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书画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书画世界
书画世界

武忠平

双月刊

1673-6109

shsjzz@126.com

0551-3533621 3533622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1118号出版传媒广场14层

书画世界/Journal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生疾苦与救亡图存——抗战时期嘉陵江纤夫的劳动者形象

    王成国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的爆发迫使国民政府将大批人员、物资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作为地域性劳动者的嘉陵江纤夫在抗战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引起了流寓西南的艺术家的注意,他们通过木刻、国画等不同的艺术媒介反复描绘着嘉陵江纤夫的形象,嘉陵江纤夫也从贫苦的劳动者逐渐成了抗战的象征.在民生疾苦和救亡图存两种目光的交织下,嘉陵江纤夫呈现出多维的视觉形象,也反映了现实的复杂性.

    嘉陵江纤夫抗战劳动者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承天夜游图》作品赏析

    周晓路
    14-18页

    李叔同写生教育理念研究——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科教学为中心

    崔晓蕾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端之时,李叔同将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到的写生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移植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科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开设石膏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体模特儿写生,以及解剖学、透视学等课程,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建构起了较为系统专业的西洋画教学体系,也为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形成、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师资的培养奠定了较为完整的基础.

    李叔同写生教育理念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科东京美术学校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儒家"比德"思想漫议

    黄丹麾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比德"的概念界定、"比德"的文化演进历程、绘画中的"比德"思想三个方面,总结出儒家"比德"思想从造化与心源、诗书画印的同构,以及托物言志三个向度上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指出如何发扬光大"山水比德"遗产,并使之向当代转型是当代中国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比德山水比德以形媚道以物托志

    明清绘画中市井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研究

    董万多孟可心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市井女性形象是绘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对明清绘画中市井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明清绘画女性形象审美特征

    "书画同源"理论的发展以及其现实意义

    张革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书法和中国画总是被放在一起进行谈论,两者在美学上很难分割开来,"书画同源"就是其中重要的美学理论之一.虽然书法和中国画是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各自也都有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但双方在共同的历史发展下又形成了共性的审美理想,两种艺术同质而异体,双方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书画视觉艺术.本文以"书画同源"的理论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阐述了书与画的源流,以及"书画同源"理论对中国文人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书画同源文人画书画审美

    展厅文化语境中关于书法创作的几点思考

    杜勇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下大体量的展览公共空间不断涌现,展厅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从本体论、方法论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型与创新.从书法展览的竞技性质来看,审美观念的异化导致在书法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设计意识影响下笔法的衰微与空间的形式追求、展厅时代对复合型专业化书法人才的需求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厘清问题、探讨思路对于创作快意与审读美感相契合的新时代书法创作新路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展厅文化书法创作复合型书法学

    博物馆传统书画资源教育价值与教育路径探析

    金鑫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书画不仅是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也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本文在阐述博物馆传统书画资源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教育开发利用上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安徽博物院近年来的做法,提出创新博物馆传统书画资源教育路径的一些举措.

    书画资源教育价值教育路径路径创新

    操纵之笔与守变之道——新安画派画家吴皖生的书法艺术观

    吴国强
    38-41页

    线,缠在心头

    柴立梅
    42-47页