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李跃清

季刊

1674-2184

scqx77@163.com

028-87326540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街20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Journal 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气象科技人员与全国气象工作者交流的园地,也是反映四川气象科技研究水平的窗口,展示了四川气象科研的成果;是有关部门获取气象科技信息的渠道、气象爱好者可通过该刊了解和学习气象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凉山州区域性暖区暴雨特征及环流分型研究

    边茜巫前文刘俊李春忱...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 2013-2022年 4-10月凉山州降水数据,结合常规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制定了凉山州区域性暖区暴雨的统计标准,并对筛选出的 42例区域性暖区暴雨进行统计分析和天气学诊断.结果表明:根据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凉山州区域性暖区暴雨可分为西南低涡型、冷切变型、暖切变型、西南风型、东南风型5类,其中西南低涡型最多,东南风型最少.各类区域性暖区暴雨都具有短时强降水特征,强降水均出现在傍晚到夜间,白天降水强度减弱.西南低涡型常出现在低涡中心或外围东南侧,降水成片集中,易出现小时雨量≥50 mm的极端强降水.冷切变型常出现在冷切变线东南侧.暖切变型常出现在暖切变线东北侧.西南风型降水成片集中且范围广,多出现在低层一致的西南气流带中,在风速辐合区及脉动区尤为常见.东南风型降水较分散,易出现在山脉迎风坡.东南风型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其余 4类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5类区域性暖区暴雨均发生在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层结中,配合有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西南风型、西南低涡型及东南风型的各物理量平均值均优于冷切变型和暖切变型,以西南风型各物理量整体配置更优.

    暖区暴雨天气学西南低涡切变线

    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在广元地区的适用性检验

    王璐思蒋璐西张晓涵康丁元...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广元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最邻近法、线性插值、反距离权重 3种插值方法,对 5 km格点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国家格点指导预报SCMOC、省级订正报SPCC和省级指导报SPCO)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在广元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海拔 0~1000 m站点,晴雨预报SPCC最优,中到大雨量级预报EC模式最优,暴雨量级预报SPCC最优,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预报SCMOC和EC模式最优;对于海拔 1000 m以上站点,晴雨预报SPCC和SCMOC最优,中到大雨量级预报EC模式最优,暴雨及以上量级预报SCMOC和SPCC最优;海拔 0~1000 m高度的晴雨预报准确率介于 62%~68%之间,海拔超过 1000 m高度的命中率低于海拔 0~1000 m高度.整体来看,各类产品的日最低气温预报均好于日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预报较实况均偏低,其中SPCO和SPCC预报效果优于EC模式和SCMOC,尤其是EC模式偏低最多,参考性相对较差.

    广元地区地形降水气温检验

    基于"配料法"的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及物理量配置

    罗贵东于竹娟肖鹏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 2010-2020年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基于流型辨识法和配料法,建立了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对抬升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等物理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按环流形势可分为 3类6型,即副高边缘低槽类、高空低槽类、副高控制类三个大类,其中副高边缘低槽类分为低涡切变型、低空急流型和混合型,高空低槽类分为冷锋低槽型和短波槽型,副高控制类只有高空冷平流型.(2)副高边缘低槽类主要集中出现在 6-9月,是发生最多的一类,占总个例数的 64.5%;高空低槽类是 3-5月和 10-11月短时强降水的主要类别;副高控制类主要出现在8月,仅占 1.7%.(3)副高边缘低槽类短时强降水具有范围大、时间长、降雨强的特点,高空低槽类短时强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小于副高边缘型,副高控制类短时强降水范围一般不大,但局地性强,通常还伴有雷电大风等对流性天气.(4)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各类型的中尺度物理量阈值对于提高区域强降水预报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时强降水中尺度配料法概念模型物理量

    川西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王敏孙树峻刘成刚李天方...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2016年 7月 21日川西高原中部甘孜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对流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过程期间,高原切变线东移伴随中上层干冷空气扩散南下以及低层暖湿气流北上,整个气层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并有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2)卫星云图上可识别出典型的MCS结构,其对流中心强度TBB在-70℃以下,这些TBB≤-70℃的对流中心与强对流天气区域对应较好,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为 60 dBZ,最大回波顶高为 16 km,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可识别出弱中尺度气旋.大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值超过 55 kg·m-2,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川西高原强对流中尺度对流云团单体风暴

    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于竹娟罗贵东夏菲程鑫君...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09-2018年达州、巴中、广安 14个国家基本观测站和 117个区域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小时雨强极值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除个别年份外,2009-2018年渠江流域≥50 mm/h短时强降水每年发生频次均在 10次以上,特别是 2014年以后呈增加趋势.(2)渠江流域多年平均的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均出现在 7月.(3)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 02-08时,夜雨特征非常显著,白天随着气温升高在 16时左右有一个次高峰.(4)春季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早晨,白天不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夏季峰值在 06时前后,白天午后也有一个次峰值,谷值在 19-23时;秋季峰值在早晨,谷值不明显.(5)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平均强度介于 28~29 mm/h之间,2014年以后 4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呈增加趋势.(6)年内最大小时雨强主要出现在 5-9月,7月最多,6月次之.(7)渠江流域下游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中上游偏少.

    渠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

    西昌市七级及以上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刘皓黄淑娟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西昌市 13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西昌市七级及以上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西昌市七级及以上风各月均有发生,季节差异大;(2)西昌市七级及以上风日数与极大风速整体均表现为中间河谷平原较多(大)、两侧山脉较少(小)且由北向南减少(小)的特征;(3)日极大风向表现出对称性和锁定性,南-北对称性强,东-西对称性弱,站点位置不同对应的锁定方向也有所区别,单站点锁向有强连续性.

    西昌七级及以上风分布特征

    基于HYSPLIT模式的凉山"8.21"致洪暴雨水汽特征分析

    边茜李春忱唐毓羚刘小欧...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DAS资料,结合HYSPLIT模式对凉山州 2023年 8月 21日致洪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波槽、切变线、地面冷空气及强烈的不稳定能量是此次暴雨产生的有利条件.运用HYSPLIT模式追踪发现,700 hPa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气流,600 hPa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或偏南气流,500 hPa水汽主要来源于北方,从而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触发对流天气.进一步对追踪结果做聚类分析发现,影响此次暴雨天气的中低层(700~600 hPa)水汽主要来源于凉山州及周边地区,其次是孟加拉湾及周边地区,两者的水汽贡献率之和高达 90%以上.500 hPa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及周边地区和青藏高原东侧,两者的水汽贡献率占 79%.凉山及周边地区水汽在暴雨过程中的贡献越往低层越高.暴雨发生过程中,低层均存在MPV1<0、MPV2>0 的配置,且MPV1<0、MPV2>0的区域与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暴雨水汽特征HYSPLIT模式水汽贡献

    2023年宜宾市"5.31"区域性暴雨特征及其成因

    杨萌廖朝霞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4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 2023年 5月 31日发生在宜宾市的区域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南落、高空低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下,回流冷空气与来自南海、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在四川盆地南部交汇,配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2)冷空气到来前,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热对流产生暖区降雨,热对流发生在温度梯度密集区偏暖一侧;随着冷空气南下,由冷空气、地形抬升触发强降雨,强降雨区随冷空气由北向南推进.(3)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雨区吻合较好,对短临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区域性暴雨环流形势中尺度对流系冷空气宜宾市

    阿坝州2023年一次弱降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徐晓芳邹玲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阿坝州国家站和区域站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以及ERA5逐 6 h再分析资料,针对 2023年 4月 27日下午阿坝州一次大范围弱降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其环流演变、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强度强、范围广、降水弱,明显的天气尺度系统触发、有效的能量积累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共同造成了此次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湿度条件较差是降水弱的主要原因;此次大范围雷暴大风由带状对流两次发展成弓形回波东移南压造成,红原大风存在低仰角大风速区、反射率因子质心快速下降、风暴后侧入流强且深厚、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等明显特征,马尔康大风存在回波悬垂和低层弱回波区、弱中气旋、较为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等明显特征;雷达风暴追踪产品可用性较好,UAM产品可用性不高.

    雷暴大风弱降水环流特征环境条件雷达特征

    遂宁市倒春寒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张渝杰刘梅杨雪杨丽霞...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60-2022年遂宁市 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依据《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通过统计遂宁市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其气象指标k值,对近 60 a遂宁市倒春寒的时空演变、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2年遂宁市几乎每年 3-5月都有倒春寒发生,多为轻度倒春寒;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空间上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存在 30~35 a、12~15 a及 8~10 a共 3种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贝加尔湖附近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其底部冷平流结合高原槽或南支槽共同影响遂宁市,产生剧烈降温,导致重度倒春寒气象灾害发生;当春季出现超过 4℃以上的降温且后期温度回升缓慢时,需重点关注倒春寒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倒春寒时空变化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