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收藏与投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收藏与投资
收藏与投资

月刊

收藏与投资/Journal Collection & Invest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西藏涌泉木雕唐卡的风格特征看汉藏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

    唐晓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卡一般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而涌泉木雕唐卡这一作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整合了汉藏佛教文化的艺术营养,不仅包含了传统汉藏佛教文化,而且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汉藏木雕工艺,体现了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它以嘎赤、勉萨唐卡作为风格基调,以东阳木雕作为技法基础,以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藏传佛教艺术趣味作为追求标准,面目清新,风格独特,工艺精堪,底蕴深厚.其精选德格印经院刊刻版画为范本,参议故宫、布达拉宫等传世唐卡和青海热贡当代唐卡,严格遵循亮度比例,选取多种名贵木材,运用中国四大木雕技法,结合牙雕、竹雕等旁类造像工艺,推陈出新,做到了唐卡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华丽化表达,达到了绘画性与雕塑性的统一,恰如其分的呈现了唐卡细密画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细节.涌泉木雕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二十一世纪的新样式,汉藏文化交流的新见证.汉藏民间文化交流的最新实践,堪称前所未有,一流原创,是中华之新瑰宝,盛世典藏之传世品.

    涌泉木雕唐卡藏汉文化艺术融合创新

    刍考齐白石和陈师曾的“冷逸”说

    原洪双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初期,国画大师齐白石在陈师曾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衰年变法”,摆脱了不受欢迎“冷逸”一路的画风,变为热情、奔放、率真、质朴的大写意风格.其实,从目前大量文献和齐白石的作品来分析,在两人认识之前,齐白石早已悄悄开始了变法,不管从齐白石的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都可以清楚地看出齐白石早在“五出五归”结束的1909年,变法已经非常明显.另外,从目前齐白石传世的所谓学习八大山人“冷逸”一路的作品来看,其意境也并不十分“冷逸”.这体现了齐、陈两位大师的交游复杂而有趣.

    齐白石陈师曾冷逸清逸红花墨叶衰年变法

    中国山水画空间的营造及由此产生的思考

    许昕
    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的空间的问题从开始有中国画雏形开始就一直在讨论,因为中国文化追求意向、浪漫的特点,中国画的绘画方式及空间运用都服从于个人的意向表达.也因此中国画在空间的处理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南方油画山水绘画创作代际传承

    段湘华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中国南方油画发展的历史与创作传承,研究传统山水画艺术家和当代南方油画山水画家,探索其蕴含中国传统山水画思想精髓的代际传承,在创作与传承中,中国的禅宗、老庄美学、笔墨技法、油画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是南方油画山水绘画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精神源泉.

    南方油画山水绘画创作代际传承

    在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浅谈对“六法”的认识

    官柯欣
    13页

    笔墨当随时代在近现代画家中的体现

    许昕
    14页

    中韩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差异及启示

    孟秋莉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彰显一个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折射出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增加其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因此文化遗产的传承尤为重要.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受端午节影响而产生的韩国“端午祭”也源远流长,“端午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本文基于中韩两国文化遗产传承的差异,以端午节为例,分析了中韩端午节起源、内涵、习俗、传承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韩国“端午祭”的文化传承对我国文化遗产开发与传承的启示.

    端午节端午祭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都匀市毛尖镇摆桑村布依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高菲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桑村是黔南州布依族高度聚居村,全村布依族占90%以上,对当地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今布依族地区的语言生活现状,从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特点,为布依族语言文化的传承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语言使用情况布依族布依语摆桑村

    儒释道三教合流初探

    郭永萍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与合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发展的始终.三教之争始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三教鼎立局面形成,隋唐时期出现三教融合、并奖与兼习,宋明时期儒释道义理交融完成.三教关系的流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儒释道三教合流

    汉藏数字文化及其翻译

    次珍
    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汉藏生活习惯、文化成因的不同,数字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能准确翻译数字符合该环境能够理解的内容,并不丢失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分析了汉藏数字文化内涵,并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只有重视了数字翻译方法,才能使数字在汉藏语言的翻译过程中不致丧失本意,从而进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

    数字文化差异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