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气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气象学报
山东气象学会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海洋气象学报

山东气象学会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湖涛

季刊

2096-3599

sdqx@sdan.com.cn

0531-81603656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无影山路12号

海洋气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气象局主管、山东气象学会和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宣传山东气象形象、交流先进气象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创建和传播山东气象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的机载Ka波段云雷达探测特征分析

    孙国德蔡兆鑫张佃国王烁...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9年11月17日一次层状云系弱降水过程中获取的机载Ka波段云雷达(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KPR)和云粒子测量系统(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DMT)资料,将利用云粒子谱正演得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KPR探测值(Zm)进行对比,并对影响两者偏差的成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发现:(1)在层状云内部,Zc与Zm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之间的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1 dBZ和4.3 dBZ.(2)在KPR径向速度变化和速度谱宽较大的区域,或在云层比较薄的区域,Zc与Zm之间的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变大,但在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变化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3)云粒子数浓度(Nc)、云粒子有效直径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均对Zc与Zm之间的偏差有一定的影响,但偏差总体控制在±10 dBZ范围内.随着Nc的增大,两者之间的偏差变小,当Nc>200 cm-3时,偏差大于10 dBZ的时次极少.当有效直径在50~230μm、液态水含量在0.15~0.50 g·m-3范围内时,Zc<Zm;当有效直径大于230 µm、液态水含量大于0.50 g·m-3时,Zc>Zm.

    Ka波段云雷达(KPR)飞机观测云微物理结构

    山东无棣人工增雨效果的统计检验

    张海燕刘昭武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评估无棣增雨作业效果,使用1964-2023年滨州、无棣国家级基本气象站及区域气象观测站4-7月降水资料,采用序列分析、区域回归分析、区域对比分析3种统计检验方法对2014-2023年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7月序列分析、区域回归分析的旬平均绝对增雨量分别为7.24 mm、7.89 mm;4、5、7月序列分析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4、7月区域回归分析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区域对比分析的作业日平均绝对增雨量为3.75 mm、平均相对增雨率为21.93%;4、6、7月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5月通过α=0.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人工增雨统计检验序列分析区域回归分析区域对比分析

    基于GEE和Sentinel-1/2数据的夏玉米种植面积精细化识别方法

    韩东枫李峰秦泉胡先锋...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方式的选取,对农作物遥感监测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夏玉米遥感识别最佳时相、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时序和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融合时序3种方案在夏玉米种植区识别的差异,选取山东商河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Sentinel-1/2数据,构建分类数据集,结合地面调查制作分类样本,采用随机森林法进行3种方案下研究区夏玉米种植区域提取,并分析各方案精度.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能较高精度地实现夏玉米与其他作物的区分;相对于夏玉米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方案,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时序方案下夏玉米总体分类精度由83.01%提高到89.44%,Kappa系数由0.77提高到0.86;相对于夏玉米遥感识别最佳时相和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时序方案,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与SAR融合时序方案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达92.51%,Kappa系数达0.89.研究表明,夏玉米遥感识别光学与SAR融合时序方案可以在较高精度下有效识别夏玉米种植区,为发育期内的农情调查管理提供参考.

    谷歌地球引擎(GEE)Sentinel-1/2卫星夏玉米随机森林法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钱海龙安胜彭杰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贵州1961-2018年夏季0.5°×0.5°格点月降水资料和全球逐月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资料,分析贵州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前期海温的联系,并合成分析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对降水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夏季和夏季各月降水量均无显著趋势变化,降水量从东北部的中部向西南逐渐增加,并且贵州夏季降水异常主要有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和东西反向型3个模态.(2)贵州夏季降水异常与北赤道暖流区、加利福尼亚冷流区、北太平洋中纬度海域的海温异常联系密切.(3)北赤道暖流区和加利福尼亚冷流区的显著时段是前一年6-11月,其中7月影响最为显著,影响范围主要是贵州东部及南部;北太平洋中纬度海域是前一年6-7月,其中7月影响最为显著,影响范围主要是贵州东北部及东南部.(4)关键海区海温与贵州降水偏少年的联系不如偏多年密切.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海温(SST)

    张家口避暑气候舒适度分析

    李越胡雪赵海江孙晓霞...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88-2018年张家口市及各县(区)1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夏季(6-8月)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计算体感温度,分析气候舒适度分布,并统计北京、石家庄高温日数及体感温度变化特征,从而对比分析张家口地区避暑旅游优势.结果表明:(1)张家口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9.6~22.5 ℃,相对湿度范围为56%~72%,平均风速范围为1.8~2.5 m·s-1,气温、湿度、风较适宜,有利于避暑旅游活动的开展.(2)张家口地区夏季体感温度为19.0~23.0℃,随地形变化特征显著,坝上地区体感温度低于坝下地区.(3)除康保、沽源、张北外,张家口夏季大部分县(区)多数时间处于舒适范围内,7月是张家口夏季舒适日数最多的月份.(4)与石家庄、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高温日数少、平均体感温度适宜和舒适日数比例高的优势.

    张家口地区人体舒适度气候舒适度避暑旅游

    耦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综述

    王语浠曹青SHAO Quanxi
    15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耦合其他模型或优化算法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物理模型的耦合、多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耦合、分解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的耦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智能优化算法的耦合4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阐述提高预测精度的原因及各方法的优势.同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可为径流预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径流预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

    2024年春季海洋天气评述

    王海平张增海黄奕武董林...
    16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春季(3-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单极型,中心明显偏向东半球一侧,强度与常年同期平均强度相当,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常年明显偏弱,导致大风过程次数偏少.8级以上大风过程共出现4次,其中冷空气及其与入海气旋或台风结合的多系统影响大风过程为3次,入海温带气旋大风过程为1次,且此次过程伴随冷涡底部强对流系统发展引起的极端大风.比较明显的海雾过程出现10次,其中3月为7次,4月为2次,5月为1次,多数过程是由低压前部或高压后部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所致.中国近海浪高2.0 m以上的大浪过程有12次,最大浪高为3.0~4.0 m,未出现4.0 m以上的浪高.海面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东海至台湾海峡一带的海面温度梯度相对较高.全球共有11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北半球3个(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分别有2个和1个),南半球8个(西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各4个).

    极涡冷空气热带气旋海上大风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