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文学(下半月)
山东文学(下半月)

李掖平

月刊

0257-5817

shandongwenxuezz@163.com

0531-83186689

250002

济南市舜玉路40号

山东文学(下半月)/Journal Shandong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亲亲相隐”背后的中西伦理传统差异

    王竹茜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论语·子路》中“亲亲相隐”问题背后的伦理传统基础,并从“亲亲相隐”问题入手,通过西方经典典籍的比较,和以往研究中经典问题的不同探讨,比较中西方伦理传统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对于“亲亲相隐”问题,从法律角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本文试图从另一侧面给出不同的解释.

    “亲亲相隐”中西伦理传统差异

    伊丽莎白与林黛玉性格色彩的比较研究

    范宇鲲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的殿堂中,古往今来的经典人物因其鲜明独特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中西方作家,都以不同的视角与理念,在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各样性格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这两部经典作品中的两位女主角性格色彩出发,作者通过两者生活环境、爱情观等方面的比较,从而找出这两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中西方的不同社会环境中所产生出人物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

    伊丽莎白林黛玉性格色彩平行比较

    从“作者主体”到“作者之死”

    刘俊杰
    85-86页

    杜牧的郎官生涯

    李鑫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本文主要论述其为郎官的生涯,分析其在不同时期所任郎官中的经历及其思想以及郎官一职对杜牧的影响.

    杜牧郎官经历

    出走与回归——试论陈忠实《白鹿原》对家族文化的解析

    李小红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忠实,作为一位从关中平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关中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他,成为他日后创作取之不尽的资源.他在其代表作《白鹿原》中,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出走与回归,对关中家族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解读.

    陈忠实白鹿原家族文化

    生涯画笔兼诗笔 ——简论江南才子唐寅的诗画

    刘翔鹏
    93-94页

    新闻摄影中的隐性为写——对新闻摄影的符号学分析

    巩姝言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摄影是以照片作为载体来传播讯息的一种方式,在新闻中它和书写文本不可分离.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摄影是图像符号,文本是文字符号,这两种符号在新闻中相互阐释,构成一个“符号场”.但是在这一符号场中图像和文字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图像的符号特性被文字压制,图像的法则被文字的法则所取代,这便是新闻摄影中文字对于图像的“隐性书写”.

    新闻摄影符号学语言文字图像隐性书写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教育在现代体制下的缺失与重建

    吴斌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道德的缺失.人性恶的一面尤为凸显,不禁产生了人性与生产力发展成反比的假象.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在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满足更大的私欲,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沟油、瘦肉精等等问题充斥着整个社会,不得不发人深省: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如何趋善避恶?

    人性生产力性善论性恶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内涵解析

    周丽萍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词史上的丰碑人物,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奏出了南宋文坛爱国主义旋律的最强音,本文着重论述了辛弃疾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内涵意蕴,进一步探析了这首词沉郁顿挫之美.

    南宋词人辛弃疾水龙吟

    古代文学对花间词的接受分析

    李儒俊黄振华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它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容忽略的历史影响地位,集中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创作的主题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及艺术成就,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对后期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代对花间词的接受各不相同,宋、金、元、明、清时期的词人、词作都透露着花间的气息,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不相同,这也彰显了花间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学花间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