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大学

温孚江

季刊

1000-2324

nongdaxuebao@163.com

0538-8242751

271018

山东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农学、园艺、植保、动物科技、林学、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属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国内外30多家文摘类期刊及数据库收录,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机飞防喷施高效药剂防治松褐天牛

    李长强张倩谢春春赫传杰...
    878-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在胶东地区沿海防护林的蔓延危害,探究出防治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高效药剂及其最适用药量,本实验借助无人机飞防技术,测定了5种不同化学药剂对其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瑞达绿色防控药剂组合、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48%噻虫啉悬浮剂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超过95%;与对照区的松褐天牛诱捕数相比,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48%噻虫啉悬浮剂施药处理区内平均诱捕得到的松褐天牛最少,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1%和71.26%,说明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48%噻虫啉悬浮剂对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林间防效相当;48%噻虫啉悬浮剂施药剂量300 g/hm2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优于150 g/hm2和450 g/hm2,每公顷喷液量在7.5 L的林间感病株率为0.06%,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79.31%,林间防治效果显著.综合林间防效和施药费用,48%噻虫啉悬浮剂最适用药量为300 g/hm2,每公顷喷液量在7.5 L.因此,无人机喷施48%噻虫啉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均可以显著降低松褐天牛虫口数量,降低松树感病率,有效减轻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扩散,具备大面积林间施用防治松褐天牛的潜能.

    无人机飞防松褐天牛森林害虫防治

    泰安市忍冬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特征

    李少华魏长磊王云鹏庞允舜...
    883-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中药材忍冬(Lonicera japonica)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物种组成、种群动态和群落特征,于2017-2018年采用平行线抽样方法对泰安地区忍冬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忍冬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共71种,隶属于2纲11目45科,其中害虫39种,包括蚜虫类[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d)和棉蚜(Aphis gossypii)]、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和金银花叶蜂(Arge similes)等;天敌32种,包括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捕食性蝽类和食蚜蝇类等.通过分析忍冬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发现天敌与主要害虫之间存在一定时滞效应,但总体表现出天敌对害虫有较好的跟随现象.对忍冬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看出,两年(5月中旬后)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表明忍冬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稳定性高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好.

    忍冬害虫天敌群落特征

    中国懒甲螨总科区系分析

    胡展育郭建军周建松谢丽霞...
    893-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整理了中国懒甲螨总科已知4科10属46种地理分布,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总科在中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结果表明:懒甲螨总科属级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分布共有9个类型,多数的属都是含两个和多个区系型,在东洋区和古北区没有特定的属,46种懒甲螨总科的种类共有22个区系型,其中单区系型有4个,其中在东洋区中的华南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均具有特有种.现知物种具有上述区系特点的主要成因,懒甲螨总科明显南方的起源性和古老性,以及中国大陆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向东低西高的转变,青藏的隆升改变了气候类型,带来了生物的迁移以及区系发展的现代性.

    懒甲螨总科区系分析

    牛卵巢膜细胞和大黄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范若楠孟金柱杨晓马晓婉...
    900-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牛卵巢膜细胞(TCs)和大黄体细胞(LLCs)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揭示其中潜在的生理关系,从NCBI中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取GSE83524芯片数据,并利用R软件limma包中的DESeq2进行数据分析,以筛选出TCs和卵巢黄体中LLCs之间的差异性表达基因;使用DAVID软件对上述所获得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了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通过Cyto-Hubba插件中的MCC算法筛选出连通度最大的前10位的关键基因,结合数据库查找出卵泡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经DESeq2分析后,共获得差异性表达基因228个(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8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占比33.8%、55.7%和10.5%;KEGG信号通路分析共获得18条信号通路,其中,HTLV-I感染通路中基因富集最多(16个);PPI网络互作分析并筛选出了连通度最大的前10位的关键基因;进一步通过数据库查找发现PRLR、COL1A1、INHA、GREB1和CYP19A1分别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卵泡膜细胞黄体化以及牛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细胞基因表达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奇亚籽中咖啡酸及其抗氧化性测定

    侯笑林项立譞李明珠冯金晓...
    906-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咖啡酸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在化妆品和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未来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得到应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奇亚籽中咖啡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咖啡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咖啡酸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82%,提取时间为26 min、提取温度为62℃、料液比为1:20(g∙mL-1)时,奇亚籽中咖啡酸提取量为656.475 mg∙g-1.咖啡酸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咖啡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清除能力高于对照品VC,当质量浓度达到0.25 mg∙mL-1时,最高清除率分别为69.18%和75.3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奇亚籽咖啡酸抗氧化性

    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优选蒲公英根甾醇提取

    陈倩王建芳曹让杨培志...
    913-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超声波浸提蒲公英根甾醇的工艺条件.试验控制1.00 g样品用20 mL乙醇在超声波清洗机里进行浸提,设计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甾醇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三个因素水平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正交优化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下,能提出甾醇含量为46.01 mg/g,此时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60℃.响应面分析结果为乙醇浓度87.42%、提取时间10.83 min、提取温度59.97℃,这时每克蒲公英根提取甾醇的含量最高为67.26 mg.该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蒲公英根甾醇提取率高于正交试验所得.

    蒲公英甾醇化合物分离与提取

    不同波动光对黄瓜幼苗光合和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

    康红旗姜玮莉孙启颖周璇...
    918-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相同的日累积光量DLI(9.288 mol·m-2·d-1)和光周期(10 h·d-1)条件下设置稳态光照(光强为258µmol·m-2·s-1,CK)、移动光照(光强在8分钟的循环周期内由80→460→80µmol·m-2·s-1逐渐变化,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变化时间均为240 s,YD)和频闪光照(光强在8分钟的循环周期内由80→460→80µmol·m-2·s-1交替变化,低光强光照时间为130 s,高光强光照时间为220 s,PS)3个光照处理,研究了波动光对黄瓜幼苗光合和抗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波动光处理均显著降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净光合速率,但对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呼吸速率(Rp)以及CO2补偿点和饱和点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波动光均会明显增加黄瓜幼苗丙二醛和H2O2含量,并提高超氧阴离子清除速率以及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D)等抗氧化酶活性,频闪光照比移动光照处理下黄瓜幼苗抗逆性更高.综上所述,波动光虽然会降低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但会提高自身抗逆性,所以在黄瓜工厂化育苗中,应全面客观地理解波动光的影响.

    黄瓜光敏性抗性生理

    贵州8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计量分析

    徐梅李政权田仁奎张显强...
    925-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贵州毕节百里杜鹃为采集地,采集马缨杜鹃、迷人杜鹃等8种杜鹃属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形态及外壁纹饰,并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可为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识别提供基础的参考数据.8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具三孔沟,其中百合花杜鹃和毛杜鹃的形状呈扁球形,其他杜鹃属介于近球形与球形之间,表面附着粘丝情况不一.经SPSS软件量化,结果表明:(1)8种杜鹃属的极轴长、赤道轴长、四合体直径、周长、面积、萌发孔长、萌发孔宽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3.81~21.21)µm,(17.02~29.96)µm,(28.35~42.75)µm,(101.93~170.25)µm,(673.24~1648.76)µm2,(7.67~16.59)µm,(0.57~1.77)µm,P/E的范围为0.684~0.839;(2)对极轴长、赤道轴长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极轴长、四合体直径、面积是最能影响花粉形态的指标,萌发孔宽指标对花粉形态无显著影响;(3)主成分分析极轴长、四合体直径、面积组成的因子成分可替代以上8个指标,且贡献率排名为极轴长、四合体直径、面积,可以花粉极轴长、四合体直径、面积因子成分作为分类鉴别的依据之一;(4)聚类分析显示欧式距离10时可将8种植物分为3类,这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对应.综上,将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的定性方面与SPSS软件定量分析结合为分类鉴别提供了参考价值.

    杜鹃花属花粉形态计量分析

    平邑县公园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生物处理途径探讨

    李艳李增安张大鹏
    930-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平邑县公园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对公园产生的园林废弃物种类、数量、处理方式和技术选择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园林废弃物亟需适当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大气、城市容貌、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地下水产生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本文首先介绍了园林废弃物生物处理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目前几种生物处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利用环境昆虫进行园林废弃物处理的相关建议,可为县城区公园园林废弃物处理提供指导和依据,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园林废弃物生物处理

    绿色农业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微分对策研究

    孙健慧张楠
    935-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引入农产品绿色度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运用微分对策模型研究了由农业公司和农户组成的绿色农业供应链的协同创新问题.分析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不同状况下各方的均衡策略.结果表明,相较于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绿色创新努力程度、双方的收益水平,以及供应链的农产品绿色度;协同合作博弈下,双方的专业分工和绿色创新努力程度、供应链的农产品绿色度及整体收益均达到最高.研究结论为绿色农业供应链协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绿色农业供应链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