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文
外国语文

熊沐清

双月刊

1674-6414

sisujournal@126.com

023-65385313

4000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外国语文/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主要反映学院内外学者在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翻译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外语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认知语言学初探

    文旭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认知语言学是探讨语言与文化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领域,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本文尝试构建文化认知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分析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认知,以及文化认知如何影响语言结构与使用.本文首先论述认知语言学的文化视角,解释文化认知这一核心概念,然后阐释文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最后论述文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话题.通过论述与举例说明,本文初步构建了文化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领域.

    文化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化认知文化语言学

    中国式经济话语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研究重点

    王立非李昭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经济话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与中国的经济思想、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将经济学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国家与市场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对传递中国经济声音、塑造中国经济形象、推动经济合作、倡导经济共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式经济话语具有语言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理论基础,主要研究重点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话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语、改革开放话语、新发展格局话语等.

    中国式经济话语内涵经济话语

    中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语料库短语学研究

    胡春雨周芷伊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身份和正面形象来赢得利益相关者支持和信任的战略工具.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中美企业CSR报告中董事长致辞的短语特征,发现中美企业CSR报告董事长致辞在短语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构上,中企具有更高的名词化短语倾向,而美企具有更高的动词短语倾向;功能上,中企呈现出更强的信息传递性,而美企呈现出更强的互动性.这些差异主要缘于中美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CSR报告写作者的语域意识差异.

    语料库短语学N元分析语域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身份

    语言安全视域下的网络霸凌话语研究

    杨金龙向北陈新仁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霸凌不仅涉及网民的语言生活问题,还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是非传统领域下语言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网络霸凌者多借助特定语境下的典故、隐喻、称谓、话题选择与管理等实施言语行为,利用自己的社交权势、话题的共鸣性等路径诱导旁观者加入霸凌行列;治理网络霸凌可以从网络舆情安全体系构建、网络舆情安全的语言学研究、网络舆情安全的家庭语言规划三个方面入手.

    语言安全网络霸凌语言治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卡夫卡逝世百年纪念

    曾艳兵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前的今天卡夫卡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学遗产.卡夫卡用其短促的一生构建了一座宏伟的文字"城堡".这座城堡就是一个象征符号,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身心开放的写作,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就是卡夫卡内心深处的"城堡".城堡还是骑士歌手的一首悠长情歌,歌者尽情歌颂爱情,但却永远无法抵达爱情的终点.城堡也是犹太人的"迦南之地",归属之乡,当然也是一个属于普通人的安全的小家和一份稳固的工作.城堡就是一座迷宫.一座意义丰富多变并充满悖论的"城堡",就是一部关于失败的小说.

    卡夫卡城堡象征符号骑士情歌犹太家园

    《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之谜与布拉格犹太定居者的身份困境

    任龙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堡》在卡夫卡研究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小说中仍有一些基本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人公K是不是一名土地测量员就是这类问题中的一个.关于这一问题,卡夫卡研究者们莫衷一是,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持有相应的证据.实际上,K的身份具有模糊性,断定他是或不是一名土地测量员均是片面的.在K模糊的身份背后,恰恰隐藏着布拉格犹太定居者的身份认同困境.

    《城堡》土地测量员模糊性身份认同

    卡夫卡传记的"合理"解释反思

    曲林芳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夫卡传记是卡夫卡研究的重要证据和资料来源,传记作者以各自"合理"的解释,塑造了不同的卡夫卡传记形象,也引发了质疑和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卡夫卡传记的"合理"解释进行反思.卡夫卡传记的解释方法和语言,传递出对卡夫卡的一种外在框定,使其传记形象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滑动,甚至与卡夫卡对语言和真实的思考相悖.值此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之际,探讨卡夫卡传记对于理解真实的卡夫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卡夫卡卡夫卡传记传记解释语言

    卡夫卡"我是一个中国人"中的乌托邦叙述

    许小燕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语犹太作家卡夫卡1916年于书信中写道"我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仅仅成为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的论据,它背后的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本文结合1900年前后德奥有关乌托邦中国的集体想象与卡夫卡言说的具体语境,认为这一言语并非异国情调的肤浅兴趣,也脱离了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中"婚姻与写作"的关系隐喻,而是在道家思想与"身体文化"、布伯哲学"统一性"相勾连的语境下形成的一种"乌托邦"叙述.这种乌托邦叙述在1917-1920年的冥想沉思中再次沿用,但内涵已经变成道教"无为"与政治乌托邦、弥赛亚"隐匿"的关联性.所以,"中国人"不仅成为卡夫卡暂时的理想存在,更是其在不同阶段思考不同问题的载体.

    卡夫卡中国人身体文化东方犹太人"无为"

    邓恩《跳蚤》译者行为研究

    李正栓徐童歆
    9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傅浩、吴笛和李正栓对邓恩诗歌的翻译与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傅译偏向"求真",注重原文再现.吴译和李译则偏向"务实",注重读者阅读体验,仿佛作者本人在用中文创作.译者行为理论能够推动译者承担"求真""务实"的双重责任,找到能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平衡点.

    邓恩诗《跳蚤》汉译译者行为"求真-务实"

    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1949-1966):文本特征与文化阐释

    李金树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争叙述的两大表征.历史战争文化记忆、主流批评的话语实践与权威垂范、"红色经典"的译介及创作与现实战争的记忆唤醒是翻译批评中战争叙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梳理和总结此一时期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追溯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并阐释翻译批评的社会功用及其与时代语境的互动粘连.

    翻译批评战争叙述文本特征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