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伤残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刘长荣

月刊

1673-6567

zgscyxzz@126.com

0451-85552550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中国伤残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物是以刊登伤残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临床、康复、推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缝合方法对急诊手部肌腱损伤的疗效及对手功能的影响

    朱强
    76-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缝合方法对急诊手部肌腱损伤的疗效及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10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 176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1∶1 随机掷硬币原则把患者分为Kleinert组与对照组,各 88例。对照组采用双十字法进行缝合治疗,Kleinert组采用Kleinert缝合法进行缝合治疗。观察 2组的疗效及手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 1、7 d及 1个月,Kleinert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einert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einert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个月,2 组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Kleinert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双十字法缝合,Kleinert缝合法在急诊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疗效优良率,还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

    手部肌腱损伤双十字法缝合法Kleinert缝合法并发症手功能疗效优良率

    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金思华沈浩朱彦华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后分析对其肌力、膝关节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2023年 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与患侧肿胀值、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2 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后 0 级和 1 级肌力分级均为 0 例,观察组 2 级低于对照组,5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创伤性较低,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提升膝关节功能,改善术后肌力水平。

    膝关节镜微创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术肌力膝关节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探讨

    朱晓颖郭娜孙丽华贾宇锋...
    83-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0年 1-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40例。试验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 2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 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 75。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康复护理脊柱骨折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恢复的效果研究

    薛琴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脊髓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 8月—2022年 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诊治的 84例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2组患者14 d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期间尿潴留、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2%,高于对照组的 85。7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 14 d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 14 d后的综合痉挛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患者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指导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总体疗效,也能改善患者的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痉挛状况。

    SCI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指导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痉挛状况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毛丹丹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应用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1月—2020年 11月我院接诊的 10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比较 2组首次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首次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提高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创伤骨科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康复护理满意度

    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术后的应用研究

    丁文羽曹克菲段国艳程亚平...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1年 3月—2023年3月因军事化训练所致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 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与住院费用、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 组患者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PRI评分、VAS评分及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膝关节恢复至各活动度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行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节约医疗成本,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膝关节损伤术后疼痛基于多学科合作的快速康复护理Lysholm评分并发症

    通痹汤联合穴位按摩对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影响

    张洁琼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痹汤联合穴位按摩对骨伤患者术后康复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 90例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予以穴位按摩治疗,试验组予以通痹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记录肿胀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2 组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周,试验组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周,2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低于对照组的 22。22%,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周,试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汤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骨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加速肿痛消失,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骨伤通痹汤穴位按摩活血化瘀血液循环

    基于术前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朱丹丹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术前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 5月—2023 年 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基于术前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度差异,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 4、7 d,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21 d,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低于对照组的 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基于术前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手术室系统化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度,加速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危险评估手术室系统化护理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疼痛度

    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丽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2022年 7月我院收治的 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康复运动操干预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总体健康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腰腿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缓解腰椎疼痛感,使患者尽快恢复腰椎功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运动操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护理效果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连俊霞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20年 3月—2021年 11 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支持,对患者开展包括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协同术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家属支持等护理。对比 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8。60±2。90)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0。80±3。6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10±3。50)分、(48。00±4。3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为 96。97%,高于对照组的 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6%,低于对照组的 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并且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重要价值,可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创伤性骨折术后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不良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