达3 098.27 元/667 m2;以土地流转雇工种植方式进行生产的利润为1 230.82 元/667 m2.因此,川凉薯10号在喜德县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最佳推荐密度为4500株/667 m2.

    川凉薯10号适播密度天府第二粮仓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