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衰减型课程范式转向生加型课程范式——课程多样化的一种探讨

    丁念金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中国的主流课程范式基本上是一种衰减型课程范式,进入新时代,应该致力于人类的升级,因而转向生加型课程范式.这种新的课程范式的观念基础主要包括:人性观念;自由发展观念;自化思想和自创生理论;正义观念.其主要价值包括:充分发挥各类有关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实现人类生命的增值;大力促进人类生态的优化.向生加型课程范式转变的关键方略包括:形成前瞻性的课程理念;形成立体化的课程系统运行机制;构建生加型的课程框架;构建生加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相关的指导、支持和保障.

    课程范式衰减型人类升级生加型多样化观念基础价值方略

    数智时代的精神危机与教育应对

    王丹华李海峰孟宝兴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危机是近代哲学一直关注的问题.数智技术的持续革新及其对人的边界突破,使得人的精神界域面临三重危机,即人"超越"世界引发的虚无性危机、技术"超越"人引发的物役性危机、人"抛却"自我引发的主体性危机.根据精神生活的现实本质和数智时代的发展特点,数智时代精神危机的成因主要来源于折叠世界圈养的意义感缺失、算法社会豢养的个性化隐退、数智产品喂养的认知力受损.针对这些问题,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成分,需能引领新一代人类精神风向,具有足够的洞察精神危机的敏感性,以实践交往活动增进学生生活意义,用数智人文教育重塑学生价值观念,激发求知旨趣以培养学生主体责任.

    数智时代数智技术精神危机教育应对

    文化力缺失:学校德育的文化问题及其破解

    方蕾蕾
    23-3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德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力是学校德育与文化关系合逻辑且能发挥综合作用的表现.文化力是个体品德发展的精神内力,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张力,更是社会道德理想的实践动力.学校德育的文化力缺失存在个体精神内力的阙如、学校价值张力的不足、社会道德理想践行的乏力三重问题表征.其根由在于学校德育文化立场不定,阻碍个体精神品格稳定;文化功能不精,限制学校价值张力彰显;文化体系不全,影响社会道德理想实践.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德育须坚定文化立场,担起文化释德使命;精准文化功能,实现文化立德功效;补足文化体系,拓展文化生德资源,以破解学校德育的文化问题.

    文化力学校德育文化道德

    算法推荐引发道德认知偏差的症候、成因与规制

    王晓丽黄元丰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主体的技术具身与分化、认知对象的数字解蔽与遮蔽、认知环境的精准架构与固化、认知载体的价值中立与偏向是算法推荐技术赋予道德认知的双重语境,不仅为精准把握人的道德认知需求、驱动人的道德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能,还引发了道德认知的偏差问题.算法推荐技术引发的道德认知偏差,以话语陷阱、情感极化、信息茧房为表征,以认知图式异化、认知理性缺位、认知空间窄化为生成逻辑,其生成与算法剥夺造成智能依赖、技术僭越带来主体式微、资本外溢引发价值遮蔽密切相关.规制算法推荐引发的道德认知偏差,需要以算法素养提升破解算法宰制、以人的逻辑超越算法遮蔽、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算法方向,重塑人的主体性及其与算法技术、算法平台的互动关系.

    算法推荐算法治理道德认知认知偏差

    "无言之教"的审美阐释及实践策略

    李如密孙嘉蔓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言之教"来源于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以"自然"为核心的感悟式教学,强调教学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教.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言之教"具有审美开放性、审美导向性、审美建构性和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需要师生基于自身经验对审美对象顺其自然地意会、欣赏和创造."无言之教"意涵丰富,包括"有言"和"不言"的交互相生、互相融合.教师需要借助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使教学以"有"生"无";重视审美意会,通过审美欣赏,实现教学"无"中生"有";依托师生对话,重视言语与非言语的含蓄作用;整体把握课堂态势,实施"无言之教"的择宜艺术等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实施.

    "无言""无言之教"审美体验审美想象

    大单元教学的"入场阻隔"及其破解

    周瑞段兆兵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单元教学的"入场阻隔"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大单元教学未能真正成为教学实践活动而陷入困境的一种状态,表现为教师教学的"单元"认知阻隔、"概念"设计阻隔及"学科化"实施阻隔.原因在于:嵌套逻辑导致的"单元"认知局限,核心素养目标提取困难导致的"概念"设计惯性,以及形式化探究和刻板化教学引发的"学科化"模式固化.要破解大单元教学的"入场阻隔",需要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中"大"的含义,突破"单元"教学的认知局限;以"大概念"统领教学设计,突破"概念"教学知识点状分布的设计局限;以核心素养统率教学实施,突破刻板的"学科化"实施局限.

    大单元教学入场阻隔大概念

    教师课程转化:意涵、目标及其实现

    马季蔡其全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课程转化是指教师基于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官方正式课程文件精神与要求的领悟、表征和实际操作,将有价值的抽象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行为的过程.教师课程转化是课程实施层级中的核心环节,是落实课程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转化的理念提出和实践推进,对于提升课程运行效率,增进课程方案落实质量意义重大,有助于消减课程落差,减轻教师课程负荷,重塑教师课程文化.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必须依靠教师课程转化.实现教师课程转化,需要增强教师价值认同,培育课程转化意识;提升教师课程素养,生成教学实践智慧;营造专业发展环境,建构专业学习社群.

    教师课程转化课程责任课程落差专业学习社群

    择校治理的理论反思与路径选择

    莫丽娟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分配正义为原则的择校治理,虽然有效推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却依然未能挡住家长们悠悠"择校之心".教育资源的均衡不等于教育的均衡,择校治理需要转变思维.通过悬搁公平理念,回到"择校"事实本身,重新审视择校治理的正义原则问题.儿童正义的能力进路以公平促进儿童发展为目的,在公共关怀中克服信任危机,培育制度信任,推进择校的协同治理.

    择校教育公平儿童正义能力进路

    嵌入性理论视角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刘中晓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嵌入性理论视角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嵌入、信息技术嵌入四重内生逻辑发挥作用.当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行政嵌入过度,学校自主性受禁锢;文化嵌入偏离,以办学政绩为导向,呈现过度市场化取向;关系嵌入弱化,社会主体参与边缘化;信息技术嵌入错位,存在技术决定论的潜在风险和技术融合障碍,等等.因此,应从深化政校关系改革,加强学校自主性能力建设;增强学校文化自觉,复归学校价值理性和公共性发展;构建学校治理共同体,建设"家长—社区—社会组织"支持系统;廓清信息技术边界,完善对学校的技术供给等方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学校办学活力嵌入性理论学校治理

    《当代教育科学》来稿格式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