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速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速读
速读

月刊

1673-9574

速读/Journal Speed Read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氛围感"VS"气氛组"

    陶婧曾艳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流行语"氛围感"与"气氛组"分别源自"氛围"与"气氛"这对近义词,却在网络流行的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语义及用法.本文通过对"氛围感"与"气氛组"的源起、构式、语义及用法的梳理,比较二者在网络使用中的异同,进而由外而内地分析二者的流行及演变原因.

    氛围感气氛组构式用法流行原因

    浅谈孩子习惯不良的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

    黄秀红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高的天赋和超常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选择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善于利用良好的习惯来主宰自己的人生,从而改变命运,迈向卓越成功之路,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德育习惯不良教育对策学校教育

    红25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及其启示

    潘婷婷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25军诞生于六安金寨,其转战近万里的长征历程壮烈激昂.长征中的红25军是独一无二的少年之师,是孤军勇进的英武之师,是群众拥戴的仁义之师.红25军长征留下的宝贵启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增强理想信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找准前进方向;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红25军长征光辉历程鲜明特点时代启示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及其批判分析

    叶家敏
    9-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观念以其提倡的快乐主义而闻名.即灵魂无纷扰、肉体无痛苦.自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的主体性重新显现,伊壁鸠鲁主义似乎被重新点燃了光亮.本文意在分析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本质、梳理思想史上对于其的核心批判,并试图分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现世存在的相连性意义.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摩尔

    魏源咏史诗的经世思想解读

    蒋海英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忧乐常存报国心"的魏源不仅是晚清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诗人,在诗文创作上也有着非凡的成就.魏源熟知历史,曾编纂过多部历史著作,其在诗文创作上也有着不凡造诣,以史入诗是魏源的文学创作特色.本文聚焦于魏源的咏史诗,讨论魏源咏史诗中内含的经世思想,通过对其咏史诗中经世思想的解读,来进一步了解这位维新改良的前驱者坚持变法革新的思想基础.

    魏源咏史诗经世思想

    中国画技法在陶瓷彩绘中的表现形式研究

    邵媛媛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画和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国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在陶瓷彩绘中的应用是陶瓷彩绘艺术家常用的方式,其中国画底蕴的陶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此,通过对中国画的文化底蕴、特点及其分类概述,探讨中国画与陶瓷彩绘的联系,总结中国画技法在陶瓷彩绘中的表现形式,以期为中国画技法在陶瓷彩绘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画技法陶瓷彩绘表现形式

    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分析

    沈阳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曾经是认知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十几年逐渐让位于维果斯基理论,说明二语习得的研究发展很快,维果斯基理论更为人们接受和认可.本文对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社会文化理论二语习得视角分析

    也谈中华传统孝文化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

    张丽丽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立身之本.因此,教育者应该对传统孝文化创新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并形成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孝文化传承氛围,多方共同努力促成传统孝文化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传统孝文化未成年人德育实现对策

    浅谈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根"与"魂"——读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孙悦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辜鸿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不能容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人民的傲慢与偏见,便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和独特的精神价值:温良"、"四德"、"默化",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独特魅力,令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得以改变.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启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中流砥柱的意义.

    中国人精神传统美德文化自信

    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对爱情的探析

    刘小玉马宏博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情是一个神秘且永恒的话题,西方诸多社会心理学与哲学学者都曾对爱情的理解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对于爱情的理解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但我国学者较少讨论爱情这一话题,本文将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从爱情的起源与本质,爱情的起因表现与组成,爱情的抉择与磨合三个方面来讨论爱情.

    爱情爱情本质爱情组成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