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晓民

双月刊

1006-7795

xuebao@ccmu.edu.cn,sydxb@ccmu.edu.cn

010-83911346;8391134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各院、系、所及10任所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成果为主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经验介绍、技术·方法、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临床分析

    郭言崔韬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现4例癫痫发作致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6.3岁.其中3例为上中胸椎多发压缩性骨折,1例为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疼痛性质及部位均不典型.75%患者存在延迟诊断,仅1例患者骨折后行骨密度检测.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康复.结论 癫痫发作诱发的非创伤性脊椎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常见类型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特殊骨折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获取完整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脊椎影像学检查对该病诊断至关重要.控制癫痫发作是首要预防措施,慢性癫痫患者应考虑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折发生.

    癫痫发作椎体骨折非创伤性临床分析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李玉佳官德秀郭姝郭景...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 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 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儿童慢性腹泻炎症因子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李冬月苏庆军张希诺陶鲁铭...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单侧双通道技术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韩金育郭晶晶孟欢陈瑾...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 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 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 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0.000 1).结论 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阳性预测值

    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轻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邢怡文巴晓红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入组21例非LA患者和31例轻度LA患者,使用串联质谱法采集患者23种血液氨基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液氨基酸水平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酪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32,95%CI:1.068~1.420)和缬氨酸水平(OR=1.059,95%CI:1.009~1.111)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发生轻度L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缬氨酸筛查轻度L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8.5岁和96.305 μmol/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10(95%CI:0.565~0.856,P<0.05)和 0.674(95%CI:0.509~0.840,P<0.05).结论 血液中常见氨基酸水平变化与早期轻度LA具有相关性,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筛查轻度LA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脑白质疏松症氨基酸缬氨酸

    一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多系统受累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白羽郭益群温晓宏谷丽...
    169-171页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马辛教授

    任艳萍
    172-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