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代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代报告
时代报告

半月刊

时代报告/Journal Time Repo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以党建引领双创教育的实践路径

    范成博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党建引领双创教育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需要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党建引领工作中,深度调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发生的变化,确定党建引领双创教育的着力点,然后探寻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章以新媒体为切入点,分析民办高校以党建引领双创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党建引领作用,进行"新媒体+党建+双创教育"实践路径的论述。

    新媒体民办高校党建引领双创教育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杜小巍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突出了党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深入挖掘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植根于党的思想理论,增强共产党员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定的思想保障。文章分析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于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提出确立正确方向、加强思想引领、健全组织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等实现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期望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系为例

    陈芳州毛庆东袁玉磊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系党总支面对党建工作中创新创优特色不够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后、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不到位的困境,通过精准发力,实施"六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培育工程,"扬朝气、养正气、立志气、振勇气、强底气、提才气",着力改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神面貌。

    "六气"高校基层党建

    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观点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心悦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观点贯通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坚持以整体性观点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就是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形式上就是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结合教育主体的新变化,塑造整体的教育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马克思主义

    以实践标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探讨

    黄威廉梁瑞起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是理论之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积聚了广泛的中国智慧和经验,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经过实践检验,具备巨大的实用价值。身处新时代,面临着新的征程,不仅需要借鉴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还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这些经验,更要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快理论创新的步伐,积极借鉴实践经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辟更多的发展路径,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实践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探究

    赵文韬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已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导当代青年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相融合。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机会少。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应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以此更好地指导生活。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三个维度教育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及其实践路径

    左晶晶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一系列思想论战之后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五千多年来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加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路径

    新时代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王诚华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健全大学生人格等方面具有积极助推作用。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存在教育力度不足、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高校应注重挖掘和丰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底蕴,厘清红色基因与思政教育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创新融合环境、创新融合渠道、创新传播媒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家情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红色基因高校思政教育

    中原学"九大范畴"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马应福崔天意邱婷婷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哲学视角对中原学的"九大范畴",即公与私、道与德、礼与乐、天理与人欲、王道与霸道、体与用、知与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等进行阐释,论述了中原学"九大范畴"的肇始、基本内涵、特点和时代价值,阐明了中原学"九大范畴"的辩证关系和重要作用,以"两个结合"为引领,为践行构建地方性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使命和担当提供参考。

    中原学"九大范畴"基本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王晓楠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中的伟大成就和精神风采,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党性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巩固国家安全,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文章从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提出应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以及加强实践教育,从而深化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