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留10m窄煤柱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及顺槽支护技术研究

    梁发宽时圣亚杨晓威
    50-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面临资源枯竭的矿井,采用减小区段煤柱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经济效益,但缩短区段煤柱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也给巷道维护带来了难度,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加强支护措施.针对该问题,参照苏村煤矿 10208 工作面实际条件,借助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留设10 m护巷煤柱条件下的巷道发生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变形情况,通过优化支护结构,提高支护强度,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回采巷道窄煤柱支护

    厚煤层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

    何志刚路辉李玺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厚煤层综采放顶回采工作面割煤、放煤期间涌出大量瓦斯,容易造成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中瓦斯超限,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降低红岭煤矿 1703 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涌出量,分析研究了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提出采煤工作面瓦斯流动"回采工作面下顺槽—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顺槽"矩形通道和"回采工作面下顺槽—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回采工作面上顺槽"矩形通道"双矩形"通道.基于瓦斯扩散—渗流理论及经验公式,确定了 1703 采煤工作面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范围并设计施工了4个高位定向长钻孔,平均日抽瓦斯纯量可达 1630 m3,工作面生产期间回风隅角最大瓦斯浓度为 0.26%,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厚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抽采

    煤层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分析

    姬静伟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润东煤业3#煤层预抽瓦斯无法准确确定抽采有效半径等问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抽采有效半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抽采有效半径的可控影响因素主要有抽采时间、抽采负压及抽采钻孔孔径,对比分析得出抽采时间、钻孔孔径与有效半径存在正相关关系,关系表达式为R=AtB,且抽采负压对有效半径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进一步确定了润东煤业 3#煤层设计瓦斯钻孔直径为108 mm时,预抽时间为30 d、60 d、90 d三个时间段预抽瓦斯的有效半径分别为1.4 m、2.2 m、3.0 m,为现场预抽瓦斯钻孔布置起到借鉴作用.

    瓦斯抽采抽采半径数值模拟理论计算

    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数值模拟

    句宏泉陈增杰王立杰
    66-70,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煤矸石山自燃问题,在温度场、气体浓度场和渗流速度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场耦合的模拟模型,以大恒煤业煤矸石山为例,对自燃过程中这三个物理场的动态发展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气体浓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山储热升温过程的初始阶段,总体升温速率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矸石山内部会逐渐形成高温区,高温区先集中在迎风面附近,然后向背风面扩散;迎风面的氧气始终保持较高的浓度,进入内部后逐渐衰减,总体浓度随堆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一氧化碳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氧浓度的分布规律相反;CO2 浓度的变化规律与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即迎风面附近浓度最高,然后呈现先集中后发散的分布趋势.

    煤矸石山自燃数值模拟

    采空区煤体自热效应及多元气体吸附研究

    于永宁郭佳策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空区煤炭自燃与瓦斯爆炸耦合复杂作用机理等问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煤体自燃过程中多种气体竞争吸附与解吸特性,分析了采空区含瓦斯条件下煤体自燃及气体逸出规律,获得了采空区多组分气体及温度区域性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空区煤炭自燃温度是影响瓦斯密度变化和瓦斯聚集的重要因素.采空区通风漏风量与煤自燃强度相关,与采空区甲烷聚集范围有关.在煤体自燃初期,采空区氧气和甲烷分布受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温度升高,煤体中瓦斯迅速解吸,吸附的氮气也产生相同的变化趋势.采空区瓦斯浓度越高,煤体氧化生成的CO量越多,混入甲烷后,在高温条件下逐渐生成CO和CO2.该研究为采空区煤与瓦斯灾害预警指标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自燃煤体自热效应气体逸出采空区

    三元煤矿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应用研究

    范家文梁小刚刘沂星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在三元煤矿的适应性、成孔孔径大小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工作面试验施工了两组不同孔径的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针对三元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多、不稳定地层较多的问题,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复合钻进工艺和碎软煤层定点注浆加固工艺,以保障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钻进至设计孔深.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复合钻进工艺和碎软地层定点注浆加固工艺能有效提高钻孔的成孔性以及成孔深度,且对两组不同孔径的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Ф203 mm孔径钻孔瓦斯抽采混合量和抽采纯量为Ф153 mm孔径钻孔的2.06倍及1.82倍,瓦斯抽采能力大大加强.

    定向钻孔瓦斯抽放

    新煤公司1307复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实践

    王龙李连坡
    81-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安煤矿 1307 复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复采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综合防灭火工作研究.采取高质量喷涂封闭注浆及采空区大面积饱和式充填为主体措施,采取上巷注浆、下巷注氮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防灭火立体网络;采取水泥加水玻璃的方式,快速封堵漏风通道,加固巷道顶板及两帮,对巷道掘进期间的顶板管控和防灭火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调、测、封、喷、注、填"等综合防灭火措施落实,控制采空区氧含量及温度变化,达到防止煤体自然发火目的.

    复采工作面煤自燃防灭火技术

    基于不同测风方式的巷道风速拟合对比研究

    周钰博姬中朋刘江江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井下风速传感器测得的巷道风速与人工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探究风速传感器与人工实测风速之间的关系,通过在30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南翼辅运巷两典型巷道现场实测两种不同方式下的风速,得出人工观测值比风速传感器测量值普遍偏高,30107运输巷道人工实测风速值平均比传感器测量值高约0.2 m/s,南翼辅运巷高约 0.3 m/s.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对比分析得出了两种测风方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实际工作中风速传感器数据的合理使用,精准掌握各巷道通风参数,减轻人工测风的繁杂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测风最小二乘法数据拟合巷道风速

    空气倍增器通风系统风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李云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空气倍增器在使用时的风流特性,方便空气倍增器在矿井下的使用,选择实验方法,利用风筒、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及风速仪等装置建立空气倍增器通风实验系统.通过该实验系统对空气倍增器风流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对不同进风口距离和不同出风口距离对空气倍增器风速及质量流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倍增器通风系统中,选择的进风口距离越小、出风口距离越大,空气倍增器在通风系统中的倍增效果越好,取得的相关结论能够为空气倍增器在矿井下上隅角瓦斯治理中的使用提供依据.

    上隅角瓦斯积聚空气倍增器进风口距离出风口距离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煤矿救援机器人路径规划

    钟本源张楠魏少雄
    96-100,10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救援机器人在井下巷道中进行搜救时,存在搜索效率低且易发生剐蹭的问题,选择煤矿救援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仿生算法的路径规划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开展井下路径规划研究,分析路径规划算法在井下应用面临的问题;简述路径规划算法的分类和使用场景,比对分析算法的优缺点;分别选择采用PSO粒子群算法、GWO灰狼算法和GA遗传算法作为煤矿救援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基本算法,并对算法原理进行简要分析.为验证三种算法路径规划的优劣,进行MATLAB仿真实验,构建三张不同障碍物地图来模仿机器人在复杂路径下的行驶路线.结果表明:PSO算法最短路径相较GWO算法和GA算法分别下降了7.05%和2.85%.粒子群算法在稳定性、路径规划精度方面更高,满足井下救援需求.

    煤矿救援机器人井下无人驾驶路径规划粒子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