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菜新品种牛角油1号的选育

    谢智荣王仕林彭挺荣飞雪...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油菜籽新品种"牛角油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牛角油1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以隐性核不育系"内油605AB"与恢复系"1770-2-1R"杂交组配而成,该组合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如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分枝多、角果数多、千粒重较高.种子品质优异,芥酸含量0.56%,商品籽硫苷含量23.07µmol/g,含油量46.57%,抗病毒病,抗倒性强.在不同区域的试验中,"牛角油1号"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潜力,比对照品种增产4.43%~14.79%,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牛角油1号品种选育隐性核不育系恢复系抗病性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于小军黄波蒋正伟陈宗银...
    5-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集成流水线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0"、无人机辅助授粉、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割、智能烘干等技术,特点是轻简高效,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为水稻的模化制种打下良好基础.文章选取异交结实率高的组合"川香优2号"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总结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为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大面积水稻制种提供重要依据.

    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无人机

    优质高配合力糯稻恢复系糯恢556的选育与应用

    吴孝波刘育生冯慧刘勇强...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糯稻是粘性栽培稻的变种,最主要的特点是胚乳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糯稻品种选育和推广仍然以常规糯稻为主,杂交糯稻的选育显得尤为重要.杂交糯稻恢复系"糯恢556"是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利用辐射诱变与常规育种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三系糯稻恢复系,2023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糯恢556"与"N28A""N2A"等糯稻不育系配制的组合优势强、产量高,其中"糯优556"参加了四川省原子能科企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文总结"糯恢55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组应用情况,为后续该恢复系的广泛利用提供借鉴.

    杂交水稻糯稻优质"糯恢556"

    四川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杨少垒谢江林杜煜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四川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应立足于具体实践,坚持市场力量与政府作用、统筹推进与分类实现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并从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机制、完善公共产品持续供给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四川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对策建议

    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意蕴、困顿与理路——以湖南省H县为例

    郭金龙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数字赋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基于对湖南省H县个案的田野调查,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较低和数据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等现实困顿.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通过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制度保障、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智慧农业发展升级、创新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筑牢数字网络安全防护盾牌等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全体农民都能充分享受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目标.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

    玉米新品种杂交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与实践

    杨荣合徐黎峰王强王登杰...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国豪种业种子质量品牌影响力,促进制种户生产效益提升,编制了《玉米新品种杂交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规范了"国豪玉181"杂交制种亲本质量溯源、群体培育、去杂去劣、花期调节、摸苞去雄、健身栽培和收获期管理及精选加工等全程关键环节质量控制要点与细节.根据新品种亲本的生长特性,结合当地的生态气候特点,以提高播种质量、延长父本花期、培育母本群体整齐度为中心,采用滴灌肥水壮苗,一喷多促,健身栽培,培育高产苗架、群体结构;集成花期预测调节技术,促控结合促进花期相遇;采用自然风力传粉与人工、机械科学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结合父母本群体结构差异特点,分步实施去杂去劣、匀苗定苗,统筹安排集中摸苞去雄,完善全程分期自查、抽检对标,实现阶段验收达标,实现优质量产目标.通过DNA分子标记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进行了测试,在3年期的田间小区种植鉴定中,评估了多个视觉特征和形态学特征,验证了 DNA分子标记所得出的遗传纯度结果;室内常规质量指标检测与送检专业机构检测结果一致,各地客户验证证实采用该项质量控制技术生产的玉米新品种"国豪玉181"质量优良,种子供不应求.

    玉米新品种杂交制种质量控制技术

    西藏农牧区耐寒玉米引种评价

    郭鑫程明军王海燕唐丽萍...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评价更适宜西藏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的青贮玉米品种,本研究在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扯休农场以20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各品种出苗率、株高、农艺性状、干鲜比和产量,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玉11""珍禾68""博玉468""中禾107""京科968"综合表现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示范研究.

    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成都龙泉驿区蕹菜脱毒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韦献雅张阔兰英潘霞...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都龙泉驿区种植的蕹菜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脱毒快繁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是MS+KT 0.2mg/L+琼脂7g/L+蔗糖30g/L,茎尖剥离获得的生长点萌发速度快,第30d萌发,第60d株高达5cm,生长点形成的植株生长旺盛,植株健壮.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KT 0.2mg/L+NAA 0.2mg/L+琼脂7g/L+蔗糖30g/L,增殖倍数为6,增殖效果最好,新芽茁壮,茎明显增粗,腋芽间距适中,叶色浓绿.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2mg/L+卡拉胶6.5g/L+蔗糖20g/L,平均生根率达到98%,根数9.8条,根系发达,根粗且长.最佳移栽基质是营养土:椰糠:珍珠岩=2:1:1,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95%.

    成都龙泉驿区蕹菜脱毒快繁

    德阳市旌阳区紫菜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郭勇唐懿唐雯王雁羽...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菜薹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以嫩茎食用,色泽鲜亮,口感脆嫩,营养丰富,是中国长江流域地区秋冬蔬菜栽培的大宗蔬菜之一.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政府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城市近郊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专供基地,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其中,紫菜薹作为旌阳区传统栽培蔬菜种类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存在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产量降低及品质不佳等问题.因此,笔者从品种选择、适时育苗、整地做厢、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重要环节总结了一套紫菜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德阳市紫菜薹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紫菜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攀西地区油梨树下繁苗技术

    唐莉静李进红李丽吴健华...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攀西地区油梨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外地引进苗木及本地大棚培育苗木的适应性差、成活率偏低的问题,项目组通过3年试验,实践总结出适应攀西地区干热河谷气候的油梨树下繁苗技术,该技术利用本地实生油梨品种资源适应性强、早熟、个大、种子饱满的优点,从催芽材料的选择、准备,苗圃地的选择,种子采收与播前处理,播种与催芽处理及注意事项,小苗装袋等方面详述,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育苗,培育出健壮的优质苗木,大田定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油梨树下繁苗攀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