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戏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杜建华

双月刊

1003-7500

scxj@vip.163.com

028-86113570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四川戏剧/Journal Sichuan Theat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繁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在戏剧创作中的角色和功能

    杨雯涵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分析了音乐在戏剧创作中的三个关键功能:引导功能、人物刻画功能,以及转换时空功能.音乐的引导功能展现在情绪表达、节奏控制与主题突出三个层面,强化了戏剧的感染力与主题性;人物刻画功能通过音乐表达人物特征、揭示社会背景以及凸显人物关系,提升了戏剧人物的立体性与真实感;音乐的转换时空功能则利用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效地营造和增强戏剧空间的氛围与感知.最后,探讨了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创作策略,旨在挖掘音乐在戏剧创作中的最大潜力,优化戏剧的艺术效果.

    音乐戏剧情感表达人物刻画融合创作

    三重空间:浸没式戏剧中的新媒体艺术可见性——《成都偷心》戏剧案例分析

    王之纲肖瑶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浸没式戏剧以"演出空间与场地""观众的参与""感官"为三大核心要素,①指涉媒介空间与叙事演绎方法更新后,人与人、人与情境、人与事件涌现式的关系构成.本文以《成都偷心》为案例,分析浸没式戏剧中,新媒体艺术作为既独立又中介化的信息层,如何影响观看行为、叙事方法、观众认知过程.本文认为,新媒体艺术通过建构增强性的建筑空间,影响戏剧文本空间的协同关系,最终呈现戏剧叙事涌现式的立体空间;新媒体艺术塑造了浸没式戏剧的审美体制,表现为重新分配戏剧绝对空间中的感性经验体系,在以"视点"为"事件"的自叙事模式中可见.

    浸没式戏剧空间新媒体艺术感性经验可见性《成都偷心》

    突破与回归:舞剧《秀水泱泱》的当代表达

    杨秀敏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舞剧《秀水泱泱》以"红船卫士"王会悟的故事为切入点,用当代视角讲述了王会悟作为"放哨人"为中共一大成功召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剧之所以成功,在于叙事结构简洁而凝练以及对主角王会悟、李达等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秀水泱泱》的舞美设计美轮美奂,充满了江南风韵的美学特征.尊重史实,是本剧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突破历史题材戏剧艺术创作的藩篱,回归人性情感和时代价值的初心,使本剧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

    红船精神唯美诗意当代表达《秀水泱泱》

    科幻题材舞台剧中舞台美术"涵指"嬗变——以科幻歌剧《七日》为例

    潘天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舞台剧演出形式频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幻题材舞台剧中舞台美术"涵指"的嬗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科幻舞台剧的舞台美术形式也产生了变革.本文分析科幻题材不仅促使舞台剧舞美的"涵指"获得扩展、""涵指"意象的跨体裁性,给予"涵指"无限延伸的思考,为展现舞台魅力、为观众留下遐想空间提供可能.

    科幻题材舞台剧"涵指"科幻歌剧《七日》

    折射和透视:2023年国庆档期电影创作观察

    周星黄筱玥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电影的国庆档是具有独特研究意义的重要档期,无论电影上映数量还是类型优势方面,都延续了本年度中国电影恢复正常轨道的态势,但人心期望和市场呈现的得失却折射出一些时代特色和内在困惑因素.整体而言电影市场表现趋于平静,相对于火热的春节档和暑期档,由疾速恢复转换为电影市场的稳健发展水平.从创作角度看,在类型融合和创新表达上,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档期判断而论,在保持国庆独特属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各类题材多元共生态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切中社会热点议题,引发大众情感共鸣.但是放置在2023年不同档期创作和市场表现上,乃至于比照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论,深入分析以利于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的确有值得总结的经验.

    国庆档中国电影电影市场创作景观

    我国战争电影中国家形象的三重镜像与历史回归

    杜若飞侯光明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对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塑造方式并非直接建构国家形象,而是借用电影内部国家形象、互文性国家电影形象和国家电影业形象这三种方式完成国家形象塑造.综合这三种国家形象,战争片是最能塑造国家形象的电影类型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战争片一度淡化对于传统国家形象的塑造,但随着新一代主流观众的市场化呼吁,战争片中的正面国家形象重新回归.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我国电影应积极塑造正面国家电影形象.

    战争电影国家形象国家电影形象

    类型动力·传统赓续·表层极致——当下香港社会写实电影叙事秘密

    李钦彤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喜剧、动作和前卫大众电影之外,社会写实片是香港电影历史图谱的重要板块.以类型元素作为驱动,借助紧凑影像、松散事件、平行情境和叙事母题,当下香港社会写实电影关注普通人物悲情和温情共存的日常生活.当下社会写实电影重戏剧化情节而非内心冲突,做到了人物塑造和场景表现的极致真实性,但未能做到美学风格上的极致写实.

    香港社会写实片类型驱动平行情境极致美学

    新世纪戏曲电影面临的困局、契机与发展路径探析

    黄骁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戏曲电影始终面临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问题.新世纪以来,高投入的戏曲电影创作理念受到质疑,未能取得理想成绩,陷入发展困局.相较之下,一些能契合时代主题、表达时代精神的作品却成功实现了艺术提升和商业突围.这些成功案例让戏曲电影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即创作上体现时代性,重视内容化和影像化创作,发行上体现专业性,并积极拓展青年市场和"第二院线".

    戏曲电影新世纪《廉吏于成龙》《白蛇传·情》

    近十年粤剧电影创作的艺术探索——以广东粤剧院为例

    蒋茜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高度民族化、风格化的电影类型,戏曲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和艺术价值风采别具,其创作也持续深化了对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融合问题的探索.广东粤剧院近十年的粤剧电影创作就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艺术探索过程,剧目选择逐步拓展,艺术表现富于创新,在场景设计、故事呈现、演员表演等方面对戏曲与电影互融互促关系的探索不断深入,尤其是2021年上映的《白蛇传·情》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美学形态,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广东粤剧院通过一部部具体作品,丰富了戏曲电影的创作实践,深化了对戏曲电影创作规律的认识,表现出艺术创新的决心和魄力,彰显了戏曲人的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戏曲电影的创新发展带来启示.

    粤剧电影广东粤剧院戏曲电影创新艺术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在镇江的历史发展与传承

    刘桢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州评话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目前学界研究聚焦于对评话本体的探讨,且主要以评话发源地扬州作为研究重点,在除扬州以外其他地区的发展传承研究上较为薄弱.仅与扬州一江之隔的镇江同样在评话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评话在镇江的历史发展与传承情况,不仅能加深对扬州评话的宏观认识,而且有助于解构扬州评话对于镇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镇江历史发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