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告目次

    1608页

    隧道衬砌施工缝抗渗性及影响因素室内试验研究

    张志恩雷军李利平王立川...
    1609-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止水带、界面剂和界面粗糙度等因素对衬砌施工缝抗渗性的影响,提高富水隧道衬砌抗水压能力,通过剖析隧道衬砌施工缝防水构造,找出影响其抗渗性能的关键因素.设计室内抗渗试验,制作 162 块施工缝抗渗试件进行各因素敏感性分析并揭示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浇筑时间间隔超 7 d的施工缝会导致混凝土抗渗性降低 2~3 个数量级,其抗渗性取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和止水带与混凝土界面的抗渗性能;2)缩短浇筑间隔和涂抹界面剂有利于降低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渗透系数;3)通过凿毛处理增加施工缝界面的粗糙度对施工缝抗渗性无明显提高作用,甚至由于过度凿毛损伤混凝土基体引起界面抗渗性降低;4)在界面浇筑间隔7 d且无凿毛条件下,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界面平均相对渗透系数是新旧混凝土界面的47.5%,其抗渗性优于施工缝新旧混凝土界面,其止水机制为降低界面渗透系数、提高单位渗流长度的水头损失和延长渗流路径长度共同发挥作用;5)钢板止水带与混凝土界面的渗透系数近似等于施工缝新旧混凝土界面,其止水机制为通过延长渗流路径长度发挥作用.

    隧道衬砌施工缝抗渗性止水带界面剂抗渗试验

    隧道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效果及承载规律

    杜佳敏何川汪波徐国文...
    1617-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渝昆高铁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体系的力学特性,在乐业隧道开展了斜向超前系统锚杆现场试验,结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基于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实现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有效支护范围的定量描述,采用多指标(隧道位移差、围岩塑性区、围岩最小主应力)对斜向超前系统锚杆的支护效果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分析锚杆轴力、钢拱架轴力的分布特征,确定斜向超前支护体系的承载规律,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后,锚杆支护会形成支护应力场,即在开挖面附近形成了最大主应力增大区,而最大主应力的增大提高了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2)随着掌子面空间效应的减弱,斜向锚杆需要承担的围岩荷载逐渐增大,其有效支护的范围也逐渐增大;3)在掌子面附近,斜向锚杆支护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载能力,降低了拱顶、拱肩和拱腰处钢拱架的轴力,改善了钢拱架的受力特征.

    隧道斜向超前系统锚杆支护应力场有效支护范围支护效果支护体系承载规律

    日本鹿儿岛县最长隧道路面隆起40 cm,墙面塌落导致水土涌入

    隧道网微信公众平台
    1631页

    盾构隧道渗漏灾害中堵漏浆材作用机制试验研究

    孙齐昊范森柳献
    1632-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浆堵漏常用于盾构隧道渗漏事故的抢险过程中,合理的注浆能够有效封堵渗漏点,避免险情进一步恶化.为研究不同地层中隧道渗漏后不同堵漏材料的作用机制,基于不同地层侵蚀状态下盾构隧道发生渗漏险情后的发展特征,提出渗流型和空洞型 2种渗漏事故类型;进一步考虑注浆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堵漏浆材划分为膨胀型和黏结型 2 种不同类型,从而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不同类型浆液在不同渗漏事故类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注浆封堵的机制是浆液固化物通过膨胀性或者黏结性在接触面上形成较强的正应力,当接触面正应力超过水压力时,外部流水无法进入隧道内部,堵漏成功;2)渗流型地层中浆液扩散距离主要受到浆液凝结时间、地层渗透系数、浆液黏度、注浆压力、水力梯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给出浆液扩散距离的经验公式;3)渗流型地层中,油性聚氨酯反应生成固化物膨胀挤压周边地层,通过挤压力抵抗外水压力,水性聚氨酯的接触面挤压力小于油性聚氨酯,通过包水性消耗孔隙水,同时结合挤压力实现堵漏;4)空洞型地层中,油性聚氨酯固化物以自密封的形式、水性聚氨酯以黏结力和自密封共同作用的形式实现堵漏效果;5)空洞型地层中,堵漏注浆的浆液扩散过程受浆液及其生成物密度的影响,针对不同渗漏位置需要选用不同的浆液类型.

    盾构隧道渗漏灾害堵漏注浆模型试验封堵机制

    基于深度残差LSTM的盾构姿态预测

    周康敏程康曾少翔丁智...
    1643-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模型相比于常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盾构姿态,但在增加网络层数以提升性能时,常遇到网络退化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深度残差LSTM的盾构姿态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残差连接融入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提升深层网络训练的可行性,并可以有效学习盾构时序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同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超参数调优.依托浙江某盾构工程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以盾尾水平偏移预测为例,深度残差LSTM模型预测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 0.9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 0.76 mm,相较于LSTM模型(R2 为 0.64,MAE为 1.08 mm)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2 为 0.68,MAE为 1.93 mm),深度残差LSTM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盾构姿态.此外,与LSTM模型相比,深度残差LSTM模型能有效利用更多的网络层(从 5 层增加到 8 层),证明了残差连接在防止网络退化、加强盾构数据特征学习能力方面的显著作用.

    盾构隧道LSTM残差连接机器学习贝叶斯优化姿态预测

    基于最小熵值的地下交通枢纽数字化设计方法

    汪国良
    1652-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实现城市中心节点交通功能最优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施工安全便利化的方案设计,结合光谷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实践,提出基于最小熵值的地下交通枢纽数字化设计方法.首先,结合BIM及有限元仿真交互的数字化方法,对建造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可视化推演、迭代优化;其次,基于各专业主要设计要求对提出的关键控制指标、特征指标等评价参数进行层次分析、归一化取值,建立熵值计算量化分析体系;最后,通过数字化方法进行交通枢纽建造方案迭代优化,基于最小熵值原则,获得交通枢纽最优建造方案.基于最小熵值的地下交通枢纽数字化设计方法,实现了交通枢纽建造方案在多专业不同影响因素中优化的量化平衡,获得可量化考察的最优方案.

    地下交通枢纽最小熵值数字化层次分析量化分析最优方案

    大倾角引水斜井TBM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贾连辉孙恒张兴彬于庆增...
    1660-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大倾角引水斜井施工安全风险高、环境影响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大倾角全断面斜井TBM掘进.首先,针对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和地质特点,论证采用全断面斜井TBM施工的技术优势,完成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全断面斜井TBM选型;其次,提出国产首台大倾角全断面斜井TBM关键技术,包括安全防溜及换步工艺、出渣及异常情况处理、整机物料运输、不良地质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施上述技术,完成洛宁抽水蓄能电站斜井TBM设计制造及应用.实践证明:1)在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采用全断面斜井TBM施工切实可行,且具有环境破坏小、绿色低碳等优点;2)采用敞开式主机并配置双重防溜撑靴适用于大倾角施工,具有安全系数高的特点;3)从斜井底部到TBM设备尾部采用液压绞车运输,TBM设备尾部至TBM前部采用单轨吊机运输,可满足高频次人员、物料的运输要求.

    抽水蓄能电站斜井TBM安全措施物料运输技术

    软岩隧道高强预应力锚索快速支护技术研究——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例

    陈洲频郭新新于家武龙文华...
    1669-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适用于软岩隧道的高强预应力锚索快速支护技术,依托木寨岭公路隧道,首先,对锚索系统施工工艺、要点等进行分析,通过现场锚索拉拔试验对其支护性能进行研究;然后,提出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支护参数设计基本原则,并开展关键设计参数取值研究;最后,总结高强预应力锚索快速支护技术应用于木寨岭公路隧道所取得的工程实效.得到结论如下:1)高强预应力锚索系统由"高强钢绞线+垫板+锚具+树脂锚固剂+表面协同支护构件"组成,其施工要点包括钻孔、树脂锚固、预应力张拉与监测、配件安装等;2)预应力锚索系统具备快速高强支护能力,1.7 m锚固长度的锚索锚固力大于 300 kN,10 m长锚索的施工时间小于1 h;3)严重挤压下的锚索支护开挖数值计算表明,锚索支护具有良好的变形控制效果;4)木寨岭公路隧道中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索快速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提升施工进度.

    软岩隧道预应力锚索锚固性能参数设计工程应用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掘进纠偏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林福龙赵志成孙振亚刘盼...
    1679-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控制盾构导向偏差时既要保证盾构推进速度稳定又要控制导向偏差的问题,研发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掘进纠偏控制算法,实现盾构设备自动掘进纠偏.首先,基于掘进数据和经验建立纠偏模糊控制规则,实现盾构导向纠偏控制合力和总推进力增量的输出;然后,以纠偏合力和总推进力为求解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分区油缸目标控制压力进行求解;最后,采用PID控制器,实现油缸压力的闭环控制,保证盾构掘进纠偏稳定运行.通过在南昌地铁中铁 1182 号土压平衡盾构测试应用,单环纠偏目标和目标推进速度在每环开始前进行设定,研发的盾构掘进纠偏控制系统实现了连续环自动掘进纠偏控制,其中单环纠偏误差控制在±2 mm,连续环平均误差控制在±1 mm,推进速度平均波动在±5 mm/min.

    自动纠偏粒子群模糊控制纠偏合力盾构导向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