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范昕建

季刊

1003-403X

wgyxuebao@163.com

028-86137393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6号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反映教学,科研成果,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本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

    王云秀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8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宫颈癌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宫颈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低温保存静脉血不同时间对PLT检测的影响

    李晓芳郝金凤
    111-11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温下静脉血存放不同时间对P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份健康人群EDTA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0h),然后将标本存放5℃的冰箱中保存于2h,4h,8h,12h,24h,30h分别检测,将各时段的检测结果分别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在2h,4h,8h,12h,24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2h,4h,8h,12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241h、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LT检测,如不能及时,应保存于5℃条件下,并于24h内尽快完成.

    抗凝静脉血低温存放时间PLT检测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闭合性眼伤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胡建斌余雨枫雷春涛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与否在治疗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009.3收治的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52例,对其手术方式及视功能、视网膜复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平均年龄45.4±19.2岁.男性4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6岁;女性11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7.4岁.其中行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30例(A组),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22例(B组).A组术前视力≤0.02的20例(66.7%),视力>0.02的10例(33.3%);术后视力≤0.02的7例(23.3%),视力>0.02的23例(76.7%).B组术前视力≤0.02的13例(56.4%),视力>0.02的9例(43.6%);术后视力≤0.02的5例(22.5%),视力>0.02的17例(77.5%).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25例(83.3%),行二次手术者5例,2例视网膜回贴;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18例(85.8%),行二次手术者4例,2例视网膜回贴.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在治疗闭合性眼裂伤伴视网膜脱离中与玻璃体切除非联合巩膜环扎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巩膜环扎在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的闭合性眼外伤伴有视网膜脱离中不是必要的.

    严重闭合性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张其林金斌王智清张凌...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评价MRI检查的诊断价值.隐匿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见.MRI能敏感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合并的其他表现,对于疑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

    膝关节隐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应激性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研究

    王健李晓芳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在伯乐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系统上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IE)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最终诊断,对于HbAlc低于正常者加测多时间段血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糖者HbAlc9.85±1.22%,应激性高血糖者HbAlc7.64±1.25%,糖尿病低血糖者HbAlc3.56±1.11%.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高血糖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Alc可以作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HbAlc检测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监测和诊断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应激性高血糖糖尿病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42例的疗效观察

    李玉龙龚丽霞王云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日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日,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对36.58%(P<0.001).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乙型重型肝炎促肝细胞生长素拉米夫定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意义

    刘小书
    120-12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在判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血清胱抑素C在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的值分别为(0.68±0.24)mg/L、(1.23±0.21)mg/L、(1.94±0.47)mg/L.血清胱抑素C作为检测标准对病人的检出率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可替代操作繁琐的内生Ccr作为早期肾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功能肾损害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在子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孔祥花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6例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及同期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82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比较分别为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少,对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

    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成本-疗效观察

    柏凌云张玉婵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B组给予头孢地尼口服,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B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口服头孢地尼,安全,有效且经济.

    化脓性扁桃体炎头孢地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研究

    张军建高宇夏文刚任勇...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进行的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组)28例以及同期进行的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下置管成功.PercuTwist组术前血小板最低值22×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7.2±1.6)min;出现并发症2例次.传统组术前血小板最低值54×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31.55±5.4)min;出现并发症12例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管后壁损伤相关并发症.PercuTwist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1和P<0.01).结论:对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而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首选Per-cuTwist;熟练掌握避免气管后壁损伤的手法及技巧,ICU患者采用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

    支气管镜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