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HP-TRIZ的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治理台车方案设计研究

    李荆吴海龙何前途林春刚...
    801-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现场临时搭拆脚手架耗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RIZ多理论集合方法,开展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治理台车方案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梳理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治理台车的设计要素,并对各设计要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排序,得出各设计要素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强度和刚度大>防溜车和应急回收>快速展开与收缩>防护栏>钢拱架机械化安装>快速进场和退场=非工作状态尺寸小>全断面作业平台>障碍物识别>自适应展开.根据权重大小排序,结合病害治理施工边界条件,确定防护栏、防溜车和应急回收、强度和刚度大、快速进场和退场、非工作状态尺寸小、快速展开与收缩、全断面作业平台、钢拱架机械化安装 8 个设计要素.依据AHP 评价结果,将设计要素两两对比,构建设计要素间的矛盾矩阵,对设计要素之间存在的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进行描述,借助TRIZ理论,明确解决上述矛盾的原理,进而设计台车方案,并基于台车方案研制设备样机.研究表明:1)采用AHP法和TRIZ理论,能够对收集到的功能需求进行相对客观的分析,并能找到解决设计要素之间矛盾的方案;2)基于AHP-TRIZ理论设计的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治理台车具有较好的断面适应性.

    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治理层次分析法(AHP)TRIZ台车方案

    内河中游区大型沉管隧道建造关键新技术——以襄阳鱼梁洲隧道为例

    王勇徐国平李勇刘明虎...
    810-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内河中游区沉管隧道建造面临的河床冲刷强、强透水地层深厚、防洪要求高等问题,依托襄阳鱼梁洲沉管隧道工程,通过工程调研、理论分析、物模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对内河沉管隧道建造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及应用,首次形成如下创新成果:1)提出沉管隧道冲刷安全量化评价方法,给出沉管结构横向稳定性安全系数等 5 项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体系,填补了沉管隧道防冲安全量化评价方法的空白;2)研发利用管周摩擦力抵抗止水带回弹力的摩擦止推型最终接头,解决常规陆域接头需设置大型圬工结构的问题;3)研发并量产可满足 0.3 MPa外水压水密性、10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沉管接头外侧止水带国产化产品,其百年应力松弛衰减率仅 25.5%,预测使用寿命 144 年,使中国实现沉管隧道全产业链技术的国产化;4)提出整体式管节不设后浇带全断面顺浇预制工法,实现沉管结构预制工效提高 52%、结构接缝减少 61%、浇筑裂缝减少 60%;5)在内河沉管隧道中采用先铺卵石垫层基础,并研发出全浮式高精度先铺卵石基床整平船;6)研发应用沉管无焊接装配式端封门和柔性水袋压载水系统,可实现舾装设施的便捷循环使用和施工效率的提升.

    大型沉管隧道建造内河中游区襄阳鱼梁洲隧道强冲刷砂卵石

    大型地下氢储存设施——地下工程行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隧道网微信公众平台
    825页

    中国水下隧道数据统计与分析(截至2023年底)

    陈建芹冯晓燕魏怀
    826-881,中插28-中插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截至2023年底中国水下隧道的数据进行统计,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共修建(含开工未建成)水下隧道(水下段长度L≥100 m)333 条.从开工年份、所在省级行政区、穿越水域、施工方法、用途、断面尺寸、水下段长度、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水头高度、最大水深、最小埋深、结构形式、车道数/轨道数等方面对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建成或开工的水下隧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2000 年前水下隧道发展较慢,共开建 12 条水下隧道;2000-2023 年这 24 年,水下隧道发展迅猛,开工的水下隧道数量达321 条,是 2000 年前修建的水下隧道总量的近 27 倍,其中 2019 年最多(34 条),2022 年其次(32 条);广东省修建的水下隧道数量最多(74 条);穿越长江、黄浦江、珠江的水下隧道数量最多,分别达 31、28、25 条.2)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为盾构法、明挖法、沉管法,采用这 3 种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占水下隧道总数的 93.1%,其中采用盾构法最多,占 76.6%.3)水下隧道主要用作地铁和市政道路/公路,这 2 种分别占水下隧道总数的 40%和 38%,合计占 78%.4)采用盾构法修建的水下隧道,盾构直径d<7 m的隧道数量最多,占水下盾构隧道总数的44%,7 m≤d<10 m的隧道占11%,10 m≤d<14 m的隧道占24%,d≥14 m的隧道占21%;采用非盾构法修建的水下隧道,断面面积最大的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达 587.88 m2,断面面积在 200 m2≤A<300 m2 的水下隧道占比最多,达35%.5)水下段长度在100≤L<500和 1 000≤L<3 000的水下隧道占比较大,均为 35%.6)水头高度在 10 m≤h1<30 m,最大水深在10 m≤h2<20 m、最小埋深在 10 m≤h3<20 m的水下隧道占比较大.7)地铁隧道有67%采用单线,市政道路/公路隧道有60%采用双向6车道,铁路隧道有82%采用双线.水下隧道因其独特优势已成为当今跨越江河湖海的重要选择,并逐步从浅水窄域向深水宽域进军.

    水下隧道数据统计

    《隧道建设(中英文)》发表的有关"水下隧道"的文章

    882-892页

    深切缅怀恩师孙钧院士

    江宇
    893-8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