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

任光俊

月刊

1004-1028

kejisc@163.com

028-84504193,84504979

610066

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

四川农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联系和沟通农村生产、流通为己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粮酿饲多用型玉米新品种西康玉191的选育与应用

    刘世建杨荣李雄和冯志前...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康玉191是雅安市农业科学研究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用自选玉米自交系M173与外引玉米自交系C8210杂交选育的集粒用、青贮、酿酒多用途于一身的优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玉20220017(青贮组)、川审玉20230013(山区组),同时达到酿酒专用玉米标准,是四川省首批酿酒专用粮品种之一.西康玉191高产、优质、多抗,用途广泛,适合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山区以及西南类似生态区种植.文章还对西康玉191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玉米西康玉191品种选育酿酒专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川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及高效种植研究

    陈宏蔡明鸿杨世忠马川...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做好川大豆品种安全性筛选及高产试验示范技术攻关工作,以科技助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高质量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会理市专家组针对"希豆5号""贡豆20"等14个新繁育的拟推广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经全程跟踪观测并详实记录了感病性、倒伏性、口感、产量等重要参考数据.试验表明14个大豆品种均可以考虑"晋级",适合在凉山地区(含川内大部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希豆5号""贡豆20"、瑞豆67"等10个品种以抗病性和单产量筛选更具优势.综合试验结果及国内先行区前沿实践、凉山区域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科学筛选适合区域种植的大豆品种并辅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种植栽培,大豆增产增效更有保障.具体总结基于近年实践的大豆高效种植成功经验技术供业内借鉴参考.

    大豆试验优势品种增产增效

    水稻新品种川康优6308优质高效技术示范

    陈宗银蒋正伟冯伟于小军...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高效高质是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主线.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辐射发展,对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稳定四川粮食种植面积,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川康优6308"的选育、特征特性、米质、抗性、适宜区域等做了详细介绍,对制种技术和轻简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旨在为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推广优质品种、栽培技术提供更好的技术参考,为粮食丰产稳产提供保障.

    杂交水稻选育机插秧再生稻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于秋竹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选取2013-202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要素数据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方法提取影响其气象生产力的降水和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指标,基于Thomthwatie Meeorial模型进一步探讨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部地区最低气温高于东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北部地区,降水量高地区则集中中部区域;凉山彝族自治州年际间气温要素均与降水要素指标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近1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生产力基本处于9300~13300kg/hm2·a,年际间差距较为明显,总体来看现实粮食生产力占气候生产力比例逐年呈现递增稳定良好发展态势;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气候生产力与气象要素之间均能建立不同模式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关系;会理、会东、西昌、德昌及甘洛地区气候生产力表现相对较高,而木里地和盐源地区相对较低.

    气候要素气候生产力时空动态分析

    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罗舒周州宋怡杨园...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及省内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政策规划、示范基地建设现状、标准建设现状、知名品牌塑造情况,剖析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雅安市为例

    刘志彬邓云思冯庆夏建国...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提高土地资源绿色利用效率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采用SSBM模型与GTWR模型对雅安市8个区县2015-2020年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分析,从土地利用特征、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和影响因素等维度探究区域差异,并提出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对策.结果表明:(1)2015-2020年,雅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土地绿色利用效率"U"型特征且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高效率区由中部向北部与南部扩散.(2)经济发展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是雅安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均GDP对GDP数值与人口数量历年变化较大的区域影响强烈,其中名山区达到0.94;二、三产业比值对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影响强烈,其中宝兴县最高值达到0.3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及烟(粉)尘排放量少且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的区域影响强烈,宝兴县最大达到-0.05.(3)可以通过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坚持产业结构改革与发展清洁能源提升雅安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水平.

    绿色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区域差异土地利用雅安市

    川西高原山莨菪规范化种植技术

    杨林杨浛易诗琪邱燕梅...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野生山莨菪的适宜生长区域之一,也是主产区.所产莨菪色泽自然、质地坚实,有效成分含量高,需求量日益增长,其人工栽培面积也在逐年上升.但该区域山莨菪尚处在引种试种阶段,人工种植生产缺乏科学规划、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缺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直接导致山莨菪品质降低,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道地性不突出.为帮助和指导甘孜藏族自治州当地山莨菪产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结合甘孜藏族自治州现有的栽培生产实际,根据近年来调研、实践和前人相关研究结果,集成一套包含种植生态环境条件、选地及整地、育苗、播种及移栽、田间管理及适时采收等规范化种植技术,为山莨菪的优质高产栽培生产奠定基础.

    山莨菪种植技术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四倍体板栗南瓜新品种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钟辉丽段峰胡敏胡健泰...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倍体板栗南瓜新品种JN-2-1是中晚熟蜜本类南瓜,生育期139d左右.成熟果实扁圆形,果皮灰绿泛白、光滑,果肉桔黄色,口感味甜略带奶油清香,肉质紧实,肉厚3.5~4.0cm,腔室小,腔室位于果实头部一小部分,其余全部为果肉,单瓜重1.4kg左右,蔓长2.8m左右,结瓜节位为8~10节,第一朵雌花生于第8~9节,其后每节有雌花,雄花错期在7d左右,每株一般可座1~2个瓜,产量可达3300kg/667m2,高抗南瓜枯萎病和白粉病,抗逆性强,是优良的同源四倍体板栗南瓜育种材料.

    板栗南瓜四倍体选育栽培技术

    大豆-玉米不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试验

    王天聆张莉黄仕坤卿运海...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适宜的大豆-玉米不同带状复合种植最优配比模式,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3次重复,对大豆-玉米2∶2、3∶2、4∶23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期没有影响,随着行数增加,株高、总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出现增长趋势,以处理3的4:2搭配模式大豆产量49.63kg/666.7m2最高;不同处理中玉米的生育期表现出3~5d的差异,随着行数增加,玉米大多农艺性状都受到明显影响,以处理2的3:2搭配模式玉米产量747.79kg/667m2最高.综合来看,处理2的3:2搭配模式适合金沙县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性状产量

    四川省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浅析

    喻枢玮徐翔封传红陈斌...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与技术在四川落地实施,相关病虫草害多发、重发、频发,严重威胁大豆、玉米生产安全.为客观反映病虫草害对大豆、玉米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植物保护工作在保产增收、减损保供方面的发挥的成效[1],2023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组织三台县等4个县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植保贡献率试验评价,通过加权平均测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大豆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分别为28.40%、36.95%.在严格防治的情况下,玉米、大豆挽回损失率较农户自防分别提高7.46%与24.22%;在统防统治条件下,玉米、大豆挽回损失率较农户自防分别提高4.72%与21.66%.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通过抓病虫监测预警、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抓杂草安全防除,能够进一步实现"虫口夺粮、防病保粮"目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病虫草害大豆病虫草害防控效果植保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