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

李福利

双月刊

1004-9398

sdsdxbbjb@263.net

010-68902451

100048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首都师范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共轭聚合物点和Eu3+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牛奶中的四环素

    尹欣越邓心怡相玉红叶能胜...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环素(TC)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和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治疗及预防相关细菌感染,因其难以代谢而残留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建立方便快捷的TC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和抗坏血酸(A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溶性良好且具有高稳定性蓝绿色荧光的非共轭聚合物点(NCPDs),其通过与Eu3+和柠檬酸三钠的简单混合构建了检测TC含量的比率荧光探针。TC既可以通过内滤效应淬灭NCPDs在490 nm处的蓝绿色荧光,也可以通过Eu3+的天线效应增敏Eu3+在618 nm处的红色荧光。二者荧光强度的比值与TC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快速的荧光响应,较宽的线性范围50。0 nmol/L~80。0 μmol/L和较低的检出限11。8nmol/L,并且该比率荧光传感器成功地测定了牛奶样品中的TC。

    非共轭聚合物点比率荧光传感器天线效应内滤效应四环素

    粗糙金属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法在固-液界面分析中的进展

    张煜松张钰宫昊曹加婷...
    10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利用入射光诱导物质分子的散射现象,通过测定拉曼光谱信号与电极电位或电流强度的变化关系,来表征电极表面(界面)的分子微观结构。该技术能够获取电化学界面上的分子振动信息以及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结构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因此在物质界面表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的原理出发,综合叙述了基于粗糙金属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在固-液界面分析的进展,包括分子吸附、析氧反应、析氢反应和氧还原反应;同时,探讨了界面结构、反应过程以及催化中间体与拉曼信号强度的关系,介绍了催化过程反应机理和催化物质的催化机理,最后,对下一阶段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法在固-液界面分析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固-液界面分子吸附析氧反应析氢反应氧还原反应

    大气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来源与健康风险评价综述

    骆亮陈凯涛杨一帆尹中一...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PAHs)主要源于有机材料的不完全燃烧,具有生物蓄积性和毒性(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是一类持久性有毒物质。本文综述了大气PAHs的分类、排放特征、时空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和健康风险评价,根据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存在形式、化学结构进行PAHs分类。指出了 PAHs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比较了分子诊断比率(DRs)和受体模型,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正矩阵分解(PMF)和多变量受体模型(Unmix)等多种PAHs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来源解析表明:DRs和PCA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其来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PMF和Unmix相结合来解析PAHs来源,能仅根据受体部位的测量浓度来分配源,提供了 PAHs源贡献的时间序列并且弥补了需要人为解读的局限性。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终身癌症风险增量(ILCR)模型将PAHs的来源分配用于评估健康风险,并在此过程中,确定了影响ILCR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大气PAHs污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多环芳烃(PAHs)来源解析分子诊断比率(DRs)受体模型癌症风险评估

    配位聚合物类新型玻璃研究进展

    陈飞万重庆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玻璃态物质是处于复杂的多体态相互作用的体系中介稳态物质,有关玻璃态物质的本质一直是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玻璃成为材料界的新秀,与传统玻璃相比,其具有灵活配位键、永久性孔隙结构及性能可调等优势。本文分别从配位聚合物玻璃的发展背景、制备方法、机制、性质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希望增强人们对玻璃态物质的结构、性能及玻璃化机制的认识。为发展具有特异功能的新型玻璃态多孔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而这种玻璃态物质在材料设计合成和加工塑型方面的发展势必对开拓配位聚合物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催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玻璃态介稳态配位聚合物

    钴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水氧化研究进展

    宋高航张太严巩书燕田洋...
    14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催化裂解水产氢的能量消耗主要源于析氧反应(OER)。开发高效、低成本的OER电催化剂加快电解水OER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钴基催化剂具有高活性、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子传导能力,能够有效促进OER反应的进行,逐渐成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总结目前关于钴基OER催化剂研究的前沿进展对于设计高效电解水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报道的钴氧化物、钴氢氧化物、钴硫化物、钴磷化物、钴氮化物和钴硒化物6类钴基OER催化剂用于电解水领域的最新合成策略及其在不同酸碱环境中的适用性。从有望替代商业化IrO2和RuO2催化剂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提高钴基OER催化剂外在活性和内在活性的不同方法,提出了钴基催化剂用于电解水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电解水析氧反应钴基催化剂电催化

    流感病毒RNA碱性聚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张晓晗李行舟郭长彬
    15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节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易在人际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是目前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迄今为止,流感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采用接种疫苗预防和开发抗病毒药物防治并重的应对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基质蛋白-2抑制剂(如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内切酶抑制剂(如巴洛沙韦酯)和聚合酶抑制剂(如法匹拉韦)等,均已产生广泛耐药性。研究开发机制新颖的、与现有药物没有交叉耐药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是解决季节流行性感冒治疗这一尚未完全解决的医学问题,以及应对流感大规模爆发的有效手段。流感病毒RNA碱性聚合酶-2(PB2),由于其在不同流感病毒间的高度保守性而不易产生耐药性,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目前PB2抑制剂的研究开发已成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围绕明星分子吡莫地韦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吸引了极大的关注,虽然吡莫地韦因疗效不理想最终止步于Ⅲ期临床试验,但是在其研究过程中所揭示出的PB2蛋白与小分子结合模式及构效关系,为进一步开发该类药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PB2抑制剂近10年相关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药物研究领域的前景提出展望。

    流感病毒RNA碱性聚合酶-2(PB2)吡莫地韦PB2抑制剂

    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无机敷料

    姜鹏宇焦振瑞赵彦涛黄潇楠...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伤敷料在烧伤治疗特别是难愈合性烧伤治疗中具有防止创面感染、抑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因此开发能够高效治疗烧伤的敷料迫在眉睫。烧伤与创面管理是治疗的核心,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敷料在烧伤创面愈合中发挥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在无机敷料中含有单一金属元素或基于纳米技术的敷料,以及异质结结构敷料的应用,为烧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烧伤创面敷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烧伤无机敷料金属离子纳米材料异质结ROS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