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温孚江

季刊

1000-2324

nongdaxuebao@163.com

0538-8242751

271018

山东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尺度注意力残差网络的桃树害虫图像识别

    类成敏牟少敏孙文杰崔恩泉...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场景下拍摄的桃树害虫图像,不同种类的害虫个体之间存在尺寸大小差异以及害虫颜色与背景颜色相近的问题,影响害虫图像识别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注意力残差网络的桃树害虫图像识别模型.首先,将残差网络的第一层普通卷积替换为多尺度卷积,缓解了大卷积核对于小尺寸目标特征的不敏感性,增强多尺度害虫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残差结构中加入注意力机制选择性内核卷积单元,它通过自适应调整感受野重点提取害虫信息,产生有效感受,抑制背景干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3.27%,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残差网络桃树害虫图像识别

    基于改进空间残差收缩网络模型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

    刘晓锋高丽梅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的精度,本文将3D-CNN和2D-CNN与空间残差网络相结合,软阈值化作为非线性层嵌入空间残差网络以消除病虫害图像不重要的图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残差收缩网络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模型.与3D-CNN和ResNet相比,基于空间残差收缩网络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鲁棒性,总体分类精度为99.41%,增强了图像特征与病虫害类别的关系,可以识别多种农作物病虫害图像.

    空间残差收缩网络农作物病虫害图像识别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识别

    杨庆贺丛晓燕秦丽红郭秀梅...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化植物养护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校园环境,愉悦师生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导致虫害和疾病经常爆发.病虫害对校园绿化防护具有极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校园绿化环境.本文针对校园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归一化处理,然后提取灰度图像的PCANet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该方法在扩充的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识别效果理想.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深度学习

    不同类型森林植被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分析

    张栋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群落分布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琅琊山不同林木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择林木不仅包括天然次生林和针叶林,还包括阔叶林及人工林,为了进一步降低实验误差,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进行为期五年的持续性实验,通过实验对比得知:(1)无论是次生林和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及人工林,虽然其群落分布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其整体的群落变化态势较为一致,无论是丰度、匀度指数方面,还是Wiener多样性指数方面,最高的属于次生林,而最低的则是针叶林;在Wiener多样性方面,不同林木类型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且通过了 0.05显著检验.在Simpson指数方面,最高的则是针叶林,其次是人工林,而次生林最低,这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恰好相反;(2)在Cody指数方面,最高的是次生林,其次是阔叶林,而针叶林最低,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突出,且未通过显著检验,但与后两者的差异较为突出,且通过了 0.05显著检验.对于Sorenson指数来讲,最高的是针叶林,其次是人工林,而次生林最低,不同林木类型之间的差异并不突出,未通过显著检验;(3)在土壤方面,无论是有机碳、磷等养分,还是微生物量,随着深度增加,其下降态势尤为突出,且这种减小幅度较为突出的是在20 cm内的表层土壤,而在80~100 cm的土层则幅度微小,对于同一土层而言,次生林含量最高,其次是阔叶林,而针叶林最低;(4)通过交互因子分析得知,林木多样性分布不仅受土壤深度制约,还受到林型差异的影响,且达到了 0.05显著水平,尤其是林型和深度的交互作用更为突出;(5)通过开展冗余分析得知,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制约着林木群落分布多样性,成为关键性的作用因子.

    森林植被多样性土壤养分

    若尔盖湿地水质演化及其对植被多样性特征的指示作用

    孟妍君秦鹏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4年(2016-2019年)结合野外调研以及室内化验联合的形式分析了若尔盖湿地的植被多样性与水质变化特点,引入了 RDA分析策略,探究了植被多样性以及水质彼此的联系.最终得出结论:若尔盖湿地计存在十一类沉水植株,分别为七科九属,优势植株包含苦草、黑藻等等.这之中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以及Mclntosh均匀度参量由于时间的迁移而表现为上升态势,其中2018和2019年显著高于2016和2017年(P<0.05);Simpson优势度参量则呈现出反向的变化态势,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若尔盖湿地水质TN、NH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5以及CODcr的含量大致变化趋同,基于时间的推移都表现为下降态势,2018和2019年显著高于2016和2017年(P<0.05),这之中TP含量于各个时间点的不同并不突出,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沉水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参量、BOD5含量、CODcr含量等均表现为明显的或是极为显著的正相关性.深入性的RDA图形反馈,BOD5以及CODcr的含量为该湿地生态多样的关键关联要素,综合分析表明:若尔盖湿地水质状况逐年逐渐趋于好转,而沉水植物多样性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若尔盖湿地植被水质多样性

    水利开发对盐湖水质及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马涛
    285-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实验误差,本研究从2013年开始进行为期六年的持续性实验,实验对象为山西盐湖浮游植物,同时对水质状况进行持续取样,重点探究水利开发利用状况下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尤其是种类及数量等方面,以及其对水质的作用机理.通过实验分析发现:(1)通过将盐湖水利开发区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对于浮游植物而言,无论是均匀度指数JP还是丰度指数S,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整体的变化态势较为接近,其指数高值出现在夏、秋季节,而其他季节较低,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先升后降发展态势;对于密度指数D及Wiener多样性指数H而言,其低值出现在秋季,且不同指数均高于对照组.(2)对于水利开发区以及对照区而言,无论是pH、TN,还是TP、NH4+-N,其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而言,随着时间的季节推移,其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尤为突出,其高峰值出现在秋季,而冬季较低;对于BOD5和CODcr浓度来说亦是如此.对于水温而言,其最高温出现在夏季,秋冬季节最低,呈现明显的V形变化态势;此外,不同的指数而言,开发区高于对照组.(3)通过对开发区及对照组的实验分析得知,无论是Cr、Hg、Co、Ni,还是Cu、Pb浓度,其差异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其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先升后降态势尤为突出,高峰值出现在秋季,而冬季较低,且开发区高于对照组.(4)为了探究不同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机理,本研究开展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于Cr、Cu、Cd浓度而言,其与多样性、丰度及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匀尤为突出的相关性,其达到了显著水平;对于水温、NH4+-N和TN浓度来说亦是如此.此外,对于开发区而言,其相关系数明显较高,综合来看,从水质的角度来讲,水温、NH4+-N、TN浓度对于浮游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从重金属的角度来看,Cr、Cu、Cd浓度也对浮游植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浮游植物,成为其多样性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水利开发盐湖重金属污染

    基于GIS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未利用地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测度

    王晓莹刘新平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干旱半干旱地区未利用地时空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和田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栅格数据,运用GIS技术,通过计算和田地区4个研究时段未利用地的变化率、变化率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来测度未利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结果表明:(1)荒草地、沙地与戈壁两种地类的转化,是和田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和田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农牧业快速发展、生态用地过度转型为耕地和牧草地使和田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近30年间,和田地区生态风险程度不断上升,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弱,和田地区生态状况仍有恶化的趋势.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生态风险

    山东省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治理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

    李申毕梅祯王建丽孙胜卓...
    30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向,针对山东省典型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及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现状,介绍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盐两种治理模式,结合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数据,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以不同治理模式下东营市河口区10个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指标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深度的四组治理模式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盐碱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耕地后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最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盐碱地开发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盐碱地空间分布治理模式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刘永马飞董小花张坤强...
    310-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德州市1984-2013年降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秩次集对分析的年降雨量预测模型,进而对德州市某一年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概念清楚、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对数据作预处理,克服了分类标准确定主观性的缺点.所预测数值的相对误差均在可控范围以内,说明该方法对降雨量的预测是可行而有效的,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德州市未来年份的雨洪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集对分析雨洪预测

    基于有限元的蔬菜大棚通风模拟研究

    王金翔谢娅娅
    314-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通风方式下大棚内的空气流场分布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出风口与进风口相对时,靠近进风口附近可种植的蔬菜高度高于出风口附近.出风口与进风口不相对时,靠近出风口一定范围内的空气速度较为平稳,有利于蔬菜种植.顶部通风有助于改变大棚顶部的空气循环模式.在远离进风口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可促进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蔬菜大棚通风口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有限元模型蔬菜大棚通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