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敬和

季刊

1008-8091

xbskb@sdau.edu.cn

0538-8242242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的反映高校科研、教学成果,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末蚕桑公社创办缘由述略

    李长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蚕桑公社是清末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在探索实业救国过程中,为了挽回蚕丝利权而自发组织的利益共同体.国家的制度供给,绅商的投资襄助,桑农蚕户的利益诉求和农桑生徒的知识支撑,是其产生的重要前提.它集产学研为一体,旨在改良桑蚕品种,改进缫丝技术,培育蚕桑人才,发展蚕丝贸易,曾经一度促进了近代中国蚕桑业的复苏与繁荣.探寻蚕桑公社创办的缘由,对于认识清末中国蚕桑丝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裨益.

    清末蚕桑公社实业教育

    《王祯农书》的"法制长生屋"

    丁建川王弘扬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制长生屋"出现在元代《王祯农书》后附《杂录》中,为"长生屋"一词在古籍中仅见,据字面可理解为"经久耐用的房屋"."法制"一词是理解"法制长生屋"的关键."法制"在《农书》众古本中作繁体"法製".《汉语大词典》收"法制"词条,未收"法製",但所列诸义项对于理解"法制长生屋"皆有未洽之处."製"与"制"古代词义与用法皆有不同,"法製"也不同于义为"法令制度"的"法制"."法製"的这一用法在古代还有不少用例."法制(製)××"可以理解为"按一定的规格和方法制作的××".

    《王祯农书》法制法製

    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与传播

    谭清华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戊戌变法前后,为了发展中国的近代农业,一些深受西学影响的晚清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主张.这些主张为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创造了思想条件.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不断引进西方近代农学知识与机械农具,并建立农事试验场.罗振玉创办的《农学报》以及《农学丛书》《普通百科全书》对近代农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农学知识,改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更新了人们的农业经营观念,促进了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引进传播

    韧性视角下统筹推进乡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李秀义邢晓燕刘云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央提出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如何在乡村基层解决这个问题,在实践上还是探索期,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社区韧性理论,论文提出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下并结合对44个村庄的调研,论文分析了对统筹乡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社区韧性短板,并指出要克服短板,要系统地推动农村社区组织制度韧性建设、经济韧性建设、社会韧性建设、资源环境韧性建设和居民个体韧性建设.

    社区韧性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农村电商发展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以山东曹县大集镇25个"淘宝村"为例

    宋岩徐佩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减贫增收实现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山东曹县大集镇25个"淘宝村"为样本案例,依据文献理论和实地调研访谈,研究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间的关系,提出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针对性路径.研究结论表明:电商培训、人才引进、电商比例、教育水平、龙头企业及销售渠道对农村电商发展都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但不存在必然发挥作用的前因条件;依据农村电商发展的四个核心维度(电商培训、人才引进、龙头企业和销售渠道),将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减贫增收路径分为人才主导型、市场主导政府辅助型、政企合作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四种;从因素的不同条件组态出发,为农村电商发展更有效地产生减贫增收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农村电商减贫增收效应组态效应fsQCA

    县域城镇化新动能:生态农业工业化

    马秀峰倪学志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城域镇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瓶颈,我国巳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正在实现转型升级,加之县域城镇所处的区位劣势,县域城镇很难再通过发展传统工业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产业城镇化.同时,也正是县城域镇处于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决定其需要主要以服务现代化农业来发展城镇化.由于石化农业已难以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生态农业工业化是降低生态农业技术供给成本、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最佳途径,而按照规模经济的足够市场需求量要求,县域城镇则是开展生态农业工业化的有效区域载体.工业化模式和生态农业在县域城镇的有机结合必将带动县域城镇的产城互动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城镇就业、推动农业高效绿色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城乡融合、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域城镇化生态农业推广机制规模经济工业化模式

    从村规民约看我国乡村组织振兴发展路径

    崔新群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起点,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源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组织振兴处于高屋建瓴的地位,而村规民约的作用在组织振兴中逐渐凸显.但村规民约建设仍存在认识不足,流于形式,与道德界限模糊,与法律对抗抵触,缺乏惩戒措施等问题.将村规民约等乡村内生秩序纳入法治化道路,对深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畅通基层治理体系,将村内规范与国家意志进行融合,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村规民约内生秩序

    基于SEM模型的农户循环农业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河西地区为例

    付滨冯玉富窦学诚余青...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农户作为循环农业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研究其对循环农业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后期制定推广循环农业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河西地区作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此,本文选择河西地区武威、张掖、酒泉3市12乡镇30个行政村调研,基于469份调查问卷取得的基础数据,构建SEM模型,分析农户循环农业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呈正相关;②农户家庭信息对其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有负面影响,特别是耕地面积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影响最小;③政府参与程度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有正向影响,且在上述因素中影响最大;④循环农业潜在的经济效应直接影响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最后,针对影响农民参与循环农业意愿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循环农业生态文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户参与意愿SEM模型

    有偏技术进步与我国玉米生产格局分化

    邢怀浩朱满德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技术进步因区域要素禀赋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迁路径.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方法构造技术偏向指数测度我国主要产区玉米技术变迁方向,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差异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深刻影响玉米生产格局的演变;要素价格变动推动了生产成本结构变化,进而导致要素使用量和投入结构的调整,进一步通过单产水平变动速率的差别塑造出玉米生产格局的动态调整与变迁.为增强科技对玉米生产的有效支撑作用,应完善现有农业科研体系;同时因地制宜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及推广铺就道路.

    玉米生产要素禀赋单要素生产率偏向性技术进步

    家庭社会资本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么?

    赵翰青华玉秀
    67-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家庭社会资本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采用Tobit和Probit估计方法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而且替换衡量指标、改变研究方法和调整研究样本以后结果依然稳定.因此,加强基层治理、保护农村低社会资本家庭以及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是避免土地流转中不公平现象的重要方面.

    土地流转高社会资本家庭低社会资本家庭精英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