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文学(下半月)
山东文学(下半月)

李掖平

月刊

0257-5817

shandongwenxuezz@163.com

0531-83186689

250002

济南市舜玉路40号

山东文学(下半月)/Journal Shandong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等待

    晓青
    43页

    乡村医生

    弗兰兹·卡夫卡
    44-46页

    白人臆想的华人形象——《唐老亚》中刻板形象的解读

    唐忠江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对赵健秀的第一部小说《唐老亚》的细读,分析白人所臆想的华人形象,以及白人社会强加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刻板的、丑化的形象.它有着白人对中国人在体力上的歧视,精神上的偏见,历史上的阉割和文化上的扭曲.因此,《唐老亚》是一部充满了白人眼中的华人以及华裔美国人刻板形象的小说.

    刻板形象华裔美国人扭曲偏见阉割

    高纯度炼金术——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写作

    耿玉妍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做一个简要的评论,将其诗歌中的突出特征:意象的精纯、梦的书写方式与对极端化情绪的规进来呈现特朗斯特罗姆诗的全貌.

    特朗斯特罗姆意象中立主义日神艺术

    撒旦还是天使——解读齐灵渥斯身上的善与恶

    冯晓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深刻阐释了人性善悉的争锋.笔者以齐灵渥斯这一人物形象作为解析霍桑善恶观的切入口和重点,在权衡善恶的同时得出笔者对齐灵渥斯最中肯的认识.

    《红字》齐灵渥斯霍桑善恶观

    电光火石——蘩漪的爱与毁灭

    武洺玮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蘩漪,在爱情的漩涡中挣扎,用自己的生命演绎出了她在剧中最具有个性、最复杂的“雷雨式”的人物形象.[1]她就像一个活在现实中的朋友,多年之后,仍然感动着《雷雨》的万千读者.她的可爱,也许正是她的可恨之处.在这个悲剧中而让我们感到震撼的,不是她作为一个“被牺牲者”最绝望的反抗,不是她的阴骜与残忍,而是她如同火一般的爱,这种爱,最终毁灭了她最爱的人,也焚烧了自己的灵魂.

    蘩漪爱情悲剧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的自恋倾向

    高红蕾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个人化特征.而这一作品的另一突出特征便是自恋.林白的自恋倾向与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经验有直接关联.在《一个人的战争》中,林白的自恋主要通过自怜、恋他以及同性之爱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自恋

    从《假面自白》看日本私小说中的自白制度

    付飞夏怡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私小说是贯穿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的一种独特小说形态,它是以自白为主要特征,以叙述作者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小说类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白在私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先于自白行为而存在的.跟单纯的自由不同,自白制度在私小说中形成了一整套表现手法和文本特征.因此,本文试图以三岛由纪夫《假面自白》为切入点,详细分析隐藏于私小说文本之下的自白制度,以及这种自白制度的特征与内涵.

    自白制度假面自白私小说

    《死火》:双重“自我”的对话与互审

    任晔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火》是《野草 》中争议较多的篇章之一,是把《死火》看作时代背景、外在现实以及个人经历的比附和对应,还是把《死火》看作鲁迅个人体验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反映,这是分歧存在的主要两个方面.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了文本自身,去挖掘文本背后鲁迅创作的情感基调和内心世界.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探求鲁迅通过“我”和“死火”两个核心的对话、选择和死亡所暗含的双重“自我”的指向意义.

    自我选择反抗

    从“尖底水桶”说起——以南戏《白兔记》“李三娘”人物故事原型为例谈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形象

    李浏清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戏《白兔记》中的“尖底水桶”作为重要道具和文化符号有英历史渊源.本文采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克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山东、四川、福建、山西四则“孝妇”、“贞妇”民间传说的考证,大致绘出“尖底水桶”物象流变脉络和故事原型图景,井由此生发,浅谈中国古代农村妇女悲剧命运.

    白兔记李三娘尖底水桶民间传说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