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高洪歌

双月刊

1673-6397

iceapp@163.com

0531-82967032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子山西路40号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ower Plant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办以来,始终遵循“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准确地对内燃机及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进行报道,是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企业管理人员掌握行业动态、生产经营部门了解市场和发布产品信息、使用及维护服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问世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动机排气管漏气失效分析与改进

    王利平张玉娟李群力张文霞...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发动机在耐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排气管严重漏气问题,分析排气管材料、螺栓力矩、排气管与增压器和气缸盖结合法兰平面度,结合排气管、气缸盖、垫片的面压试验结果,确认排气管漏气原因,并对排气管结构进行针对性优化,对优化后的排气管进行面压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排气管垫片密封带不均匀、不连续,部分位置面压较小,排气管法兰面平面度不满足要求,法兰面加工后严重变形是排气管漏气的主要原因;结合仿真计算的排气管垫片密封性能,在排气管漏气位置增加加强筋、增大排气管法兰面厚度,解决了排气管漏气故障.

    排气管漏气失效分析平面度面压

    某轻卡驾驶室怠速抖动原因及改进

    汪会斌余磊樊士贡张永琪...
    73-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轻卡空压机工作引起的驾驶室怠速抖动问题,测试座椅、发动机和空压机的振动加速度,分析怠速工况下驾驶室抖动的激励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和空压机往复惯性力,通过仿真和试验结合设计改进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空压机振动是驾驶室抖动的激励源,空压机工作频率与动力总成多个刚体模态的固有频率接近,振动隔振效果差;降低空压机往复惯性质量、优化曲轴过量平衡率降低空压机本体振动,确定最佳过量平衡率为 0.25;将传动速比由 0.68 增大为 1.00,空压机工作频率由 8.5 Hz提高到 12.5 Hz;优化后,怠速工况下座椅的振动加速度幅值由 0.044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降低至 0.019g,达到客户主观评价要求.

    怠速抖动空压机刚体模态往复惯性力过量平衡法空压机速比

    重型商用车节能关键技术分析

    史祥东朱江苏尹东东王福龙...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量,采用MATLAB软件综合评估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内燃机余热回收非制冷剂朗肯循环等各项节能技术,结合整车转毂试验测试基准车型、演示样车的燃油消耗量及采用不同节能技术对应的燃油消耗量下降幅度,并对 2 种车型的燃油消耗量进行道路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基准车型,MATLAB软件仿真得到重载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综合评估效果最好,单车能源网络优化管理技术、卡车空气动力学减阻技术、卡车低滚轮胎技术的综合评估效果较好;整车转毂试验表明采用节能技术的演示样车在世界重型商用车瞬态循环工况、中国半挂牵引车列车行驶工况的节油率为 11.79%和 12.46%,低滚阻轮胎技术节油效果最好,燃油消耗量可减少 1.42 L/100 km;采用节能技术优化后,综合节油率为 12.17%.

    重型商用车关键节能技术整车经济性实车试验

    电动汽车电机再生制动模糊控制设计

    徐泽周长峰周壮董培阳...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分析制动力及制动力分配方式,选取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固定分配线β线进行制动效果仿真对比;根据汽车制动要求制定模糊规则,结合制动强度、车速和电池荷电状态确定电机制动力分配因数;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制动模型,对比I曲线、β线的再生制动效果,并以新欧洲行驶循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工况的制动部分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动强度为 0.5 时,I曲线与β线制动效果差距较小;在制动强度为0.8 时,I曲线与β线制动效果相同;车速为50 km/h,制动强度为0.5 时,采用模糊规则控制分配制动力,β线比I曲线电机制动能量高 8.78%;NEDC工况下I曲线与β线的制动总能量变化一致,β线电机制动能量比I曲线高 13.58%.采用β线制动力分配方式可以提高电机再生制动能量,有效实现能量回收.

    I曲线β线再生制动模糊控制

    基于典型工况和GMM算法的驾驶风格辨识

    郭智刚闫立冰张红倩申宗...
    94-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车辆控制策略中驾驶风格信息的利用率、燃油经济性及行车安全性,在大量车辆行驶数据的基础上,应用K-Means算法提取车辆行驶典型工况,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对驾驶风格进行识别,利用轮廓系数评价基于典型工况GMM算法和普通GMM算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采用K-Means算法,以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怠速占比 3 个参数可有效提取拥堵、市区、高速 3 种工况;设计的基于典型工况的GMM算法可以将驾驶风格区分为稳健型、普通型、激进型 3 类,不同驾驶风格的区分度较好,识别效果优于普通GMM算法.

    驾驶风格K-MeansGMM工况提取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理想过氧比跟踪控制策略分析

    安金一杨君尹承城王健...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在不同负载电流下处于最大净功率状态,基于PEMFC动态方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PEMFC数值仿真模型,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并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最大净功率下不同负载电流与理想过氧比的关系;采用阶跃信号、正弦信号 2 种形式的负载电流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PEMFC压缩机流量与过氧比关系密切,压缩机流量稳定,过氧比稳定;不同负载电流下,最大净功率不同,理想过氧比也不同,负载电流增大,理想过氧比减小;采用理想过氧比跟踪控制策略,可实现不同负载电流下的理想过氧比控制,使PEMFC处于最大净功率状态.

    PEMFC过氧比净功率

    某乘用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

    赵宇钟兵吴芷红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的碰撞安全性能,采用CATIA软件建立整车几何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搭建整车有限元模型,结合LS-DYNA软件模拟汽车正面碰撞,并采用HyperMesh软件分析模型可靠性及碰撞过程中整车变形、B柱加速度、各部件变形等.仿真结果表明:整车碰撞期间,增加质量与总质量的比为2.16%,沙漏能与总能量的比为1.02%,整车模型可靠性满足要求;左右两侧B柱最大加速度分别约为42.5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45.4g,满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两侧B柱最大加速度不得超过 72g的要求;该车前防撞梁最大变形为 178.1 mm,前吸能盒最大变形为 315.9 mm,前纵梁最大变形为 618.9 mm,该车前部吸能部件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前围板最大变形为 137.8 mm,满足碰撞试验前围板最大变形不超过 150 mm的限值要求,可以保护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

    有限元模型正面碰撞B柱加速度

    气-液燃料燃烧理论与低碳技术

    潘剑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