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里县牦牛巴氏杆菌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陶冶
    83-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威胁木里藏族自治县牦牛养殖业的常见病菌之一,患牛临床以纤维素性肺炎、败血型和局部组织水肿型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该病有发病急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随着牦牛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因此,要加强养殖人员对巴氏杆菌临床症状的正确识别,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提前对健康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做好养殖场及周边全面消毒工作,提升牛场饲养管理水平,从最大程度确保养殖经济效益.

    木里县牦牛巴氏杆菌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仇美红李敏周立新耿毅...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在成都市养殖场黄颡鱼中的危害及其耐药情况,并为科学防控黄颡鱼疫病提供依据,试验从成都市各养殖区采集36例黄颡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分离、鉴定出10株维氏气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多粘菌素B敏感,对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完全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针对成都地区黄颡鱼的维氏气单胞菌病,建议在药物敏感性检测的基础上选择用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防控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洋牧场引领渔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山东省荣成市青鱼滩村为例

    张若涵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激发我国渔村发展新动能,以山东省荣成市青鱼滩村为典型案例,研究与分析青鱼滩村由传统渔业生产方式转型为海洋牧场生产模式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先进经验,试图发现对我国其他渔村具有借鉴意义的共性经验,以总结出一种由海洋牧场生产模式引领的渔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通过分析,我国渔村可以通过明确定位、多主体合作、依靠人才、坚持绿色与科技发展理念四条路径向以海洋牧场生产模式为引领的渔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转型,因地制宜实现各渔村的现代化建设突破与发展.

    渔村乡村振兴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达州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探析

    何博郑淑容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这迫切要求乡村支柱产业畜牧业走绿色发展的生态化之路.文章对达州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达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做好宏观调控与过程监管;做好科技研发与教育育人;增强企业的生态养殖能力、生态畜产品加工能力、畜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最终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发展,生态化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畜牧业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区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甘孜州道孚县八美片区为例

    任安才杨玲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核心策略,对农业升级、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一系列国家战略与政策表明,农村三产融合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然而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和形态多样,发展路径各异.因此,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落实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尤其是在藏区等民族特色地区,还有待讨论.本文以甘孜州道孚县八美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为例,详细解析了其融合内容与发展模式,为探索适合藏区特点的三产融合路径提供了参考.这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以淳化荞麦产业为例

    杨清华张霞高金锋王洪露...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荞麦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营养价值丰富且富含黄酮,是我国北方旱区重要的特色杂粮作物.淳化县是荞麦的优势主产区,"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立足淳化荞麦产业现状,探讨了以推动三产融合,促进淳化荞麦产业链延伸,把荞麦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淳化县荞麦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县域经济

    屏山县茵红李产业现状分析

    宋长秀王鹏雁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茵红李是屏山县的地方特产.从屏山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着手分析该县发展茵红李产业的优势.茵红李是屏山的主导产业,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个产业还有多个短板(涉及基础设施、乡镇之间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盲目扩充种植面积而不注重品质的提升、农户观念陈旧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需要补齐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作者对茵红李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促进乡镇之间的平衡发展;借助专家力量,应对极端天气状况确保收成.希望通过以上探讨,给广大茵红李种植户提供参考.

    屏山县茵红李存在问题建议

    四川省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分析及常见病害防治

    高志勇王腊梅任莉娟罗思瀚...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重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不仅承载着该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还是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甘孜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支持、运营模式、发展意识、产业链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以助于为产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推动甘孜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并针对甘孜州马铃薯种植的常见病害提出防治措施.

    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分析病害防治

    一株PGPR黑曲霉SICU-33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宋景琦王文仙陈强赵珂...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从青稞的根际土壤中发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IAA定量检测、对抗病原微生物和溶解无机磷的效果作为评价标准,来筛选出具备PGPR功能的菌种;利用ITS测序技术来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识别;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中的Box-Benhnken方法来优化发酵的条件.本研究从青稞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一种IAA产量高达52.13 mg/L的真菌菌株SICU-33,它能够对抗4种病原菌的生长,其溶磷圈为2.47±0.09 cm,初步的鉴定结果显示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过优化,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7、葡萄糖浓度为20g/L、盐的浓度是15g/L,同时培养基量为125 mL,最后得到的菌株生物量是2.56 g.从青稞根际土中分离出具有抗病促生效果的一株真菌SICU-33,经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黑曲霉,并通过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黑曲霉PGPR响应面分析培养基优化

    基于因果关系模型的县域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李书成王磊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因果关系模型,构建包括区域品牌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内的县域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搜集211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品牌2016-2021年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区域品牌软实力和硬实力对品牌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品牌软实力和硬实力对品牌产出有促进作用,且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相同.最后为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出建议.

    因果关系模型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