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温孚江

季刊

1000-2324

nongdaxuebao@163.com

0538-8242751

271018

山东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ZmLEA34基因的分子特性、克隆和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分析

    张前进曹丽茹马晨晨庞芸芸...
    665-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是一类富集在种子胚发育后期的脱水保护蛋白,在抵御干旱、高盐等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克隆了一个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ZmLEA34,该基因含有87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 291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蛋白进化树分析,发现ZmLEA34蛋白与高粱的同源关系最近,且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多个响应逆境胁迫、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信号等结合位点;qRT-PCR实验结果表明,ZmLEA34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在胚、根、叶中表达量较高,ZmLEA34基因在根和叶中受干旱胁迫的诱导显著上调表达,且抗旱玉米自交系郑36中的表达量始终高于B73,推测该基因其表达量与材料的耐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ZmLEA34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玉米组成型表达抗旱性

    玉米RIL群体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通径分析

    王平喜王苗苗刘佳惠张晶晶...
    67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郑58和PH6WC构建的194个玉米RIL家系为研究材料,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上高、雄穗长、穗上节间数、穗上平均节间长6个株型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以期为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RIL群体的6个株型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多数大于10%,该群体6个株型性状具有较高的改良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穗上高对株高的影响最大,其关联度为0.8361;5个株型性状间穗上高与穗上平均节间长关联度最大,为0.809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株高与穗上高相关性最大,为0.885.通径分析表明,穗上高对株高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596,穗上平均节间长通过穗上高对株高的间接作用最大,其间接通径系数为0.479.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相关数据可为玉米株型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玉米株型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

    水磷耦合对春玉米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董浩曹国军耿玉辉梁欣冉...
    679-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明不同灌水量和施磷量条件下水磷耦合对春玉米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水肥调控及稳产高产提供理论支撑.于2020-2021连续两年在吉林省乾安县设置大田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W1(50 mm,重度干旱)、W2(150 mm,轻度干旱)和W3(250 mm正常灌水);3个施磷量水平,分别为P0(不施磷)、P1(P2O5 80kg·hm-2)和P2(P2O5120kg·hm-2),两两交互,共有 W1P0、W1P1、W1P2、W2P0、W2P1、W2P2、W3P0、W3P1和W3P2九个处理.测定春玉米叶片全生育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春玉米的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春玉米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抽雄期活性达到最高.三种酶活性均在150 mm灌水量条件下达到最高,W2处理的SOD、POD和CAT活性比W1处理分别增加8.5%、13.1%和10.1%,比W3处理分别增加3.6%、5.6%、4.3%.酶活性在施磷量为80 kg,hm-2时达到最高,P1处理的SOD、POD和CAT活性比P0处理分别增加14.3%、19.6%和16.9%,比P2处理分别增加1.8%、2.2%和1.9%.说明灌水量为150 mm和施磷量为80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SOD、POD和CAT活性的提高,在灌水量250 mm和施磷量为80 kg·hm-2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过量或不足则会影响春玉米抗逆能力.

    水磷耦合春玉米抗氧化酶

    基于GF-6 WFV影像提取玉米水稻种植信息

    郭玉超李荣平任鸿瑞
    685-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利用遥感技术高效获取其种植分布信息具有重要作用.GF-6WFV遥感数据光谱波段较为丰富,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为作物遥感分类提供多种类型特征.然而多特征参与分类容易产生数据冗余、降低处理效率.如何优选GF-6 WFV数据丰富的特征信息对于提高分类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GF-6 WFV影像提取光谱特征、无红边指数、红边指数及纹理特征共26个特征变量,基于所有特征进行优选并采用不同分类方法及不同特征组合识别黑山县及北镇市玉米、水稻分布信息.结果表明:采用平均不纯度减少与相关系数双重指标共优选出14个特征,其中红边信息占比最大.基于优选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法识别玉米、水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为94.01%、Kappa系数为0.90,相比优选前分别提高1.14%、0.02.多源特征相对于单一特征能够改善作物分类效果,提高分类精度.该研究能够剔除非农田像元影响以高效高精度地提取玉米、水稻,具有可行性、有效性,能够为国产高分数据在作物遥感识别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高分六号农作物影像提取

    多点鉴定试验中耐密型玉米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蔺青
    69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攀升,玉米种植密度的提升成为当前玉米增产的关键,因此,亟需培育筛选适应性强的耐密型新玉米品种.本试验以20个黄淮海地区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在山东省内16个地点进行区试试验.测定各地区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利用线性回归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筛选耐密型、稳定性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2020年山东玉米区域试验中,菏玉1906丰产性较好,兰玉15丰产性较差.AMMI模型分析可知,环境和环境与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分别为58.78%和30.75%;华太708和菏玉1906稳定性较好,滨研37稳定性最差;在各个试点之中登海种业试点鉴别力好,菏泽试点鉴别力最弱.综合考虑丰产、稳产及区域适应性的分析结果,菏玉1906是适宜山东省区域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研究结果解析了参试品种和区域试点特性,以期为山东省玉米品种选育和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品种试验稳定性适应性

    延播和混播技术对燕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武汉军宋词王芳萍邓艳芳...
    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播期延后和禾豆混播技术都可以提升燕麦(Avena sativa)品质,本研究在青海省贵南县饲草基地开展试验,比较两种播种技术对燕麦生长和养分指标的影响,为青海南部农牧交错区牧草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牧草品种为"加燕2号"燕麦和"兰箭3号"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传统播种和禾豆混播燕麦于6月上旬播种,播期延后燕麦于6月中旬播种,在燕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不同播种处理下的燕麦生长和养分指标.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的燕麦最佳收获期为10月下旬,禾豆混播燕麦为9月下旬.在10月下旬收获期,禾豆混播燕麦地上部分干重最大,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综合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更优;和传统播种相比,延期播种可以显著提高燕麦干重和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因此,延期播种能缩小传统播种和禾豆混播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成分指标的差异.

    燕麦延期播种禾豆混播

    管渠灌溉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影响

    魏汇庆邵亚茹宫俪芹陈立山...
    705-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管渠灌溉节水效果显著,但在氮肥利用上还未明晰合理指标.为探究管渠灌溉冬小麦适宜的施氮量,本试验设置6个处理,管渠灌溉条件下不施氮处理(G-N0),施氮150kg/hm2(G-N1),施氮240 kg/hm2(G-N2),施氮 300kg/hm2(G-N3),施氮 360 kg/hm2(G-N4),畦灌条件下施氮 300 kg/hm2(Q-N3),其中G-N0为空白对照,G-N3为传统施氮对照,分析管渠灌溉不同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管渠灌溉与传统畦灌相同施氮量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G-N2和G-N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相较于G-N0处理分别增加了 22.87%和21.07%,籽粒产量相较于G-N0处理分别增加了69.92%和68.08%,两个处理都能实现高产;在G-N2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最高,而过量施氮G-N4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管渠灌溉G-N3处理与传统畦灌Q-N3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增加,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了8.54%,籽粒产量增加了 14.41%,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 14.44,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45.07%和17.84%.因此,管渠灌溉下冬小麦较优施氮量为240kg/hm2.

    管渠灌溉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

    铬胁迫下异甜菊醇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燕葛健文牟伊文帅...
    71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异甜菊醇浸种对小麦幼苗在铬胁迫条件下早期生长的影响,以杨麦2号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滤纸培养法,首先确定K2CrO4溶液模拟铬胁迫的最佳浓度,再用10-10~10-7mol/L异甜菊醇对小麦种子进行浸泡预处理,并设置对照组CK(无胁迫、无预处理),模型组(有铬胁迫、无预处理).培养7 d后,统计小麦表观生长参数(鲜苗长、鲜根长、鲜苗重、鲜根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结果表明,K2CrO4敏感浓度为100mg/L,单纯铬胁迫下,与CK组相比,模型组小麦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降低,有害物质MDA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异甜菊醇浸种对铬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以10-8mol/L和l0-9mol/L异甜菊醇浓度效果最好.幼苗鲜苗重提高16.13%、12.0%;鲜根长提高107.3%、144.0%;鲜根重提高71.4%、95.2%;根系活力提高45.8%、38.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40.0%、150.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50.0%、75.0%;叶绿素含量提高31.8%、32.7%;MDA 含量降低 23.4%、23.5%;SOD 活性提高 85.6%、77.8%;POD 活性提高 36.7%、40.6%;CAT 活性38.6%、59.1%.说明适宜浓度异甜菊醇(10-9mol/L~10-8mol/L)浸种可有效缓解铬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铬胁迫小麦浸种幼苗

    人参地微杆菌S4的发薛条件优化及其盐碱胁迫下对水稻幼苗的促生作用

    齐玉玺张琇杨国平朱娟娟...
    719-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界存在着可促进作物耐盐碱的菌株,为获得可提高水稻适应于盐碱地种植的生物菌剂,本研究以人参地微杆菌S4(Microbacterium ginsengiterrae S4)为对象,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设计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分及pH、温度、转速、接种量对S4发酵的影响;将发酵优化后条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小试试验;测定水培14 d后不同处理下水稻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培养基为蔗糖0.7%、酵母浸出粉1.2%、MgSO4 0.2%,最适起始pH值为8,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佳接种量为5%,最佳转速为220 r/min.小试发酵优化后比优化前菌体生长量提高了 7.09倍.S4菌液浸种后对盐碱胁迫下的水稻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株高、鲜重及SOD、CAT、POD、Pro显著提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S4菌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

    人参地微杆菌发酵优化水稻促生作用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聚类决策树方法的白水县农作物识别

    刘状李纲石晨烈魏永强...
    728-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entinel-2、Landsat8OLI、SRTM等多源遥感数据,根据白水县物候特征经验构建不同典型NDⅥ时间序列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影像分割和决策树支持方法首次对陕西省白水县的多种农作物进行提取分类.结果表明:1)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典型地物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1.22%,Kappa系数为0.8949,相比基于单一时相的光谱特征的分类有着较大优势.2)白水县的三种主要农作物苹果、玉米和小麦的物候特征显著,分步提取的地物类别极少发生类间像素重叠,且表现的物候规律与白水县农作物的实际物候规律高度吻合,侧面证明了分类结果的适用性.3)白水县苹果种植分布西多东少,中北部多南部少;玉米主要分布于白水县西部和北部较高海拔地区;小麦主要分布于白水县南部;白水县的苹果种植仍有推广空间.这些结果发展了聚类分析结合决策树分类在农作物遥感方面的用法以及为白水县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遥感聚类分析农作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