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敬和

季刊

1008-8091

xbskb@sdau.edu.cn

0538-8242242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的反映高校科研、教学成果,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两次批判及其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初创

    郭先红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强调世界是绝对精神运动变化的结果,辩证法是世界运动和认识世界运动的重要方法,他的辩证法具有进步性,但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批判吸收的过程中,提出自然界、社会历史的发展以物质为本原而不是以精神为本原,逐步建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持续批判.其中两次批判较重要:一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主要是对《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展开批判,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在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和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中,马克思完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初步构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自我意识实践概念商品唯物主义辩证法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基本问题——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

    毛俊超陈文殿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当代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富含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时代性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与实现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诞生于中国而不是全球化进程领先中国上百年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以怎样的独特品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滋养?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具体体现在哪?解答这三个基本问题,不仅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理论支撑,更能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超越

    齐鲁文化视野下宋代绘画色彩变革的文化承因

    柳涛张丽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发展和变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尤其受到理学影响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精神特征.对于宋代文人来说,儒家义理对于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的强调、对于自然的亲近和观察等方面,都能够微妙地在宋代绘画的变革中体现出来.溯其源头,儒家义理发端于齐鲁大地,是以齐鲁文化为基础并发展起来,因此,从齐鲁文化发展视野下探寻儒家义理对宋代文入画的影响及其承因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鲁文化儒家义理文入画水墨画色彩变革

    融合与互动:宋明时期心性变化与三教关系的演变发展

    潘叶青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教异同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朱熹因严守三教界限而主张"天下无二道",认为儒家与佛老的差异在于认心为性.王阳明则主张三教融通,认为三教差异在于见道有偏全.焦竑进一步发展王阳明的三教观,主张三教殊途同归,三教差异在于教.三教关系的变化实际是心性论的变化.朱子因此认为"圣人本天,释氏本心",王阳明则认为圣人既本天亦本心,焦竑认为三教心、性、理皆同,本心之学皆为圣学.朱熹、王阳明、焦竑对三教的不同认识也加深了儒释道在心性论上的互动与融合.

    心性论三教天下无二道道一本心焦竑

    美好生活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

    王鹏晓刘友田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好生活是人民依据当下生存状态所产生的主观积极评价.美好生活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丰裕富足的物质生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精神富裕的文化生活、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是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民主为保障、以先进文化为滋养、以民生改善为依托、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才能实现丰裕富足、风清气正、精神富裕、安定和谐、环境友好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路径

    ABSTRACTS

    185-186页

    信息动态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