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臧旭恒

双月刊

1001-9839

wkxb@sdu.edu.cn

0531-88364645

250100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由山东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1951年8月由华岗、童第周等创办,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创刊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中国建设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谢地武晓岚
    11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劳动者健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度关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并实施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健康中国建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凸显了卫生健康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支撑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一系列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坚持健康促进政策,必将对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劳动者健康健康中国建设政治经济学

    总体性海洋发展观: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的特征与意义

    洪刚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海洋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海洋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海洋发展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运用,将"历史性""价值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形成了"总体性海洋发展观",通过历史总体性、价值总体性和实践总体性三重维度形塑中国海洋发展的总体状态,彰显了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特征。只有从总体性方法视域出发,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海洋发展的理论认知特征、发展取向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秉持总体性海洋发展观,既能有效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又能较好地实现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平衡,是有效实现人海关系矛盾转变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海洋发展新发展理念总体发展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黄凯南张继武乔元波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空间均衡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政策评估的结果表明:增减挂钩政策能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但是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多,从而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在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同时,这种综合性改革能够促使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幅度更大,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后,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逐期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分别评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配套实施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结果发现:自2006年实施增减挂钩政策后,增减挂钩试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提升0。125,达到2。820;自2008年实施配套农村生产率提升的增减挂钩政策后,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值下降0。261,达到3。043。基于此,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我们应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均衡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刘修岩余雪微王峤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促使了城市空间形态松散化和内部低密度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多种指标、方法以及政策滞后效应之后仍成立。(2)撤县设区政策对东部城市的空间结构松散化影响更强,且不利于其发挥中心集聚优势;相比于建设规制较弱的城市,规制较强的城市受到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型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顺应融入型撤县设区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趋于紧凑化。

    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撤县设区多期DID

    撤县设区后农户收入提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政策评估

    刘涛齐天成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撤县设区是近年来中国实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政策。那么,在"农业县"向"市辖区"转化的过程中,农户的收入水平提升了吗?基于2006-2020年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撤县设区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被撤并县的农户收入。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实现快速城市化,会将较多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从而降低农村人均资源保有量;另一方面,撤县设区也会影响原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安排,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出现"越位""错位"等问题,从而降低农户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普惠金融与财政权力下放能够作为撤县设区降低农户收入的纠偏机制。

    撤县设区共同富裕农户收入双重差分

    法律事实认定的贝叶斯人工智能模型

    刘海
    17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心证面临难以厘清证据、隐性主观判断和内心确信模糊三重困境。贝叶斯人工智能模型作为一种可视化、透明化和数量化的智能工具,可以辅助事实认定者完成心证过程,揭开心证黑箱,提升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它以贝叶斯网络图为知识系统,可视化呈现证据与事实之间的推论关系;以概率数字为数据系统,透明化展示证据与事实之间的依赖程度;以概率算法为推理系统,智能化计算出后验概率,数量化测量内心确信的推论强度。然而,它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它需要大量概率数字作为输入,但事实认定者对证据的主观判断却较难精准地转化为概率数字,从而影响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它是显性表达主观性的工具,但不能消除主观性。

    自由心证贝叶斯人工智能事实认定

    中国数字法学研究的奠基与深拓(2018-2023)

    宋保振赵强
    18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研究热度、人员规模以及成果产出看,数字法学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并从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司法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促进了现代法学的全方位革新。理论上,数字法学从法理学和部门法两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法学新问题、新理念、新价值和新方法;实践中,数字法学秉持新文科建设要求,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法的运行全过程中的运用,努力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当下,我国数字法学研究具有理论的横断性、内容的创新性、方法的交叉性和视域的国际性等特征,但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因忽视法学基础理论与范畴而招致"制造学术泡沫"批判,交叉研究有待深入融合各学科话语体系。当下的数字法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为助力数字法学研究实现阶段跃升,应继续重视法学基础问题研究,以实现科学创新,从实践立场发掘数字法学的新问题与新对策,以及兼顾数字法学研究的立法立场和司法立场。

    新文科数字法学数字法治数字人权数据权利

    人文社科期刊社成功举办期刊座谈交流会

    封2页

    第7期海岱论道·青年工作坊成功举办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