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范昕建

季刊

1003-403X

wgyxuebao@163.com

028-86137393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6号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反映教学,科研成果,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本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如意定喘片质量标准的改进

    傅勇张慧慧杜斌李文敏...
    81-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进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鉴别出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在0.4208~1.68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0.94%;氢溴酸东莨菪碱在0.1395~0.558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8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控制.

    如意定喘片苦杏仁苷氢溴酸东莨菪碱HPLC薄层色谱质量标准

    高海拔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赵至成王福利仲小舟赵泽文...
    85-8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3000m,PO2<75%)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在高海拔地区接受胆囊切除术的163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78例和腹腔镜组85例,分别检测术前24h、术后24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PT、APTT、TT、FIB及PL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术后各有DVTl例,DVT发生率分别为1.28%和1.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均呈高凝状态,两种术式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无差异,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差异.

    高海拔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系统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性研究

    赵原蒲红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按AHA15分段法,34位患者CT造影共显示良好节段452段,显示优良率为91.3%.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7%,阴性预测值98.5%,阳性预测值85.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的评估价值

    高燕白林白顺军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27例受检者进行双肾区及尿路的对比剂动态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评估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肾实质及上尿路的形态及功能.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血管、肾实质及上尿路影像.27例受检者中,22例双肾动脉均为单支,5例发生变异(异住动脉1例,副肾动脉2例,副肾动脉与肾动脉早期分支并存2例);肾动脉狭窄2例;23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变异(右肾双支静脉伴左副肾静脉合并左肾静脉走行异常1例,双肾副肾静脉1例,右副肾静脉2例);22例肾实质正常,左肾萎缩2例,小囊肿2例,肌脂瘤1例;25例尿路显影正常,2例左输尿管未显影.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成像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肾移植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双源CT血管成像肾移植术活体供体

    中药天葵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叶娟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lladex LH-20、反相常压ODS-A以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Ⅱ)、阿魏酸(Ⅲ)、咖啡酸二十四酯(Ⅳ)、胡萝卜苷(Ⅴ)、griffonilide(Ⅵ)、果糖(Ⅶ)正丁基-α-D-呋喃型果糖苷(Ⅷ)和正丁基-β-D-呋喃型果糖苷(Ⅸ)、(Z)-6α-(β-D-glucosyloxy)-4α-hydroxy-2-cyclohexene-△1,α-ace-tonitrile(Ⅹ)、ehretiosideB(Ⅺ).结论: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首次从天葵子植物中分离得到.

    天葵子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阿魏酸咖啡酸二十四酯氰苷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基层医院的规范化诊断——附我院近5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回顾性调查

    叶雪英李若愚刘剑萍张雪飞...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在我院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规范化诊断.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和,或疑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DVT和P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VT的总发病率为0.66‰,疑似PE的总发病率为0.1‰,其中疑似PE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P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骨折、创伤、偏瘫、活动性肿瘤是DVT和PE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重点高危人群制订相应诊治措施以期降低相关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基层医院诊断

    18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及相关临床分析

    汪洪邬颖华刘海连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分期.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肿瘤最大直径3.2~23cm,平均11.5cm,10例(55.6%)肿块巨大跨越中线;16例(88.9%)肿块有假包膜;5例(27.8%)肿块内斑片状钙化灶:16例(88.9%)肿瘤内囊变、坏死;增强扫描18例(100%)肿瘤不同程度强化,11例(61.1%)残存肾实质轮廓不完整呈"新月征"(图3a),14例(77.8%)肿瘤内血管丰富,10例(55.6%)肿瘤供血动脉显示,6例(33.3%)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4例(22.2%)远处转移,5例(27.8%)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腹膜后血管包埋及局部侵犯;4例(22.2%)肿瘤侧肾孟、肾盏扩张积水.术前CT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术前CT分期的准确率为83.3%.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轮廓、大小及组织特征,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制订治疗方案、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儿童肾母细胞瘤多层螺旋CT分析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原因探讨

    杨朝国张玲英许建
    103-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6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1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血清HBsAg未检出有8例,在0.05ng/ml~0.1ng/ml有27例,0.1ng/ml~0.5ng/ml有21例,0.5ng/ml~10ng/ml有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数低于103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蒙脱石散两种途径给药对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李毅
    105-10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腹泻病的疗效.方法:21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A1)、治疗2组(A2)、对照组(B),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两种途径给药,对照组不使用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1:94.3%、A2:97.1%)明显高于对照组(B:72.9%)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蒙脱石散是治疗腹泻病的有效药物,给药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口服途径.

    腹泻病蒙脱石散两种途径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研究

    涂建华张传英赵川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急性期各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即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中IL-1β降至正常,而重型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参与了病毒性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病毒性脑炎白细胞介素-1β血清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