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告目次

    320页

    地铁域地下空间综合可达性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栾勇鹏郭腾飞董蕴豪马晨骁...
    32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地铁域地下空间在功能利用和空间可达性维度的规划优化,以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为研究区域,依托POI、OSM等开放多源数据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句法模型、CRITIC算法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可达性进行量化测度.基于节点-场所模型与可达性测度结果,有效识别了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的失衡利用单元,并根据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地面建筑开发强度、区位交通条件 3 个层面的单元类别分类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优化原则及优化策略.

    地铁域地下空间综合可达性空间句法节点-场所模型CRITIC算法

    富水陡倾斜大理岩增透引流注浆技术研究——以天山胜利隧道4号通风竖井为例

    毛锦波李亚隆姬中奎韩强...
    33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天山胜利隧道4 号通风竖井掘进水量大,造成无法施工的技术难题,考虑到富水大理岩地层倾角大、裂隙开度小、吃浆量弱的工程特征,构建陡倾斜大理岩增透引流注浆模型.基于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提出考虑大理岩裂隙浆液流变特征的扩散运移方程.根据方程可知,裂隙倾角、初次启劈压力、二次启劈压力、裂隙水压力、设计劈裂扩散距离及浆液黏度时变性是影响注浆压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注浆参数及其施工工艺,通过高压水脉冲式压裂增透岩体裂隙通道和引流注浆等关键技术,实现浆液在陡倾斜大理岩裂隙通道中的控制性扩散.地面预注浆治理后,运用简易水文观测、孔内电视、光纤测温 3 种手段对现场注浆堵水效果进行监测,地层揭露结果表明,竖井掘进掌子面处无明显渗水,注浆治理后的井筒涌水量低于 1 m3/h,能确保天山胜利隧道 4 号通风竖井安全高效施工.

    隧道工程陡倾斜大理岩富水岩层劈裂注浆效果分析

    可压缩管片——新设计助力大深度隧道建设

    隧道网微信公众平台
    340页

    高地应力软岩地层敞开式TBM法隧洞围岩变形控制技术——以香炉山隧洞为例

    王斌杨延栋周建军李凤远...
    34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敞开式TBM在滇西地区高地应力软岩地层施工中遭遇围岩大变形而导致的支护破坏、设备频繁被卡、隧洞侵限等工程难题,通过分析围岩允许变形量与变形规律,提出围岩控制时空原则:有效初期支护施作时间为开挖后 15 d内、空间位置为距掌子面 30 m范围内,TBM掘进日进尺不低于 2 m/d.通过不同类型的支护结构现场试验,得出控制围岩变形的有效措施为预应力长锚索主动控制变形、灌混凝土箱体H型钢拱架被动强支撑.另通过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敞开式TBM施工实践,开发出"掌子面位置刀盘扩挖预留允许变形量、围岩出护盾灌混凝土箱体拱架被动强支撑、隧洞上半圆前置式自动化喷混凝土早封闭、预应力长锚索主动控制深层围岩变形、隧洞底部自进式锚杆后补强"等围岩变形有效控制技术.

    软岩大变形围岩变形控制高地应力引水隧洞岩石隧道掘进机

    盾构电气系统元器件检测平台研制与应用

    刘作威张阐娟王丙超石富明...
    34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盾构电气系统元器件手动测试模拟实际工况时加载实时性差、测试精度低、数值波动范围大的问题,基于Wincc7.2 设计的人机操作界面和S7-1500 PLC控制系统,利用机械、液压、电气等多源控制系统,采取变温、调压、伺服驱动等多种加载运行方式,运用专家系统、自适应滤波和主成分分析法相融合的控制策略,对传感器、低压电器模块、小功率变频器模拟盾构实际运行工况,搭建盾构电气系统元器件检测平台.该平台按照操作界面提示,设置不同类型、规格的电气系统元器件参数,能实现模拟现场实际复杂工况下检测元器件全工作范围物理信号的标定对比测试,检测运行效果良好,检测数据准确、完整,大大提高了电气系统元器件检测的准确性.

    盾构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元器件检测平台

    TBM窄刃刀与标准刀现场性能对比测试与分析

    郑加星贾昊霖裴成元杜立杰...
    360-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硬岩条件下如何进行刀具选型,使TBM掘进速度和刀具消耗取得综合效益,是有待解决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为此,依托新疆YE工程现场TBM实际掘进,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 100~150 MPa的完整Ⅱ类凝灰岩条件下,对比测试刀盘主要区域窄刃刀和标准刀的掘进性能表现以及刀具消耗情况,探索降低滚刀刀圈刃宽,提升TBM贯入度和掘进速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1)使用窄刃刀破岩对贯入度和施工速度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且随着围岩抗压强度的增加,窄刃刀对掘进速度的提升效果明显;2)与标准刀相比,窄刃刀消耗数量也有较大增加,但 2 种滚刀的失效形式占比情况大致相同,对TBM作业利用率影响极小;3)经综合成本估算,窄刃刀通过提升施工速度节省的成本远高于刀具消耗增加的成本.

    TBM滚刀刀刃宽度贯入度掘进速度刀具消耗

    运营铁路隧道套衬施工机械化配套研究与应用

    田雪豪宋丹江帅付开勇...
    368-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运营铁路隧道衬砌病害治理施工安全系数低、劳动强度大、施工人员需求多、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调研分析套衬加固病害整治工法、施工设备需求及铁路在轨运行设备规范,研究设备配套技术,形成一套适用于运营铁路隧道套衬施工的机械化装备及施工组织方案,并在某高铁隧道套衬工程中试点应用.应用结果表明:1)该成套设备利用运营天窗点的有限时间进行作业,具有集成化、模块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特点;2)该成套设备实现了在作业人员减少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工效提高 2 倍以上的目标;3)应急解决预案可靠有效,可实现对突发状况的处理.

    运营铁路隧道套衬机械化衬砌病害整治

    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隧道情况统计及2023年新开通重点项目隧道情况介绍

    巩江峰王伟王芳杨昌贤...
    37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9 万km,其中,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 18573 座,总长 23508 km;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超过 4.5 万km,共建成高速铁路隧道4561 座,总长7735 km,其中,长度大于10 km的特长隧道115 座,长约1471 km;中国投入运营的特长铁路隧道共286座,长约 3869 km,其中,长度20 km以上特长铁路隧道13 座,长约312 km.最后,对2023 年新开通的重点项目贵南铁路隧道、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隧道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技术经验;同时对广汕铁路隧道、金甬铁路隧道、南崇铁路留村大直径盾构隧道、和邢铁路隧道的技术应用进行总结.贵南铁路通过空间选线、创新岩溶处理手段,以及加强运营期间的排水措施,有效降低了岩溶发育地区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成兰铁路设计充分贯彻"减灾选线"的理念,大规模减小了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另外创新了隧道通过活动断裂带的处理技术.随着铁路建设向西部地区转移,隧道建设将面临埋深更大、地应力更高、地质构造更加复杂、高海拔地区缺氧等系列建设问题,仍需要各位同仁共同攻坚克难,不断创新隧道修建技术.

    铁路隧道高速铁路隧道特长铁路隧道统计

    2023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数据统计与发展分析

    王福文梁帅文冯爱军
    393-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有 61个,运营总里程约 11034 km(若不含"智轨"系统,则有54 个城市,运营总里程10866 km).然后,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建设规划批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23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 5 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或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最多的仍为地铁制式.最后,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特点,认为:1)高质量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主基调;2)优质工程及技术创新比往年有所增加;3)城市轨道交通仍保持较快速度发展,行业更关注已开通线路的运营和维保.可以预期,绿色低碳建造技术、智慧高效管控技术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数据统计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