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产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学会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学会

黄硕琳

月刊

1000-0615

jfc@shou.edu.cn

021-61900228

201306

上海市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水产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水产学报》是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学术性刊物。至2007年已出版到31卷,期页码为144页。《水产学报》主要反映我国水产科学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水产学术交流服务。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研究、水产养殖和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水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渔业机械仪器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所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和“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长江学者计划”和国际合作研究等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水产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反映了我国水产科技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是广大从事水产专业的科研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推广成果、探讨学术的一块园地,在科研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水产学报》已加入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刊物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中心,读者在阅读纸质杂志的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水产学报》的电子刊物 。  《水产学报》作为文献源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等众多国内外检索期刊收录。 《水产学报》获得第1-4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于2006年获“精品期刊项目”资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草鱼TAB2与TAK1蛋白互作鉴定及其对两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文飞郭佳静赵文平李槿年...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草鱼TAB2(CiTAB2)与CiTAK1 能否互作及其对 2 种草鱼抗菌肽基因(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表达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拟态弧菌感染后Citab2 和Citak1 在草鱼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然后利用荧光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技术鉴定CiTAB2 与CiTAK1 在细胞内共定位及相互作用情况。最后将过表达质粒pEGFP-N1-Citak1 与pEGFP-N1-Citab2 共同转染草鱼肾细胞(CIK细胞),检测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 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拟态弧菌感染能够显著改变Citab2 和Citak1 的相对表达水平,前者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在各检测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而后者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CiTAB2 与 CiTAK1 共定位于转染后的 HEK293T和 CIK细胞的胞质中,且在HEK293T细胞内能够形成 CiTAB2-CiTAK1 蛋白复合物;共同过表达 CiTAB2 与CiTAK1 后,CIK细胞内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 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CiTAB2 与CiTAK1 存在互作关系且二者互作能够促进上述两种抗菌肽的转录表达。本研究从蛋白互作调控抗菌肽表达的角度为防治鱼类弧菌病提供了新策略。

    草鱼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TAK1结合蛋白2(TAB2)蛋白互作抗菌肽基因表达

    基于Nrf2/HO-1启动子筛选抗水生病毒药物的方法

    王靖雯吴苗苗李莉娟顾泽茂...
    1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基于Nrf2、HO-1 启动子活性的抗病毒药物筛选方法,实验以胖头鱥上皮细胞系(FHM)为材料,构建Nrf2、HO-1 启动子重组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浓度(0、3。1、6。3、12。5、25。0、50。0 μg/mL)的白藜芦醇、水飞蓟宾、穿心莲内酯及姜黄素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并利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iridovirus,RGV)验证阳性药物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Nrf2、HO-1 启动子序列中存在FOX家族、IRF家族等多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并分别存在 1个和 3 个与甲基化相关的CpG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水飞蓟宾、穿心莲内酯及姜黄素可激活Nrf2、HO-1 启动子。药物浓度梯度实验显示,6。3 μg/mL的姜黄素和穿心莲内酯可显著上调Nrf2 和HO-1 的启动子活性。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的复制及病毒滴度结果均表明姜黄素和穿心莲内酯可抑制SVCV和RGV的感染。综上,本实验建立的pGL3-Nrf2 和pGL3-HO-1 启动子报告质粒,可用于抗水生病毒药物的筛选,也为Nrf2、HO-1 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水生病毒胖头鱥上皮细胞(FHM)Nrf2HO-1启动子抗病毒药物筛选

    大黄鱼ATG5基因的分子特征及促进病毒增殖的作用

    魏祖运王珊李婉茹王胜蓝...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黄鱼自噬相关基因 5(LcATG5)在病毒感染中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本实验从大黄鱼中克隆得到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LcATG5),其开放阅读框(ORF)全长 828 个核苷酸,编码 275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 32。3 ku,等电点为 5。7。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LcATG5 与其他物种ATG5 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 1个高度保守的APG5 结构域,并且与棘头梅童鱼ATG5 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ATG5 在所检测的 11 个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LcATG5 在来源于大黄鱼头肾组织的原代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系LYCK细胞中也均有表达,在原代粒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巨噬细胞中相对较低;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这4 种免疫细胞中LcATG5 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其在LYCK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刺激后 12h上调了 3。93 倍。过表达LcATG5 的鲤上皮瘤(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细胞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 48h后,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SVCV的滴度为 1013。82 TCID50/mL,高于对照组 109。27 TCID50/mL,同时细胞内SVCV标志基因SVCV-G、SVCV-M和SVCV-P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 13。77 倍、15。72 倍和11。39 倍,表明LcATG5 过表达促进了EPC细胞中SVCV病毒增殖,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鱼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大黄鱼自噬相关基因5(ATG5)免疫细胞病毒增殖

    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性能

    高书伟张凯李志斐谢骏...
    16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16、20、24 和 28 h)和INC(50、75、100 和 125 mg/L)下反硝化系统对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丝瓜络反硝化反应器(LS-DR)在运行初期和末期时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当INC为 50 mg/L,HRT为 24 h时,LS-DR对 NO3--N和 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 98。97%±0。52%和97。84%±0。94%,此时出水NO2--N浓度也达到较低水平(小于 0。5 mg/L);在HRT为 24h的基础上,当INC增加至 75、100 和 125 mg/L时,其NO3--N去除率和NO3--N去除速率(NRR)均随IN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出水COD则随INC的增加而降低,但均未实现完全反硝化,然而,LS-DR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能完全去除NH4+-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丝瓜络表面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LS-DR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被鉴定的优势菌属中热单胞菌属(1。46%)、陶厄氏菌属(0。55%)、固氮螺菌属(3。32%)、Simplicispira(1。01%)、假黄色单胞菌属(0。39%)、草螺菌属(3。02%)和Uliginosibacterium(0。9%)主要参与反硝化的进行,Cyto-phaga xylanolytica(1。61%)和Cloacibacterium(2。69%)主要参与了丝瓜络的降解,黄杆菌属(1。17%)和Diaphorobacter(0。64%)既能进行反硝化,也能降解丝瓜络。LS-DR的最佳HRT为 24 h,最适宜的INC为 50 mg/L。本研究为丝瓜络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缓释碳源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养殖尾水固相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硝酸盐浓度丝瓜络微生物群落

    即食鱼胶产品的杀菌工艺

    袁毅姜启兴高沛杨方...
    1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进鱼胶的热杀菌工艺,减少鱼胶杀菌后品质的劣化。实验以美国红鱼鱼胶为对象,确定了在F(杀菌强度)为 4。5 min时不同杀菌温度下的杀菌工艺,通过物性分析、低场核磁分析和红外色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胶质构、色泽、胶原蛋白含量、水分分布以及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为达到F=4。5 min,在110、115、121 和1 和125℃下,鱼胶产品分别需要杀菌 56。44、15。85、3。46 和 0。92 min,杀菌后的鱼胶产品均能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在 110~125℃,杀菌后的鱼胶能保持一定的蛋白结构。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鱼胶的亮度L*值和b*值分别由 59。78 和 17。80 逐渐下降至 49。65 和 11。25,a*值无显著变化;鱼胶的硬度和剪切力显著上升、黏性下降,经 125℃杀菌后分别为 37。02 g和 34。24 g·s,黏性为-2。82 g;样品的胶原蛋白含量上升、析出减少,110 和 125℃杀菌后鱼胶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分别为 7。62%和 14。92%,溶液中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 3。33 和 0。15 mg/mL。110℃杀菌后鱼胶内水分的自由度最高,鱼胶内自由水的比例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研究表明,即食鱼胶在较高的温度下杀菌后亮度降低,但维持了更好的质构以及更高的胶原蛋白含量,保持了较好的品质。本研究对于促进鱼胶的加工利用,提高杀菌即食水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眼斑拟石首鱼鱼胶即食杀菌温度胶原蛋白品质

    振荡频率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存状态的影响

    周珊珊周永东李哲欧阳洪...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 0、60、100、120、140 和 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 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死亡率升高,频率 120、140 r/min时死亡率最高为 91。7%,显著高于 0、60、100 r/min处理组。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振荡后的 4~8 h,频率越低乌贼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晚,160 r/min率先在2h出现死亡个体。除个别组出现波动外,随着频率的增大,两种组织(肌肉、肝脏)的糖原含量降低,而乳酸含量增大,140 r/min处理组糖原、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除60 r/min处理组外,随着频率的增加,肝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且 120、140、160 r/min处理组 3 种酶活性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140 和 160 r/min处理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乌贼死亡率与SOD、肌肉乳酸含量、AL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与肌肉糖原含量、GOT和ALT活性、消化腺糖原含量之间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频率显著影响乌贼的存活率,能量耗尽和肝脏损伤可能是乌贼运输过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输过程建议振荡频率小于 100 r/min且运输时间小于 3h,尽量避免较大程度的晃动。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成体的增殖放流运输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曼氏无针乌贼振荡频率喷墨死亡率糖原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