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隧道建设(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隧道建设(中英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张炜

月刊

2096-4498

ztsk2000@263.net

0379-62632470;62632173;63633403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陵园东路3号(状元红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Journal Tunnel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隧道建设》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刊出了31卷141期。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铁隧道集团主管、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主办的科技刊物《隧道建设》成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5/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41X),刊期为双月刊。《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实践论文。其办刊方针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为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技术进步服务。 《隧道建设》聘请了多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王梦恕一直是《隧道建设》编委会的主任委员。《隧道建设》主要刊载隧道及地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试验、研究和综合评述,涉及铁路、公路等领域中隧道与地下工程、及相关的结构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爆破、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动态等。 《隧道建设》发行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工程单位,其中包括中铁系统、中水电系统、中交系统、中冶系统、中建系统、地方各建设系统、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雷达机器人的隧道衬砌高效检测技术研究

    周建强韦征王可心谭福颖...
    1686-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测中设备布设困难、检测效率低下、结果不具代表性等问题,设计由四旋翼-四驱动结构搭载900 MHz无线雷达、运行速度为 18 km/h的隧道衬砌雷达检测机器人,设定力学指标满足机器人沿衬砌环向曲面行走的功能,并研制重力传感器用于路径校准.依据雷达机器人采集的结构损伤信息,开发雷达信号轻量化网络模型,对钢筋、厚度不足、不密实与空洞 4 类衬砌内部常见的异常信号进行自动分类,并输出空洞顶部与底部反射的信号时间窗,可用于空洞信号的精准定位与深度测算.在小笠尖隧道与鹿山隧道开展实际工程检测应用,并完成现场打孔验证.工程应用及验证结果表明:1)雷达机器人能快速稳定完成结构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人工检测相比,检测数据精度较高,检测 4 000 m2 衬砌由3 h缩短至0.5 h;2)雷达信号轻量化网络分类精确度指标F1 分数与mAP@0.5 分别为0.93 与97.51%,优于雷达图谱模型并且计算量较小;3)定位模块在不同位置处对空洞深度尺寸的预测准确率均大于 80%,输出位置、深度信息与现场打孔结果一致,证明了雷达机器人在病害自动化检测中的有效性.

    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雷达机器人自动采集智能检测

    基于数字孪生的铁路隧道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研究

    赵鹏马伟斌
    1697-1712,中插1-中插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针对铁路隧道工程运维过程中存在的管控效率低、健康状态评价解释性差、运维决策过程复杂等难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铁路隧道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构建以数字孪生为驱动核心的铁路隧道智能运维整体框架,梳理隧道运维数据流转与应用的层级,明确数字孪生在系统框架中的主体功能和核心价值,并针对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信息映射机制和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首先,通过总结归纳提出铁路隧道运维数据分类体系与信息的存储和表达方法,揭示隧道智能运维中动态感知数据与数字孪生数据的映射机制;然后,总结分析隧道智能运维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状态智能感知、数据智能分析、运维辅助决策;最后,在系统框架、融合机制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隧道智能运维的实现路径,并通过研发铁路隧道智能运维平台验证技术框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验证数字孪生技术在提高隧道运维管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方面的可行性.

    铁路隧道数字孪生智能运维数据融合

    成昆铁路隧道现代建造技术集成应用与思考

    鲜国邹永木李小兵王官...
    1713-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昆铁路复线(新成昆铁路)隧道建设过程面临软岩大变形、塌方、涌水、涌泥(砂)等工程地质问题.为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针对岩溶隧道涌水严重的问题,提出"探、截、绕、排"相结合的隧道涌水处理技术;针对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涌泥涌砂等问题,增设平导实现超前泄水、分水和释能减压,采用"堵排结合"的注浆工艺,由贫水区向丰水区逐步注浆以提高隧道稳定性;针对隧道软弱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长短锚杆加固围岩优化隧道结构,提高隧道变形能力.结果表明:1)增设平导可解决富水软弱围岩涌泥涌砂难题;2)长短锚杆结合对软弱围岩能起到抑制变形作用;3)验证了平导在岩溶富水隧道具有较大的功能和作用.

    成昆铁路隧道隧道建造技术涌水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