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及吸附Cr(Ⅵ)的研究

    邢波罗文宋翔杨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活性炭作为多孔基体,利用化学氧化法在活性炭孔道内原位聚合沉积合成聚苯胺,制得用于高效去除水体Cr(VI)的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利用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苯胺含量增加,所得复合材料活性炭孔道堵塞愈加显著,但表面氨基官能团数量增多,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性能相应加强.温度为25℃,pH=1,复合材料加量为0.100 g条件下,最佳复合材料对100 mg/L K2Cr2O7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可达99.26%,循环使用6次后,去除率依然为92.32%.吸附模型研究表明,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Cr(VI)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聚苯胺活性炭吸附Cr(VI)

    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制备及吸附Cr(Ⅵ)的研究

    邢波罗文宋翔杨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活性炭作为多孔基体,利用化学氧化法在活性炭孔道内原位聚合沉积合成聚苯胺,制得用于高效去除水体Cr(VI)的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利用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苯胺含量增加,所得复合材料活性炭孔道堵塞愈加显著,但表面氨基官能团数量增多,对水体中Cr(VI)的去除性能相应加强.温度为25℃,pH=1,复合材料加量为0.100 g条件下,最佳复合材料对100 mg/L K2Cr2O7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可达99.26%,循环使用6次后,去除率依然为92.32%.吸附模型研究表明,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吸附Cr(VI)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聚苯胺活性炭吸附Cr(VI)

    凹凸于橡胶表面的炭黑颗粒对轮胎耐磨性的作用

    陈建刘平刘莎李琳...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分散于橡胶中的炭黑微观颗粒,测量了凸出在橡胶表面的炭黑聚集体高度值和包裹于炭黑周围的结合胶厚度值.研究发现其厚度变化范围为3 nm~7 nm,对应的炭黑原生粒径范围为20 nm~70 nm,而宏观耐磨性由大到小依次增强.较大粒径(70 nm左右)炭黑周围几乎观察不到结合胶,炭黑凸出高度值较大(约为20 nm~70 nm).基于橡胶结合胶理论和磨粒磨损机理,提出一种新颖的炭黑补强解释.该理论的要点认为炭黑补强轮胎耐磨性归因于大量凸出在橡胶基体上的炭黑聚集体颗粒提供的表面硬质点,这些硬质点与地面接触,从而保护了基体橡胶不因高速摩擦而磨损.炭黑原生颗粒和橡胶基体的固定可通过一层结合胶实现.结合胶在受外力产生摩擦时能够提供弹性,能够将部分炭黑颗粒埋藏起来,而另一部分炭黑颗粒则仍然凸出于基体表面抵制耐磨,外力撤除后,其又恢复正常.

    炭黑耐磨性硬质点结合胶

    凹凸于橡胶表面的炭黑颗粒对轮胎耐磨性的作用

    陈建刘平刘莎李琳...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分散于橡胶中的炭黑微观颗粒,测量了凸出在橡胶表面的炭黑聚集体高度值和包裹于炭黑周围的结合胶厚度值.研究发现其厚度变化范围为3 nm~7 nm,对应的炭黑原生粒径范围为20 nm~70 nm,而宏观耐磨性由大到小依次增强.较大粒径(70 nm左右)炭黑周围几乎观察不到结合胶,炭黑凸出高度值较大(约为20 nm~70 nm).基于橡胶结合胶理论和磨粒磨损机理,提出一种新颖的炭黑补强解释.该理论的要点认为炭黑补强轮胎耐磨性归因于大量凸出在橡胶基体上的炭黑聚集体颗粒提供的表面硬质点,这些硬质点与地面接触,从而保护了基体橡胶不因高速摩擦而磨损.炭黑原生颗粒和橡胶基体的固定可通过一层结合胶实现.结合胶在受外力产生摩擦时能够提供弹性,能够将部分炭黑颗粒埋藏起来,而另一部分炭黑颗粒则仍然凸出于基体表面抵制耐磨,外力撤除后,其又恢复正常.

    炭黑耐磨性硬质点结合胶

    1,4-环己烷二甲醇型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合成与表征

    刘静月侯洪波李贤勇曾宪光...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碳酸二乙酯(DEC)、1,4-丁二醇(BDO)和1,6-己二醇(HDO)为原料,以钛酸正丁酯(TBT)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分别合成了聚1,4-环己基碳酸酯二醇(PCH⁃DL)、1,4-环己基-丁基碳酸酯二醇(PCHBDL)和聚1,4-环己基-己基碳酸酯二醇(PCHHDL).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羟值与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分子量分别为1063 g/mol、1376 g/mol、1553 g/mol,FT-IR结果表明产物结构具有碳酸酯基与羟基,为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典型结构,与1H-NMR所表明PCHDL、PCHBDL和PCHHDL的结构一致.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初始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3.2℃~0℃.

    聚碳酸酯二元醇1,4-环己烷二甲醇碳酸二乙酯合成

    1,4-环己烷二甲醇型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合成与表征

    刘静月侯洪波李贤勇曾宪光...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碳酸二乙酯(DEC)、1,4-丁二醇(BDO)和1,6-己二醇(HDO)为原料,以钛酸正丁酯(TBT)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分别合成了聚1,4-环己基碳酸酯二醇(PCH⁃DL)、1,4-环己基-丁基碳酸酯二醇(PCHBDL)和聚1,4-环己基-己基碳酸酯二醇(PCHHDL).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羟值与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分子量分别为1063 g/mol、1376 g/mol、1553 g/mol,FT-IR结果表明产物结构具有碳酸酯基与羟基,为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典型结构,与1H-NMR所表明PCHDL、PCHBDL和PCHHDL的结构一致.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初始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3.2℃~0℃.

    聚碳酸酯二元醇1,4-环己烷二甲醇碳酸二乙酯合成

    航空扩口导管连接仿真及结构参数研究

    陈迪杨杰李伟刚杨武飞...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扩口导管是飞机压力传递和物质输运的主要载体,在长期使用中存在连接渗漏问题.针对航标规定的两种尺寸系列连接结构,分别采用二维旋转轴对称模型对航空扩口导管及连接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结构的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以及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选取密封面摩擦系数,接头锥形小端的倒圆角半径以及导管扩口角度作为变化参数,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密封面的接触应力与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2尺寸系列结构的密封性能优于第1尺寸系列;密封面摩擦系数越小,接触应力越大,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增大接头锥形小端的倒角半径,使得倒角处接触应力提高;导管的扩口角度越小,密封面平均接触应力越高,进而提高导管连接的密封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导管密封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航空扩口导管尺寸系列接触应力密封性能ABAQUS

    航空扩口导管连接仿真及结构参数研究

    陈迪杨杰李伟刚杨武飞...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扩口导管是飞机压力传递和物质输运的主要载体,在长期使用中存在连接渗漏问题.针对航标规定的两种尺寸系列连接结构,分别采用二维旋转轴对称模型对航空扩口导管及连接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结构的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以及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选取密封面摩擦系数,接头锥形小端的倒圆角半径以及导管扩口角度作为变化参数,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密封面的接触应力与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2尺寸系列结构的密封性能优于第1尺寸系列;密封面摩擦系数越小,接触应力越大,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增大接头锥形小端的倒角半径,使得倒角处接触应力提高;导管的扩口角度越小,密封面平均接触应力越高,进而提高导管连接的密封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导管密封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航空扩口导管尺寸系列接触应力密封性能ABAQUS

    基于MATLAB/GUI的温度相关车轮磨耗仿真

    冯大刚阚前华赵吉中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轮磨耗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且温度对车轮磨耗有较大影响.为此本研究考虑温度对车轮材料弹性模量、硬度和轮轨间摩擦因数的影响,结合FASTSIM程序及Archard磨耗模型推导了温度相关的车轮磨耗预测模型.随后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建立了可进行动态磨耗显示的车轮磨耗仿真平台.最后通过算例对该仿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温度对蠕滑区分布以及磨耗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仿真计算平台可以较好地进行动态磨耗仿真;在温度从-20℃变化为40℃过程中,车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减少5.3%和2.2%,而摩擦因数将增加5.7%;随着温度的提升,黏着区面积逐渐增大,而蠕滑区面积和车轮磨耗量均逐渐减小,该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仿真计算平台的正确性.因此该仿真计算平台可为跨温度区域的车轮磨耗快速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车轮磨耗磨耗模型MATLABGUI蠕滑温度相关

    基于MATLAB/GUI的温度相关车轮磨耗仿真

    冯大刚阚前华赵吉中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轮磨耗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且温度对车轮磨耗有较大影响.为此本研究考虑温度对车轮材料弹性模量、硬度和轮轨间摩擦因数的影响,结合FASTSIM程序及Archard磨耗模型推导了温度相关的车轮磨耗预测模型.随后基于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建立了可进行动态磨耗显示的车轮磨耗仿真平台.最后通过算例对该仿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温度对蠕滑区分布以及磨耗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仿真计算平台可以较好地进行动态磨耗仿真;在温度从-20℃变化为40℃过程中,车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减少5.3%和2.2%,而摩擦因数将增加5.7%;随着温度的提升,黏着区面积逐渐增大,而蠕滑区面积和车轮磨耗量均逐渐减小,该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仿真计算平台的正确性.因此该仿真计算平台可为跨温度区域的车轮磨耗快速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车轮磨耗磨耗模型MATLABGUI蠕滑温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