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农业科技》征稿简则

    4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省决战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张雄刘永红周评平刘强...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科学分析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扶贫工作,对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双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受挫、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运销受阻等3个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站在科技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疫情四川省脱贫攻坚对策研究

    四川省第十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仪陇开幕

    《四川日报》报社
    7页

    四川藏区科技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陈传波刘勇强王寯穆岳宇...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精准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的主要载体,更加重视内在能力培育和创新要素驱动.四川藏区在科技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坚持把产业科技扶贫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两大重要抓手,注重与当地独特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结合,突出“精准”施策,探索出“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科技扶贫专项项目+”“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等4大类11种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科技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积极探索适宜有效的改进方式,为四川藏区和其它特困地区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实践借鉴.

    科技精准扶贫扶贫模式四川藏区

    超级稻蜀优217重金属积累特性试验报告

    敬树忠祁彬刘然金林金平...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崇州市王场镇菜花村开展超级稻蜀优217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蜀优217水稻籽粒镉、铅和铬量低于限量标准.根据蜀优217品质、产量和抗性表现,蜀优217可用于重金属轻度污染区水稻安全种植生产,种子生产基地可作为重金属重度污染区的高效生产方式.

    超级稻蜀优217重金属土壤应用

    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出炉

    《四川日报》报社
    19页

    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成李浩王科孙加威...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成都市稻茬小麦的生产现状,研究了翻耕+旋耕复合耕作(FRT)、旋耕(RT)、免耕+覆稻草(NT)对小麦播种条件、苗情、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通过前期的翻耕晒田使土壤水分达到适耕水平,可以实现肥料深施,提高小麦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比较: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较免耕+覆稻草模式净利润增加152元/667m2,较旋耕耕模式净利润增加81元/667m2,增收效果明显.试验证明,成都平原稻茬小麦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耕播方式土壤水分经济效益

    四川省首个地方农业标准化效益评价体系出炉

    《农民日报》报社
    22页

    生物炭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汤云川陈涛桑有顺冯焱...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生物炭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特设置生物炭用量试验.结果 表明:无论施肥与否,添加生物炭后,单株薯重、大中薯率均有所增加,但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碳氮比,造成土壤微生物与植株争氮,显著抑制块茎形成,单株结薯数大幅减少,并导致最终产量大幅下降,且该趋势随生物炭剂量的增加愈发明显.建议在生产中应考虑将生物炭施入时间后移,并采用螯合制备工艺,将生物炭与肥料制备成炭基肥,以进一步探明施用效果.

    生物炭马铃薯SPAD单株结薯数

    小麦诱变育种新品系鉴定试验报告

    吉克呷呷辜义芳杨德琪吉琼芳...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绵麦367为对照,对16份小麦诱变育种稳定新品系进行品系鉴定试验,鉴定主要性状和产量,推荐品系参加区域试验.根据田间记载及抗性鉴定、考种、产量分析结果可知:品系16γ-208全生育期169d,株高75.0cm,穗粒数35.9粒,千粒重61.7g,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21.9%,产量位次第1位;品系14γ-162全生育期168d,株高76.7cm,穗粒数35.5粒,千粒重61.9g,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17.9%,产量位次第5位.结合小麦新品种审定要求,综合生育期、苗情动态、形态特征、抗病性及产量情况,可提供16γ-208和14γ-162两个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小麦诱变育种品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