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28,33,36,43,46,50,5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建设需要综合各个学科,单从某方面展开乡村建设的实践都较为片面.乡村建设中的设计参与多在实践层面,且尚未突破设计学造物的思路,设计学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少.本文从乡村长期存在的问题分析着手,从设计视角对现有的乡建路径、建设的思想进行梳理,为设计参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查看更多>>摘要:魔芋是自然界中唯一含有大量葡甘露聚糖的作物,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是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规范化栽培是种植魔芋的技术保障,做好种芋消毒和苗期药剂预防是防止魔芋重大病害软腐病发生,保证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
查看更多>>摘要:以当地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为对照,对攀枝花市试种的CC143、PVH2233、PVH2241、CC27四个烤烟新品种,变黄、定色、干筋时间、失水速度等烘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CC143、PVH2241对温湿度变化不敏感,烘烤易调控,变黄期较云烟87长20h左右,烤后上等烟比例高.PVH2233、CC27变黄慢,失水较快,烘烤不易调控,主变黄温度较云烟87提高1~2℃,可减少微青烟比例.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了14个近几年育成的生育期在215d以内的油菜品种,分别在达州区和渠县两个生态区进行“稻油轮作+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从中筛选出以德恒油777、庆油3号和春喜1402为代表的5个生育期短、综合表现优异、生产适应性强的优势品种.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坡区“爱媛38号”为试材,对样品进行风味评价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固酸比值、平均枯水率等品质指标和果汁的pH值.结果 表明:不同采收期样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固酸比值、平均枯水率、果汁的pH值均有差异;在试验期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固酸比值、果汁pH值、平均枯水率均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TA)含量呈下降趋势;风味评价得分先上升后下降;综合分析认为东坡区“爱媛38”果实的最适采收期为10月15~22日,最适采收期的关键品质指标TSS含量在12.3% ~13.5%、TA含量在0.62 ~0.72g/100mL果汁、固酸比值在17.0 ~21.8.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泸县龙眼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引种改良,调整熟期结构,结合高换实践经验,探索出适宜泸县龙眼的良种高换模式,由此提高龙眼良种高换接种成活率,加快泸县龙眼产业提档升级和发展.本文就泸县龙眼良种高换及接后管理技术要点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龙眼产区提供新技术借鉴.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四川花椒种植面和种植水平逐年提升,但2020年由于疫情大多椒园前期田间管理出现空白,加之去冬今春干旱,截至2020年6月基本未降透雨,全省花椒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面临极大挑战.为保障花椒树势和来年花椒果实品质及产量,根据2020年全省青花椒产区的气候条件、田间长势以及青花椒采摘前后的气候特点,重点抓住花椒采收前田间肥水管理技术和采收时田间关键管理技术.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6月17日,甘孜州丹巴县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6镇17村受灾,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当前灾区小春作物处于收获后期,大春作物处于生长关键时期,为助力灾区的粮食生产尽快恢复,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等大春作物抗逆减灾应急对策,旨在为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服务.
查看更多>>摘要: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控害虫具有防效较高、专一性高、用量低、无污染、兼容性好,是一项重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信息素迷向释放材料主要有迷向丝、微胶囊和蜡滴,生产上以迷向丝应用广泛.田间使用迷向丝要在害虫发生初期,选择3hm2以上区域连片使用,密度控制在50根/667m2以上,注意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设置均匀,当害虫密度过高时需结合高效低毒农药配合防治.信息素迷向技术持效期一般为60d以上,对靶标害虫的迷向率为90%以上,田间防效为60% ~ 90%,经济效益较高,是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选择.随着固体迷向丝、精准定时定量释放装置的研制以及田间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