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吴涵王雪王丹王雯...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 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17 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抑郁发作认知功能自杀意念自杀行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王丹王雪吴涵金文青...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 SA 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 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自杀未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相关因素研究

    朱丹迪潘伟刚廉思源郭彤...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的LLD患者共103例,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观念(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将其分为无自杀倾向组(n=37例)和自杀倾向组(n=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37.26±28.78)、即刻记忆(22.39±7.47)、词汇学习(16.02±4.59)]和无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50.00±25.53)、即刻记忆(26.41±6.74)、词汇学习(18.43±4.18)]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词汇学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词汇学习(OR=0.012,P=0.012)、首次发病年龄(OR=1.036,P=0.024)均是LLD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 词汇学习能力越差、首次发病年龄越大提示患者自杀风险越高,可能为自杀风险的早期识别指标.

    老年抑郁症自杀倾向年龄认知功能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袁晓菲刘梦琪吴元贞田音...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SA,分为SA组(n=41)和非SA组(n=64).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 9-item Scale,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CTQ)、Barratt 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并采用x2/t检验对上述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S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A的发生率为39%(41/105),其中女性为42.5%(37/87),男性为22.2%(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更容易出现SA(P均<0.05),SA组患者在PHQ-9总分、GAD-7总分、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比例均高于非SA组(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246,95%CI:1.048~1.480,P=0.01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522,95%CI:1.040~2.229,P=0.031)是青少年MD患者伴有SA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MD患者SA发生率较高,伴有焦虑症状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SA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心境障碍自杀未遂焦虑症状母亲受教育程度

    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机制及预测研究新进展

    任艳萍吴涵王雯金文青...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杀是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全球年自杀病死率约为16/100 000,即每年大约有703 000人死于自杀,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自杀多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发生的机制对于制定从自杀意念到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杀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遗传等多种相关因素,本文旨在针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包括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磁共振研究、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神经认知研究、机器学习、生态瞬时评价及数字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自杀风险早期识别指标提供借鉴.

    自杀行为抑郁机制

    黑色素瘤SENP1蛋白质参与达卡巴嗪耐药性的探究

    赵蓓施小琪唐雪梅程石...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显著性变化的基因及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杂交(Western blotting,WB)等对变化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1)成功构建了黑色素瘤耐药细胞株:通过DTIC小剂量逐步增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耐药型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M14,通过计算其对DTIC的半抑制浓度值(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确定了细胞对DTIC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耐药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显著抗DTIC引发的凋亡的能力.(2)发现了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建立的耐DTIC的黑色素瘤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和分析,发现了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高表达和蛋白激酶Hippo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3)SENP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TIC耐药:WB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黑色素瘤细胞系发现在耐药的细胞中,SENP1与YAP表达都上调.(4)通过基因敲除证实SENP1参与DTIC耐药,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初步证实SENP1对YAP存在去泛素化调控作用.结论 SENP1与DTIC耐药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异常上调可能导致Hippo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使得黑色素瘤对DTIC耐受性的提升.

    黑色素瘤耐药性转录物组学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ippo信号通路

    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江玉梅张紫薇王吉天杨宇...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型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总NO检测试剂盒、活性氧检测试剂盒、钙离子(Ca2+)荧光探针Fluo-4 AM检测不同浓度的NO(10、30、50 mmol/L)对P.g的体外抗菌性能,以及对P.g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NO对P.g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其抗菌活性与NO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NO处理后显著提高了 P.g胞内ROS水平和Ca2+浓度(P<0.05).结论 NO能够有效抑制P.g的活性和生长能力,并引起P.g胞内ROS和Ca2+代谢紊乱.NO供体型药物对种植体周围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作用种植体周围炎活性氧钙离子

    中医五行人之火行人与水行人认知功能差异比较研究

    段宇航吕宏蓬滕飞戴芷晴...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五行理论探究中医五行入中火行人与水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性,为进一步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内涵、推进我国本土化人格理论模型提供基础.方法 在招募的受试者中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筛选出典型的火行人与水行人,采用成套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工具(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和Top-down及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招募受试者火行人24人,水行人20人,与水行人组相比,火行人组在注意功能维度得分明显更高,在RBANS各部分得分上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任务得分更高;火行人组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长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时更短、准确率更高,水行人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短时加工准确率差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五行入中火行人更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更易被线索所吸引,但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较短,同时水行人在注意力反应时间更长,更不易被线索所影响,且注意力稳定性更强.

    中医五行人认知功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田笑如钱坤张培龙张毅...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老年肺癌单孔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基于生物电阻抗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小琪袁丹邵枫周晶晶...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且保留完整数据的患者,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排除营养不良的患者,按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将患者按照钙化程度分成4组,比较临床特点及VF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FA水平对腹主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2例MHD患者,分为无钙化组(n=32)、轻度钙化组(n=45)、中度钙化组(n=54)以及重度钙化组(n=21);4组患者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VFA 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营养不良的MHD患者AACs评分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磷、iPTH、VFA 水平等均呈显著正相关(r=0.188、0.238、0.223、0.392,P<0.05),与 HDL-C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FA以及血磷是MH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非营养不良的MHD患者体内VFA预测腹主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5(P<0.05),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对于非营养不良的MHD患者,VFA升高与腹主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生物学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体成分分析内脏脂肪面积腹主动脉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