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实践逻辑

    刘旭东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探索中具有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有丰富的内容,以人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教育实践变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方向,教育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动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提供了时代条件和实践逻辑,丰富了教育学的构建路径和方式.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教育学的价值取向;坚持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以密切教育与社会关系为教育学的内容;坚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以提升教育学的学术品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推动教育学的时代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教育实践变革

    作为文化记忆的童年:建构过程与教育学意义

    宗锦莲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年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能够使集体性意识与特殊性意识统统得以彰显.童年记忆的社会属性远超时间属性,是在集体漫溯下的共同构型,亦深远地影响着成人的当下建构,为经由反思的再造提供可能性.作为教育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赋予童年尊严、凝结集体认同与同构生活世界等方面,童年记忆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童年文化记忆建构过程教育学意义

    论儿童游戏的本质及其教育意义

    张紫屏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和游戏正在通过控制儿童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来改变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尽管如此,数字化儿童游戏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精神废物",它们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游戏是儿童人性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是儿童的有规则活动,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因此,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精神、独特的教育方式与多元化课程形态.这些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重构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基于高阶思维实现游戏课程化,要让游戏成为儿童的深度学习方式和儿童的思想实验,以此实现快乐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真正融合.

    儿童游戏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数字游戏

    重塑生命正义:智慧教学的主体性价值悖论及其消解

    许三珍夏海鹰吴南中赵志伟...
    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生命正义技术悖论人工智能

    "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及其现实指向

    马晓华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课堂教学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克服理性至上的教学,重视感觉的学习论意义,引导学生的感知学习.作为哲学范畴的"感觉"与思维对立统一,中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感官感觉对人的认知发展、经验生成的意义,形成了对感觉和感觉经验的系统理解.从感觉的本质来看,感觉指向身体,感觉是身体机能的生动体现.对感觉的承认体现了对现实世界客观性的正确把握.从教育学的立场审视感觉,感觉教育、直观教学等思想揭示了感觉对个体认知发展和学习活动展开的重要价值,感觉是认知生成和学习发生的前提.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刺激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为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奠定基础,感觉、知觉、表象与思维之间存在着逻辑转化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理性至上的弊端,以感知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进阶,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丰富其学习中的可感体验,以实现学生感性与理性的逻辑转化.

    感觉范畴认知发展感性与理性学习论

    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内在依据、具体方式与实现路径

    赵珍珍龙宝新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能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高质量发展赋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表明,人的卓越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其高阶的精神需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升,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高阶精神需求的满足.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契合、价值取向一致,与其职业实践路径同向.教育家精神通过对教师的信念引领、道德磨砺、学识涵养以及仁爱唤醒,为教师成长与发展走向最佳境界领航.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实现路径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思政课程建设,拓宽教师信念格局;以教育家精神标定教师道德准线,提升师德"公信度";以教育家精神升华教师教学诗意生命感,丰富教师育人智识;以教育家精神重构教师成长"微环境","爱"润教师成长.

    教育家精神教师成长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

    赋权抑或负权:规训视角下师生课堂权力运作的质性研究

    马雯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生权力关系的运作对学生课堂参与中的主体性状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福柯的权力观,借由课堂参与这一过程,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揭橥小学课堂中师生权力的运作机制与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小学课堂参与中的师生权力运作机制同时存在赋权与负权的效用,赋权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彰显,负权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抑制.为发挥规训的赋权功能,在学生可见的身体参与和不可控的心智参与过程中,教师借由视觉干预与技术化规训的手段,由身及心地引导学生合乎规范地参与课堂.基于此,在视觉干预与技术化规训的共同作用下,归纳出师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权力互动八种模式:规劝型;规限型;关心型;疏离型;服从型;应付型;表演型;放任型.

    师生互动规训课堂参与小学课堂主体性

    学校纪律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策略探析

    陈丹琴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生活离不开学校纪律.从学校纪律的意涵与价值追求来看,它旨在改善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并构筑和谐有序的学校生活.但在教育实践生活中,学校纪律常常脱离教育目标,忽视学生成长需要,致使纪律演变成一种控制手段和规训工具.为了化解学校纪律的现实困境,实现其应然价值,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改进.其一,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维护学生基本权益.其二,提升学生道德认知,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其三,基于学校生活特点,追求美善教育生活.

    学校纪律学校生活现实困境策略探析

    《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重点选题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