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周文升

月刊

1003-4145

sdrmpress@126.com

0531-82866365;82981706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山东社会科学/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既重视基本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理论研究;既重视各学科的系统研究,更注重与当前改革和建设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

    肖贵清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关键就在于经过关于"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几十年来不同发展阶段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建构了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制度.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维审视

    董树彬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主政治领域的新表达和新阐释.从理论审视上看,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和依法治国是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重点领域,对于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与显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审视上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来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进一步明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向度.从发展审视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不仅塑造和提升了中国民主的新形象,为世界民主发展了中国智慧,而且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推动民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至上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出场、发展定位与价值指向

    李云峰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社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化的本质.基于唯物史观关于人的主体性关怀、西方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和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创造实践,人的现代化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动力和目的,人的现代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的现代化的价值更加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全人类共同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标识了人的现代化的价值维度,指向人的现代化乃至人类社会现代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的现代化唯物史观主体性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方案——以"枫桥经验"为中心的考察

    李戈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基层治理独特的基层观和治理观.作为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枫桥经验"为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方案提供了绝佳样本.自提出以来,"枫桥经验"理论话语经历了不断变动,但作为其稳定内核的立足基层的实践站位、党群协同的行动架构、综合有效的方式手段和民主柔性的过程理念等内容彰显着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智慧.从"枫桥经验"出发,可以看到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独特实践方案对个体—公共、行政—自治、传统—现代等重大关系的平衡.由此,"枫桥经验"的不断发展日益展现着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优势.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

    邹佰峰李明圆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鲜明逻辑主线,这就是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实际,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解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这条逻辑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整的理论体系.这条逻辑主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在本质层面体现为以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走自己的文化建设道路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立场,在方法层面体现为以守正创新、"两个结合"和精神独立自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智慧,在目标层面体现为以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使命和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导向,在价值层面体现为以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价值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中国诉求.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这条逻辑主线,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奥秘.

    习近平文化思想逻辑主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

    什么是"中国美学(Chinese Meixue)"?

    刘康王一凡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感性学)在中国现代性话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横跨文学与哲学两大学科领域,独具中国特色.与中国不同,"aesthetics"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在欧美早已式微,但其所涉及的情感、感性与意识形态等议题始终是欧美思想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西方左翼思潮的核心议题,它们虽无美学之名,却有美学之实.当下,中国美学与那些较少或不再使用"aesthetics"话语概念的"后学"理论之间交流甚少.有鉴于此,"中国美学"的英文或许可译为"Chinese Meixue",以与"aesthetics"相区分,凸显其中国特色.同时,这也为我们在更广泛的情感、感性与意识形态等内涵的基础上,将中国美学与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及后现代左翼思潮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契机,我们也可借此进一步探讨"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意义.

    中国美学ChineseMeixueaesthetics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

    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突围

    韩清玉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的过程.在知识生产阶段,受西学浸染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将美学作为学科知识引介到中国,并试图对美学诸问题域作出新的生发.如何突破西方美学的理论约束,最大化地挖掘中国美学的独特性,成为中国美学话语建构的理论使命.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表征了中国美学从"美学在中国"到"世界美学中的中国美学"的演进逻辑.在其方法论意义上,建构中国美学以"既是中国的,又是美学的"为目标,立足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彰显中国美学的主体性.

    中国美学知识生产话语建构"美学在中国""世界美学中的中国美学"

    从"时延"到"实时":影像的自动机制及其时间性

    熊亦冉甘锋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讨影像的自动机制时,时间性的表达无疑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线索.现代主体与时间客体始终处于某种对抗的关系之中,而这种关系正是借助自动机制得以实现的.自动机制表现为类比复制、连续和投影等形式,同时又以影像的方式表达着瞬间、时延、实时等诸多时间变体.摄影对时间的记录是一种基于"瞬间"的即时视觉,因此展现为"时延"的时间机制.数字影像则以"实时"的形式表达当下因果关系的变化,它使得电子取代了光学,仿真的数字转换取代了类比的自动机制,以此改变了影像的成分及其在时间中的组合方式.概言之,摄影本体论对抗时间,数字本体论却占有时间.前者是对过去时延的当下见证,凸显了时空连续性以及投射影像的被动性;后者则是对现在变化的实时表达,并以数字符码构建时间影像,由此展现出实时取代时延的趋势.

    影像自动机制时间性时延实时

    卷积神经网络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与人文反思

    肖爽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图像分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数字人文领域内,这种技术也逐渐开始应用于绘画作品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对绘画作品的识别、分类、比较和风格化等方面.它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作品,而且能以新的视角揭示艺术特征,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然而,目前此类研究受限于对算法和技术的提升和优化,需要人文学者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人文解释和反思,真正将这类研究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人文视角来看,卷积神经网络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存在一些困境,包括数据集的主观性、算法关注的均值和艺术价值的独特性之间的悖论,以及数字化版本与原作之间的根本性区别等.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不仅能够赋予数据和算法以价值和意义,也能对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提出优化和发展建议.

    卷积神经网络绘画作品分析深度学习批评理论数字人文

    "人是机器"还是"机器是人"?——人工智能资本主义时代的人机关系研究

    陈良斌闫晋齐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是机器"还是"机器是人",这些互文式隐喻的内涵流变,充分昭示了人机关系的探讨有必要跳出单一化的主客思维,还原人机关系被遮蔽的抽象、现实与超越三重维度,进而在人工智能资本主义的新背景下,建构起对人机关系的多维认识框架.在三重维度中,只有强化现实维度的分析,才能深入人工智能资本主义内部,厘清其中人机关系在横向(物质层、交互层与虚拟层)、纵向(劳动者、资本家与人工智能技术)多元素交织下所呈现的复杂性结构.现实维度的阐明为揭示人机关系的超越性维度奠定了基础.在"后技术代码"的背景下,随着破除技术帷幕与摆脱资本垄断,劳动者在虚拟世界中将呈现集中和联合的趋势,从而使未来的人机关系真正实现历史的超越成为可能.

    人机关系人是机器机器是人人工智能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