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戏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杜建华

双月刊

1003-7500

scxj@vip.163.com

028-86113570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四川戏剧/Journal Sichuan Theat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繁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契诃夫戏剧中"正义者"形象的阐释

    顾春芳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契诃夫写于1887年的剧本《伊凡诺夫》,是一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作品.在剧中,以"软体动物"伊凡诺夫的死,揭下19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矫饰的面具,宣布了"多余的人"应该退出历史和文学的舞台,同时为自己灵魂世界的"病症"作出了深刻的诊断.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分析了剧中的里沃夫医生,这位扮演替代上帝的"审判者"的医生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有着自圣倾向的热衷于写匿名信的狭隘的"正义者",在他身上,契诃夫反思了只爱抽象的人类不爱具体的人的那些自诩启蒙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借助伊凡诺夫和里沃夫两个形象,契诃夫思考了即将到来的工业时代生态和人性的双重危机,更借由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批判引出自己未来剧作的一条主线,那就是"道德何为"以及"如何重建自然、文化和人性平衡"的问题."正义者"形象的阐释,对于我们研究契诃夫的现代戏剧思想和创作技法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伊凡诺夫》契诃夫戏剧多余的人正义者反思启蒙荒诞

    甘为桥梁纽 春色共赏新——剧作家郑瑞林先生访谈

    安庆云郑瑞林
    11-14页

    胡淦游戏骈文与民初四川戏剧活动考论

    张明强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四川新津籍骈文家、戏剧评论家胡淦撰有骈文集《壁经堂外集》《壁经堂外集续编》,未受到应有关注,两集所收皆游戏骈文,以诙谐形式达到讽喻现实的旨趣.胡氏游戏骈文中包含大量四川戏剧演员和演出的资料,据《壁经堂外集》所载骈文,考证1913年沪上京剧坤班入川演出始末,结合《壁经堂外集续编》所载赠序,考知民国初期川剧"成都十二伶"的生平事迹和川剧演出情形,可补川剧名家之缺.胡淦骈文中的戏剧批评包括:描述戏剧演员的舞台表演艺术,展示演剧的现场感;提高演员地位,为演员正名;主张戏剧改良,改革川剧艺术,推动戏剧教育.

    胡淦游戏骈文四川戏剧坤班入川"成都十二伶"

    "抗战之音"——抗战时期田汉新编戏曲研究

    张小霞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有明确改革理念的剧作家,田汉在全面抗战期间以其创作实践表现出对抗战戏曲价值追求、美学意义的深刻理解.此期,其新编戏曲以民众为抗战主体,强调战术谋略,设计了战争胜利的结局,立足民间立场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又延展个体叙事,通过描写战争状态下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对战争的哲理性思考.总体来看,抗战时期田汉的新编戏曲创作反映了其构建抗战意识的文化自觉,以及在平衡政治宣传与艺术审美之间的探索.

    田汉新编戏曲抗战主题戏曲改革

    背反与契合——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的戏曲改编研究

    李新艳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不断被改编为越剧、评剧、绍剧、淮剧、豫剧、曲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祝福》的戏曲改编状况与当时的传播媒介环境、戏曲生态诸多方面存在着既背反又契合的矛盾关系,叙事倾向于对个人、人性的张扬;思想主题方面注重对社会、时代的反思;舞台艺术注重对戏曲语汇的运用,为戏曲现代戏创作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从小说到戏曲的跨媒介改编,在重述和重构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学性和通俗性、历史性和当下性、讲什么故事和如何讲故事等几方面的关系.

    戏曲改编《祝福》1980年代跨媒介

    意大利中国戏剧研究之肇始

    赵韵怡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尼奥·帕里奇·布罗齐于1887年撰写的《东方人民的戏剧与演出》一书是意大利最早全面介绍东方戏剧的著作,布罗齐基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中国戏剧作品、演员的生存状态、戏剧表演形式以及剧院环境等进行详细阐释.因意大利汉学资料匮乏,他查阅了英、法、德文等多种语言的资料,借助剧作译本、研究著作、访华者游记等力图全方位还原中国戏剧的样貌,呈现出中国戏剧研究的另一"他者"视角.

    中国戏剧意大利汉学安东尼奥·帕里奇·布罗齐《东方人民的戏剧与演出》

    古希腊悲剧"歌队"与中国戏曲"帮腔"的功能比较探析

    王丽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队"与"帮腔"分别是古希腊悲剧和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元素,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的戏剧类别,但都有着戏剧艺术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从共性看,它们在构成戏剧本体的抒情、叙事层次,与观众审美心理的输出和接受层次等方面发挥着大致相同的功能.从个性看,"歌队"是古希腊悲剧中一种特殊的戏剧因素,而"帮腔"则是中国戏曲中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它们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审美特征各有侧重.本文从历史角度梳理"歌队"与"帮腔"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个性角度对比二者审美功能的异同,并通过当代舞台上的实际运用分析"歌队"与"帮腔"对人类情感及戏剧本体反映的差异.

    古希腊戏剧中国戏曲歌队帮腔川剧

    双红堂本川剧聊斋戏《双魂报》的排场艺术

    徐晓雅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红堂本《双魂报》为清末川剧聊斋戏传统剧目,本事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姚安》,但对小说结局进行了大胆改写.在排场布局上,民间婚俗作为串场戏的介入、三角色表演格局下人物关系的重构都使该剧与小说呈现出相异的题旨意趣,凸显出警示世人谨慎对待婚姻的教育意义.与"化悲为喜"式的川剧聊斋戏改编方式不同,双红堂本《双魂报》的结局蕴含表层"化悲为喜"的排场搬演效果与深层"寓悲于喜"的叙事内核.总之,出奇出彩的排场布局以及与小说题旨相异的警世之意使双红堂本《双魂报》在清末川剧聊斋戏中颇显独特.

    双红堂本《双魂报》川剧聊斋戏排场艺术清末戏曲

    论老舍的戏剧美学

    吉开金徐慧雯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老舍从创作丰硕的小说领域跨入戏剧领域,先后创作出《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等7个话剧,初步展现出独特的戏剧美学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舍在戏剧之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创作出《龙须沟》《茶馆》等经典剧作,经过孜孜不倦地探索,最终建构了老舍成熟、独特的戏剧美学,主要呈现为"话"的自觉、结构的独创性、叙事的幽默与荒诞.老舍的戏剧美学扎根于中国文化沃土,吸收了传统文艺的美学养分,极具民族特色.

    老舍戏剧美学"话"的自觉结构的独创性叙事美学

    郁热·疯狂·救治:曹禺剧作的疾病隐喻及其身体叙事

    卫亭绒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作为人类身体的基本生理现象,是最为常用的隐喻之一.而文学艺术中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个人的病痛,也是身体、个人与国家、民族的话语互相缠绕,发挥着个体、家庭、国家、民族层面的多重隐喻功能.《雷雨》和《原野》中出现的郁热、精神分裂、神经质等非理性疾病,来源于剧作家自身对人的内在矛盾的具身化呈现,是曹禺早期个体化、内向创作倾向的表现之一.而《蜕变》《明朗的天》等作品则将原本的疾病叙事转向了"政治——救治"的联合隐喻,由此呈现出剧作家前后期创作风格和意蕴上的变化.

    曹禺身体叙事疾病隐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