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书画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书画世界
书画世界

武忠平

双月刊

1673-6109

shsjzz@126.com

0551-3533621 3533622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1118号出版传媒广场14层

书画世界/Journal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倪元璐草书字势研究

    雷坤铭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明清草书大家中,倪元璐是风格面貌非常突出的一位.他的草书作品除了线条涩劲,以及字距紧密、行间宽疏的章法特点,结构也显示出很强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奇崛的字势和逼仄、宽阔并存的空间分布上.本文主要通过图像分析的方法,探究倪元璐草书的字势成因,解释其如何与作品中的空间、线质、章法等要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字势空间结构

    公主寺与毗卢寺壁画中神祗形象的比较研究

    李铭仪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佛教传入我国后,水陆法会作为汉传佛教中较大的法会,多用于礼佛拜忏、诵经设斋、超度鬼魂、普道济生.在法会中,人们往往会需要可视化的神祗形象来祈福诵经,由此水陆法会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并产生了水陆壁画.公主寺壁画和毗卢寺壁画绘制年代相近,地理位置相近,而壁画内容及表达方式却又不尽相同,具有较大的对比研究空间.本文选用几组具有明显差异的神祗形象进行对比,尝试研究二者的异同.

    明代水陆壁画重彩画矿物颜色

    静故了群动——虚谷花鸟画中的"禅"

    于泽凤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谷是清代重要画家,其作品在当时的海派诸家中独树一帜.本文从虚谷的花鸟画入手,通过梳理其作品题材、内容,指出虚谷运用文人画的图式,表达了自己的禅宗思想,同时还融合了职业画家的世俗精神.

    虚谷花鸟画禅宗思想

    浅析齐白石作品中的主题性特征——以《祖国颂》为例

    陈治康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绘画界的巨匠,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质朴的艺术情感.本文以齐白石的晚年代表作《祖国颂》为切入点,从形式、笔墨、构图、立意及象征精神出发,阐释齐白石作品中的主题性特征,为理解其艺术创作的内在动机提供新的视角.

    齐白石《祖国颂》主题性绘画

    林风眠彩墨画的审美特征分析

    卢忆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中国画中的意境美切入,论证了林风眠如何表现出彩墨画独特的中西融合的审美特征.画面意境的表达需要艺术家将具有时代性的笔墨和个人情思、感悟相结合,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探索道路正是反映了这一点.他运用独特的画面语言,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保留,加上西方绘画中的形式感与装饰感,让画面的审美具有了时代的语言,也为艺术创新点亮了明灯,建立了东西艺术交流的桥梁.林风眠作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时期的绘画先锋,创作出了具有特点的、带有孤鹜意境美的彩墨画.

    林风眠彩墨画意境美中西融合艺术创新

    汉到五代人物画的千年之变——以五代卫贤的《高士图》为例

    李晶晶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士图》是五代卫贤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中国画,作品描述的"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在画作诞生的千年之前.从汉代梁鸿到五代卫贤,恰好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一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五代为节点,尝试分析中国古代人物画风格发生的转变,以及整体绘画走向的嬗变.

    《高士图》卫贤人物画举案齐眉文人画

    彭醇士绘画探赜

    朱孝利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彭醇士,别号素庵,籍贯江西高安,曾被誉为江西三大才子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其绘画承继中国传统技法风格,在山水领域,宗法王翚,兼涉宋元、明清诸家,画路开阔,笔墨细腻且灵动善变,可精准描绘物象轮廓与姿态,追求淡雅而不失典雅之境,色彩搭配和谐自然,既具传统韵味,又融个人创新,常传达出宁静、高远之意境.在花鸟画方面,题材丰富,墨梅、牡丹、柳树、松树等皆有涉猎,尤以牡丹为傲.彭醇士的绘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皆能使观者体悟到其内心的澄澈与淡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展现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及思考.

    彭醇士山水花鸟典雅

    试述文人画的特点及其在近现代的发展

    郭子安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主流,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深邃而有意蕴,在近现代的美术发展史中仍有赓续,源远流长.本文从"诗文书画,契合之美""水墨为上,笔墨意趣""尚意法则,似与不似"三部分论述文人画的特点及其在近现代的发展.

    文人画发展近现代

    浅析明代中后期文人画家职业化的转型

    奚雨欣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使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发生转变,从而出现了新的艺术市场,社会对艺术的包容性也更强.在此背景下,绘画艺术成了一种商品,就必然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尽可能把握市场,由此文人画的商品属性发生了巨大转变.绘画怡情悦性的审美功能转变为具有商品价值的使用功能.文化在经济的作用下也成了一种文化商品.本文将从文人画家职业化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前代文人画的对比、明中后期文人画家职业化的具体表现,以及文人画家职业化的影响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明代中后期文人画家职业化

    现代书法中的汉字解构现象研究

    沈金涛关普扬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书法肇始于实用,随着书体的不断演进,其艺术性逐渐凸显.至魏晋时期,中国书法开始走向艺术自觉的道路.随着现代书法的出现,书法的实用性进一步减弱,书家为了抒发个人情感,更加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在这一过程中,为追求极致的艺术效果,现代书法普遍出现了对汉字的解构现象,即通过拆解、拼接、变形、重叠、拉伸等方式,使汉字形成新的图像,以期取得理想的视觉效果.汉字的解构现象不仅表现在对汉字形态的重塑上,也表现在对书法作品的命名上,甚至出现了将书写过程直接作为作品一部分的颠覆性创作.现代书法强调作品的变化性和图案的视觉冲击力,这既反映了现代艺术对书法的影响,也预示着书法发展的新方向.

    现代书法汉字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