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华瑞

双月刊

1004-9142

jcnu@263.net

010-68902451

100048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唐后期幽州军镇员属本地化现象考索

    李鸿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专就唐朝后期幽州节镇将士通过服役并世居该地而抟成本地人的现象进行讨论.该镇将士的本地化首先表现在节帅及其家族身上,但全文关注的重点是其属下的将士乃至士兵,这些案例似更能反映本地化的普遍性.本地化现象不止存在于幽州,但幽州连同河朔诸镇因割据自立与朝廷分化,它的行为就表现出"疏离"朝廷的倾向,这是值得注意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表明:中央一统化结构一旦被分解,分解的权力就会将它依托的社会作为资源,随其旨向而调整,试图加强自己.幽州军镇成员的本地化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由此看出,分权与集权的博弈,应当是本地化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

    唐后期幽州将士本地化现象本地化的实质

    日常生活视域下唐代李宝臣的宗教信仰及其精神世界

    冯金忠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思想构成了李宝臣思想及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他宠信方士,服食甘露乃至为之殒身的原因,并非仅凭"贮有异志"一词即可解之.耽于道教而服丹,似乎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除了道教之外,他还崇信佛教,建寺开窟,招延僧人,进行各种功德活动.其治下祆教盛行,甚至不排除他也为祆教徒的可能性.在李宝臣身上,儒释道以及祆教等杂糅,并行不悖,其精神世界呈现出多重面相.这对认识河北藩镇乃至整个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李宝臣唐代佛教道教祆教

    军府大变:魏博前期(763-821)权力结构史研究

    黄图川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博前期,田承嗣建立的田氏政权在内斗、继承人品质降低、牙兵等中下层士兵的崛起、朝廷出降公主等因素的影响下,权力结构核心经历了"田氏+将校""田悦+亲信""田绪+朝廷""田季安+朝廷+元氏集团"和"田季安+元氏集团"的变动,田氏魏博覆灭后,又从"田弘正家族+朝廷+牙兵"演变为"朝廷(李想、州刺史)+牙兵".魏博前期权力结构总体上呈现出魏博藩帅话语权逐渐减弱,牙兵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特点.此时期的重大事件,如田绪夺帅、嘉诚公主出降、田弘正得位和归顺、魏博的复叛等都应在魏博权力结构史中考索和理解.

    田氏魏博权力结构田弘正归顺牙兵

    卡特政府撤离驻韩美军地面部队政策再探讨

    闫晋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撤离全部驻韩美军地面部队,是卡特总统为践行其竞选承诺而预先决策和坚持实施的对韩国政策.在卡特总统的明确指示和对东北亚均势的评估下,美国决策层最终认可了卡特分阶段撤离驻韩美军决策的可行性.然而,在撤军计划实施过程中,无法获得国会批准与撤军配套的对韩军备转让援助以及最新情报评估显示朝鲜在朝韩军力平衡对比中占据实质性优势,直接导致卡特政府的撤军计划被中止.是否危及朝鲜半岛现状的稳定是美国政策决策层判定撤军与否的根本标准.在美国对朝鲜半岛基本利益面前,卡特的撤军许诺最终遭遇停滞.

    卡特政府撤军政策驻韩美军美韩关系

    中国文艺复兴:从文学运动到艺术运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为考察对象

    谢纳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界同仁为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趋于落潮的低迷境况,积极倡导、鼎力推进以艺术运动为主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企望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路径.在他们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过于注重文学运动,而忽略了"整个艺术运动";过于注重"科学-理性"启蒙,而忽略了"感性-艺术"的激发.因而,要真正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就需要以艺术运动为主导,激扬艺术的感性生命力量,重振精神,重申启蒙,重建文化,以达成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理想愿景目标.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语境中,重返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的思想现场,考察其文化立场与精神向度,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史料价值和文化思想史意义.

    新艺术运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民族复兴

    "中国文艺复兴"的话语源流与当代阐释

    朱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艺复兴"话语是晚清以来中外学人借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中华的一系列文化观念与文艺实践.当代学者对这一话语的持续阐释,寄托了重建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努力.其主要线索有三:第一,以唐宋转型至"五四"文艺复兴思想本土化实践为线索,考辨"中国文艺复兴"话语源流,梳理"近代"中国古学纳入现代新知的种种尝试;第二,作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五四"研究,以"再生"为口号主张文学革命,在西方人文主义、儒家人文主义、"五四"人文主义多种交锋中,提炼中国人文主义的独特内涵;第三,文艺复兴研究的左翼视角,以"民族复兴"为主线,以世界主义为理想,探寻借助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复兴"拓展至中国整体复兴的路径.

    "中国文艺复兴"话语源流当代阐释

    地方记忆:活态遗产地整体性认知研究

    向岚麟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运用于遗产地研究,提出了基于地方记忆的活态遗产地整体性认知框架,展示空间化记忆如何通过社会建构形成关于地方的经验和感觉,以解释遗产地作为人与环境的整体,如何在实践和结构化的辩证关系中生成,展现出主体的、生活的延续性.文章阐述了"感觉结构"在个体-社会关联、动态中的身心关联、开放性实践意识上的特征,并以主体角色定位为核心,从实践层面、经验意识层面、身体体认层面进一步搭建地方记忆生成框架.

    地方记忆活态遗产地延续性角色感觉结构

    数字人文视阈中三山五园水体景观的空间秩序研究

    王长松张莉金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人文视阈中,文章通过古旧地图数字化、制图综合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清代中后期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地区水体景观的空间秩序.结果表明:利用地形剖面和古旧地图分析,发现水体景观遵循顺应自然地形和利用水文特征的空间秩序.三山五园在地理空间中,海拔高度自西向东依次降低,园林基于地形高差进行了富有层次感的设计;以玉泉山和万泉河水系为核心的水体经过整理与调控后成为皇家园林的"经络"和"血脉",其他景观要素则零星或集聚分布在各核心园林或水体的周边.此外,权力关系对水体景观存在深刻影响.三山五园的水体景观秩序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融入自然的独特智慧.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多源数据和"地理凝视",探究三山五园地区水体景观及其文化特征,有助于三山五园的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深入理解人水关系和城水关系的内涵,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数字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化地理凝视三山五园水体景观

    失信惩戒:针对失信行为还是负面信用状况?

    顾敏康周灿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失信惩戒的针对对象,实践和理论探讨中存在针对"失信行为"还是"负面信用状况"的分歧,其实质是惩戒措施设置理念的分歧,故有必要予以明确.文章分析发现,若认为失信惩戒针对的是"失信行为",将与"一事不再罚"原则有所冲突,也难以解释"失信行为"与"惩戒措施"非单因对应之现象;且"失信"作"行为"认定也易导致"失信"与"违法、违约"概念混同,无助于制度构建.文章认为作为引起失信惩戒的制度原因,"失信"在词义上指代"负面信用状况",该种信用评价表征了主体的"高风险"和"不配得"之人身属性,有必要通过惩戒措施予以限制;且"负面信用状况"随主体的社会活动而跨领域流动,惩戒"负面信用状况"对"资格罚"的跨领域联合实施亦具有足够的解释力,有助于消解失信惩戒与违法、违约责任之间的体系冲突.

    失信惩戒失信行为负面信用状况

    论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之优化

    陈灿平刘鑫鹏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信用不仅是评价企业税收遵从程度的重要考察指标,亦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纳税信用可以使企业在诸多领域得到便利,同样,纳税信用评级过低会导致企业在各方面受到限制,这便是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在税收领域的应用.而作为纳税失信者的补救措施,即失信企业遭受惩戒后的有效激励,纳税信用修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税收法律与《企业破产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部分资金并不富裕的破产重整企业在修复纳税信用方面遭遇了困难,就滞纳金与罚款的清缴顺序问题,两法存在矛盾之处.为有效解决冲突,助力重整企业发展,作者认为首先应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相关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的法律位阶;其次是注重税收法律法规与《企业破产法》的衔接,重点调整滞纳金与罚款的清偿(缴纳)问题;最后是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积极寻求适格第三方的助力,优化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制度,为其他类型的企业信用修复提供借鉴范本.

    纳税信用修复破产重整税收债权第三方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